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史上最難畢業季”,這個稱號,很可能到了明年,就立刻屬於明年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如果經濟態勢沒有突破性的回暖,這個“難”字,還會陪著咱們跑進2014、2015。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經濟增長是就業最大的支撐。GDP是經濟增長的最核心指標。所以,不要再輕言"GDP不重要"。GDP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一百多萬的就業崗位。
政府投資上項目能緩解就業難
新一屆政府強調"簡政放權"。落實放權,迫在眉睫。但中國的諸多難題,不是一簡政放權就萬事大吉。甚至還要為此忍受一段更大的難處。比如就業:短時期內最快增加就業崗位的辦法,就是政府投資上項目,帶動大範圍內經濟升溫,"最難畢業季"的難度立馬就能打個六折。但更多人現在不想這麼做。他們不是對應屆畢業生冷酷無情,而是越來越意識到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要性。
釋放市場活力 增加就業機會
政府權力的減法,能換來市場活力的加法。市場活力一釋放,就業崗位就會增長。去年上海等率先實行"營改增"之地的服務業,發展步調明顯加快,行業規模迅速自發擴張,這等於創造了更多的就業。
然而,市場是個怪脾氣叔叔,他不總都是那麼按照理論設計來、順著咱們的意願來、照著最優結果來。靠市場的自主成長來解決就業,你得有足夠的耐心--等。今年的699萬應屆畢業生們,有這個耐心麼?
年輕人們應轉變就業觀
現實的解決之道,除了盡力發展經濟,還有給年輕人們提供創業環境,並且引導更多年輕人, "到艱苦的地方去"。這不僅是一種精神境界,也是一個客觀現實:今年乃至未來的大學畢業生們,要逐漸習慣去那些原來貌似不屬於應屆畢業生選擇範圍的地方去。今年,頂著這頂"史上最難畢業季"的帽子,既要積極地去一個一個人、一萬一萬人地解決,也要做好為改革承受代價的準備,更不妨給自己放大一些人生的視野。
苦日子或許在後頭。好日子也必定在後頭。
文/央視評論員 楊禹
本期編輯/唐怡 小帥 何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