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網3月15日電(程濤) “兩會”期間,習近平、李克強等新一屆中共中央高層,多次參與人大各代表團及政協界別的審議和討論,他們圍繞“中國夢”,與代表委員聊民生、論作風,梳理他們的發言,新班子的施政思路及理念清晰可見。
談“中國夢”:七常委密集重申有共識
“兩會”期間,“中國夢”再次成為最熱詞彙。習近平曾兩度提及“創新”和“科技”,引發媒體熱議。分析認為,這是開啟“中國夢”的一把至關重要的鑰匙。
習近平4日選擇了全國政協的科協、科技界聯組參組討論。他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應當鼓勵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獻給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鬥。
李克強5日參加山東代表團討論時,同樣強調要加快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形成驅動創新內力,提升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位置。
有分析稱,在“習李新政”即將全面啟動的當下,中央高層如此密集地重申自主創新的重要性,顯然別有深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正在形成共識、凝聚合力。
習近平、李克強站在全局角度暢談“中國夢”,其他5位常委也在討論中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及實現“中國夢”的路徑。
張德江5日在參加浙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其中包含對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要求。
俞正聲13日在與參加“兩會”新聞報道的中央媒體負責人會面時稱,希望新聞媒體創新報道,改進文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營造更好的輿論氛圍。
“中國夢”的實現,同樣離不開各級幹部的努力。劉雲山10日在參加河北團審議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關鍵在黨,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講實話、幹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風。
反腐敗是實現“中國夢”前提。身兼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4日就再次誓言,反腐敗既要堅持打持久戰,也要打好殲滅戰。
實現“中國夢”,要用改革來支撐。張高麗10日在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根本動力是改革開放。
論改作風:“八項規定”絕非走過場
十八大之後,中央出臺“八項規定”。此次“兩會”,改作風這一話題再次被提及,並通過“兩會”這樣的議政平臺進一步發酵、擴散,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8日,習近平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現在的社會,誘惑太多,圍繞權力的陷阱太多。“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有分析稱,習近平在指點官員商人打交道方法的同時,也給官員劃出了和商人交往的底線。
相較于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誘惑太多,圍繞權力的陷阱太多”。王岐山5日在北京代表團審議時用“自我調侃”來談改進作風的重要性。他説:“人的毛病如果積累時間長了,改起來挺難的。比如吧,我這人駝背,身邊人老是提醒我挺起(腰)來,這樣對身體好。那天在主席臺坐著時我也有意識地挺起來,可挺一會兒就堅持不住了。”
改作風,重點在細節,關鍵在意識。6日,李克強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講話過程中提到城鎮化時,基層代表肖安江插話,一口氣提了五條建議,現場工作人員想提醒他,李克強笑著説,“不要干擾他發言,這是法律賦予人民代表的應有權利”。
對此,有評論稱,新高層與代表間生動鮮活的互動,讓民眾從中嗅到了“改變”的味道——中國作風在變,這種變不是花架子,是動真格。
議新型城鎮化:或成未來十年新增長點
近期,“新型城鎮化”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3年的六大任務,其中一項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這也被輿論視為未來十年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新驅動引擎。
習近平8日在參加江蘇團審議時指出,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過快過慢都不行,重要的是質量,是同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協調性。
李克強5日在他所在的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表示,要加快經濟轉型,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是新型四化的重要標誌。此後在9日的河南代表團、10日的吉林代表團的審議中,他也對實現新型四化提出了具體意見。
對此,有分析稱,如今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出現一系列內外新特徵,正像在政治上希望以反腐來取得突破一樣,中共新領導層在經濟新格局的打造上,寄望結構的調整、地區和産業的協調、內生動力的發掘、生態環境的改善,先解決問題,再塑造新貌。
但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中國仍面臨種種難題,如農民土地和農民工進城後的戶籍管理、教育等複雜問題,都屬高難度改革課題。
張德江5日在參加浙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説到底,是發展的差距。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張高麗在參加天津代表團時要求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要在新的起點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高行政效率,建設廉潔高效負責任的服務型政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