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雅安震區災情與救援圖
原標題:廣州援建項目無一齣現問題
廣州援建的汶川二小通過了蘆山地震的考驗,完好無損。
“4·20”蘆山地震後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專家重訪汶川威州
“4·20”蘆山地震牽動全國人民的心。隨著抗震救災工作的深入推進,“5·12”汶川地震後重建房屋的安全情況也引發各界關注。“5·12”汶川特大地震5週年前夕,本報記者隨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專家等組成的工作隊,重訪離蘆山地震震源只有80公里、並由廣州對口援建的汶川縣威州鎮,發現廣州援建汶川項目無一齣現安全問題,以“滿分”通過了本次大震的考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也在蘆山地震後,對此進行了報道和高度評價。
文、圖/記者賴偉行
現場
援建醫院外墻內壁都無裂縫脫落
記者首先來到汶川縣人民醫院,這是廣州援建最早投入使用的項目之一。廣州援建施工方代表陳愛民告訴記者,汶川縣人民醫院共使用了近100個抗震阻尼器,每個都可以承受100噸以上的拉力,從檢查的情況看,在這次蘆山地震中成功發揮了抗震作用。
記者在汶川縣人民醫院內看到,無論是外墻還是內壁,都沒發現裂縫和脫落現象。在醫院的病房內,病患都在安心接受治療。“蘆山地震發生以後,我們這裡也有強烈震感。”汶川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劉輝貴回憶,“4·20”蘆山地震發生當天,汶川也受到波及,他們全院上下所有醫護人員都第一時間到位。不過,在這樣的強震之下,整個醫院所有的醫療儀器都保持正常,醫生們照樣看病和進行手術,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隨後,記者來到由廣州援建的汶川二小。校長徐江介紹,學校現在共有17個班,700多名學生,會定期舉行應對地震的疏散應急演習,雖然今年地震的強度是教學大樓投入使用後最厲害的,但主體建築沒有受到任何損傷。
汶川縣委、縣政府透露,汶川縣災後重建成果經受住了這次“4·20”蘆山地震的考驗,災後重建的中小學、醫院、廣場等主要公共設施和新建的民房安全是有保障的。全縣生産生活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也未發生人員傷亡。但由於汶川縣距震中蘆山縣較近,同處龍門山斷裂帶,並與“5·12”汶川特大地震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隱患疊加,引發了部分山體滑坡和崩塌,導致全縣部分農田、牲畜、圈舍及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這次大地震汶川有驚無險,除了極少數維修加固的民房出現裂痕但並不影響安全外,廣州援建重建的項目更無一齣現質量或安全問題。”四川省阿壩州委常委、汶川縣委書記青理東説,通過蘆山地震的檢驗,證明廣州援建汶川縣城所在地威州鎮的規劃是科學的,建築是安全的,質量是過硬的。
分析
先進抗震建築技術成功發揮作用
記者了解到,“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在確定廣州援建項目的選址時,廣州援建工作組充分考慮建設場地的地質條件,並結合地震斷裂帶的分佈情況,儘量遠離地震斷裂帶及次生災害帶。由於縣城整體用地緊張,有時不得已項目選址離地震斷裂帶相對較近時,通過提高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構造措施或採用隔震減震技術,增強建築物的安全。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工程師楊澤群説,“如果説傳統的抗震建築技術是通過‘抗’的方式來進行抵禦,那麼廣州援建的過程中,在部分項目中就引入了‘隔’的技術,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標。從檢查情況看,這些先進的抗震技術在這次地震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主體建築都沒有任何損傷。”
先進的抗震技術,也需要保證良好的工程質量才能得以發揮作用,不少汶川當地人對廣州援建項目都讚不絕口。廣州援建工作組在當初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是如何確保規劃科學合理和工程質量優秀的呢?原廣州對口援建前線工作組組長、現任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局長李俊夫説,汶川縣城地處龍門山地震帶,地震威脅、次生災害時有發生,在地震帶上進行原址重建,如何確保老百姓的安全是災後重建工作首先考慮的問題。在對受災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以及對地質條件進行勘測治理後,廣州援建充分做好規劃選址工作,考慮汶川特殊地理地勢條件,通過拉開佈局將規劃建設範圍由原來的2平方公里擴大到4平方公里,降低城市密度、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新建用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3個避災廣場。
“在威州不能出現一處豆腐渣工程,不能留下一句罵名。”李俊夫透露,廣州援建隊伍牢記2008年8月15日時任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第一次赴川慰問災民、指導對口援建工作時提出的這一要求,援建當年從安全管理、質量管理、工期管理和資金管理方面入手,建立了“四控制一確保”目標管理制度,把工程質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並把質量管理職責落實到人,實行質量一票否決、質量獎罰制度。
感恩
重建家園也重建內心世界
作為廣東援建主力軍,廣州援建一開始就堅持民生優先理念,一批民生工程的建設成為災後重建的第一戰役。在原來的阿壩師專地塊上,一座現代化小區——陽光家園安置房拔地而起。該小區共有824套住房,建築風格以川西羌式建築為主,採用8度抗震設防。對於不久前發生的地震,小區內的居民都淡然處之。陽光家園社區黨支部書記朱澤雲告訴記者,蘆山地震發生後,社區居民的生活一切正常。
記者在汶川縣城內走訪發現,廣州援建特別注重通過項目來幫助威州人民重塑“精神家園”。汶川是大禹故里、羌藏民族集中聚居區和紅軍長征經過地。廣州援建通過修建博物館、景觀帶、鍋莊廣場來凸顯威州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通過修建大禹雕塑和紅軍橋來發揚不畏艱險的創業精神和長征精神;通過記憶希望廣場、陽光家園以及“新家園、新生活”雕塑來發揚抗震救災精神。
“廣州人民,既是恩人,更是親人。汶川人民不會忘懷。”汶川縣縣長張通融説,廣州援建的成功恰恰在於不是簡單地把廣東的符號嫁接到汶川當地,而是在重建建築的同時重建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生活,讓“中國夢”在汶川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