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原標題:[第一回應]趙白鴿:紅會將按災區受損程度科學研判籌資規模
新華網4月22日訊(記者 陳元)22日下午,剛剛從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災區回到北京的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接受了新華網記者的獨家專訪。趙白鴿向記者介紹了紅會在災區的救助行動和目前的籌資情況。她同時提出,希望公眾根據災區實際需求理性捐贈,避免出現物資上的浪費。
救援更為科學、理性和以人為本
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後,根據災情報告,中國紅十字會啟動一級應急響應,並向全國發出募捐呼籲,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于20日下午4時飛赴災區參與紅十字系統一線救災工作。
記者了解到,截至22日17時,中國紅十字會共計派出25支救援隊400名隊員、113台救援車輛前往災區救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2日17時,包括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地方紅十字會及港澳紅十字會、台灣紅十字組織共計向四川蘆山地震災區提供救災款物2933.7439萬元,其中救災物資價值2208.7439萬元,救災款725萬元。救災物資包括家庭包、帳篷、棉被、夾克衫、棉衣、毛毯、礦泉水、食品、藥品、醫療用品等。
“經歷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後,無論是政府還是紅會這樣的社會組織,對災情反映更為迅速,救援更為科學、理性和以人為本。”趙白鴿説。
倡導公眾根據災區需求理性捐贈
黃金救援72小時內,關於災區的受災情況和各種物資需求通過媒體陸續被報道出來,這也激發了各方人士的救援捐助熱情。與此同時,一些曾經參與“5.12汶川地震”救援的愛心人士在微博發出倡議,建議公眾關注權威機構發佈的災區需求信息,莫盲目捐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對此,趙白鴿表示,在以往重大災害救援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確實出現過一些公眾捐贈物資與受災群眾實際需求不相符的情況。趙白鴿告訴記者,一方面應該積極鼓勵公眾的捐助熱情和愛心行為,另一方面也要倡導公眾盡可能根據災區實際需求科學、理性捐贈。
“公眾可以關注政府和權威機構發佈的最新災情和災區需求信息,儘量以現金的方式捐贈,還可以對地震災區保持一個較為長期的關注,因為緊急救援之後的安置和災後重建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持。”趙白鴿説。
記者從中國紅十字會相關業務部門了解到,重大災害救援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緊急救援階段,即生命救援,以搶救生命為主,時間為3到7天;第二階段是過渡安置階段,時間為一週到三個月;第三個階段為災後重建階段,週期較長。
“往往是災害救援第二階段容易被忽略,這個時候受災群眾容易出現不安、焦躁、甚至騷動等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況,需要政府、紅十字會等機構做大量工作,同時第三階段週期長、任務重,需要來自多方、多種類型的支持。”趙白鴿表示,中國紅十字會將嚴格按照地震災區受災受損程度科學研判籌資規模,確定目標,科學實施救援,既要讓當地受災群眾的安全、生活和災區重建等問題得到切實保障,又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對紅會籌資情況有信心
近期網上有消息稱一些地方紅會組織開展街頭募捐“遭群眾繞行”。紅會收到社會捐贈的真實情況是什麼?趙白鴿告訴新華網記者,截至21日17時,中國紅十字會系統共計收到社會捐贈款物6411.54萬元。其中,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本級共計收到社會捐贈款物2632.68萬元。
“對應不同受災程度,目前本次社會捐助情況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時期相比,大體相當,我們對紅十字會的籌資情況還是很有信心的,”趙白鴿特別強調,紅十字會與所有慈善組織是合作夥伴關係,“大災當前,我們面對的是亟需幫助救援的災區群眾,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不存在競爭關係。”
紅會所募集款物將如何管理和使用?如何消除公眾疑慮?趙白鴿表示,中國紅十字會將全程向社會公開公眾捐贈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情況,做到過程透明、結果清晰,同時中國紅十字會將通過嚴格的社會監督、法律監督和自律,確保每一筆資金用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