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原標題:神州唱響雷鋒之歌
榜樣的力量
“英雄,廣州向你致敬!”
50年前,一個名叫雷鋒的士兵家喻戶曉,50年後,又是一個“學雷鋒日”,被譽為“最美武警”的鄭益龍,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雷鋒精神。
珠江水咽,無語東流。3月8日就將是他34歲生日,但他還是離去了!
在苦苦尋找了3天4夜後,誰都不願意接受的結果最終還是出現了。3月4日晚,在離鄭益龍跳水救人地點500米東側處,水上搜救人員發現了他的遺體。短短500米,卻已是生與死的距離。
3月1日14時許,陳永標夫婦和朋友吳志平來到珠江西堤碼頭遊玩。當吳志平為陳永標夫婦拍照時,陳永標在後退時不慎被鐵鏈絆腿掉入江中。
“救命呀!”聽到陳永標妻子和眾人的呼救聲,路過此地的武警廣州支隊四大隊副教導員鄭益龍當即衝向岸邊,一邊跑一邊脫衣服,衝著準備下水救人的吳志平説:“你別動,我來救!”事發現場的監控設備還原了當時的情景:14時26分08秒,陳永標落水。鄭益龍從遠處臺階上衝刺般奔跑到岸邊,又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視頻顯示此時是14時26分22秒,他跨出了21步,整個過程僅14秒。
在水中,鄭益龍右手托住陳永標,左手奮力往岸邊遊。可是,由於江水湍急,不會游泳的陳永標在水中亂打亂拍,死死抓住鄭益龍,救援沒有奏效。岸上的群眾立即把衣服脫下打結,想把他們拉上來,但也失敗了。很快,湍急的水流衝擊著逐漸體力不支的鄭益龍和陳永標。這時,有人丟下一個救生圈,此時的鄭益龍臉色發青、嘴唇發紫,他艱難地把陳永標托到救生圈上後,自己卻被水流沖走了。危急時刻,路過此地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保安隊隊長路志輝也跳入水中施救,最終在眾人合力下將陳永標拉上岸。
圖為鄭益龍組織中隊戰士與看守所民警進行拔河比賽。資料圖片
隨後,路志輝又遊向被衝遠的鄭益龍,儘管他已經抓住了鄭益龍的衣領,卻因水流太急,自己體力不支,最終沒能將鄭益龍救上岸。
“他肯定是太累了,可依然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現場目擊者趙先生看到鄭益龍被江水吞沒,痛心疾首。
把危險留給自己,安全留給別人
武警廣東總隊政治部副主任許木泉介紹,鄭益龍是汕頭潮陽人,1979年生,剛結婚兩年,兒子不到10個月大。“他那天本來是請假陪岳父來中山二院看病的。事故發生後,年邁的岳父承受不住打擊,已經被接回家中。而老人的病歷,還一度漂浮在江中。”鄭益龍1997年12月入伍,1998年12月入黨,歷任排長、司務長、副隊長、指導員、副教導員。他先後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基層幹部、優秀共産黨員。
在戰友郭強眼裏,鄭益龍是一個樂觀憨厚的老大哥:“部隊的輪休時間有限,但每次填報時,他總是先讓我們選擇輪休日期,然後再填報他自己的。”郭強説,鄭益龍有時候會親自下廚做幾道拿手好菜,端給戰士們吃。戰士過生日,他親自訂蛋糕,給戰士過集體生日。天冷的時候,鄭益龍晚上查哨總會關心哨兵衣服有沒有穿夠。查完哨回來,他還會逐個查看戰士的床舖。
勇敢,是優秀軍人的特徵。鄭益龍對於“勇敢”的解釋是,把危險留給自己,安全留給別人。在鄭益龍駐守海珠區看守所的一天,看守所門外一名懷孕女子突然跪在地上,手持水果刀準備自殺。鄭益龍得知後,立即趕到現場,一把抓住女子握刀的手,將刀擰了下來。雖然鄭益龍的手在奪刀時劃傷了,他還是不停地做女子思想工作後,親自幫女子買了一張返鄉的火車票,把她送上火車。
“不要怕,我來救你了!”
被鄭益龍救起的陳永標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鄭益龍遊到身邊首先告訴他:“不要怕,我來救你了!”這是他最後一句話。
在搜救鄭益龍的那幾天裏,廣東商業職業技術學校幾十名師生來到江邊,向英雄獻花致敬。網友們發帖:“上尉同志,請馬上歸隊!”不少人踴躍跟帖,祈禱這位“最美武警”逢凶化吉。微博上10多萬條為鄭益龍祈禱的“微感動”轉發。4日晚,得悉鄭益龍犧牲的消息後,網友們紛紛表達了悲痛之情,有網友説:“英雄,你還是走了!你的形象、你的精神將永遠留在廣州人民心中。英雄,廣州向你致敬!”
在護送英雄遺體前往殯儀館的路上,陳永標淚流不已:“我當時太慌張了,也沒好好看清武警大哥長什麼樣子,今天才算真正見了一面……”陳永標含淚説,“英雄,你一路走好,我願意用下半輩子去彌補,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你放心!”
“鄭益龍就是當代雷鋒!”在微博上,網友們把鄭益龍的名字和另一名偉大士兵的名字聯絡在一起。
身邊的雷鋒
“學雷鋒其實很簡單”——連雲港“雷鋒車”車手權太琦代表速寫
圓臉龐、大眼睛、説話時臉上總挂著微笑,這位渾身透著青春與陽光氣息的姑娘讓人眼睛一亮。“我就是‘雷鋒車’車手權太琦。”這位生於1984年的全國人大代表邊説邊伸出五指,“現在已經是‘雷鋒車’第五代傳人了!”
日前,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的醫務工作者為市民義務體檢。 光明日報通訊員 孫德志、胡新廣攝
“3月5日,對我來説非常特別。”她一字一頓,認真地對説,“這一天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領導人題詞、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50週年紀念日,是我作為代表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日子,也是我所在的連雲港市新浦汽車總站‘雷鋒車’組成立50週年的日子。”
別看權太琦年齡不大,但她拉“雷鋒車”已有10年多。説起“雷鋒車”歷史,權太琦如數家珍:“‘雷鋒車’組先後有5代車手,500多位姐姐愛心接力,堅持50年如一日地向雷鋒學習。”
“我覺得雷鋒就在身邊,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學雷鋒其實很簡單。”學雷鋒,為他人服務已成為權太琦的生活方式。這次參加會議,她還是江蘇代表團第五組的聯絡員,做發放材料之類的瑣事。她幹得很開心:“做好事讓我快樂,我很滿足,這種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光明日報李 可 王昊魁
楊毛,坐著輪椅獻愛心
天津外國語大學校園,陽光明媚。快門一閃,優美的畫面定格在了的相機裏——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孩甜甜地笑著,她面前擺放著近30件色彩靚麗、造型各異的手工串珠作品……3月1日,一場特殊的小型校園義賣會正在進行。
3月5日,G71次列車乘務員向旅客宣傳雷鋒精神。 光明日報 楊慧峰攝
義賣會的主角是日語學院本科生楊毛同學。這位來自四川的姑娘身患先天性肌無力病症,病痛讓她從小就經歷了常人所沒有的痛苦。在不幸的命運前,楊毛沒有屈服。2011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天津外國語大學。為了讓楊毛完成學業,學校免去了楊毛的所有費用,還為她及伴讀的母親提供了學生公寓。
入學後,楊毛把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化作力量,她加入了學校“雷鋒志願服務團”,並擔任了手工社社長,通過義賣手工藝品,將所得款項捐獻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這次義賣就是她和手工社15個同學共同舉辦的。
“給我們來個手鏈吧!”王艷和李彤是大一學生,她們一人買了一條手鏈。王艷告訴,她入學後就聽説有這麼一位學姐,坐著輪椅獻愛心。短短10分鐘,桌上擺賣的工藝品已經所剩無幾,楊毛手裏有了近300元“愛心款”。
光明日報陳建強 光明網 朱 斌
溫州有個“血液銀行”
光明日報訊(通訊員杜白露陸健)日前,浙江溫州醫學院的青年志願者們,在溫州茶山大學城開展骨髓捐獻及獻血宣傳推廣活動,93名大學生志願者捋袖獻血共計22800毫升,現場還有96名大學生登記造血幹細胞捐獻意願,他們將於今年4月正式成為中華骨髓庫志願者,在“血液銀行”中存儲信息。
溫州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于2012年建立浙江省首家“血液銀行”,這家特殊的“銀行”將獻血志願者與獻髓志願者信息存儲進數據庫,在急需時能通過電話、短信、QQ等多種方式聯絡到志願者,實現獻血救人。
薪火相傳
中央新聞單位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
據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白瀛)為紀念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0週年,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組織中央新聞單位5日前後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各新聞單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學雷鋒活動。
3月5日,黑龍江綏芬河邊檢站官兵與金恒基小學聯合開展“護界碑,愛邊疆”活動。 光明日報通訊員杜國春、劉暢攝
人民日報社組織青年志願者來到北京同心實驗學校支教,為作文興趣班的同學講述雷鋒的故事並對上學期的作文興趣課進行總結,帶領“學雷鋒”攝影興趣組學生為自己同學拍攝全家福。
解放軍報社組織50余名年輕編輯,走進街道社區,宣傳雷鋒事跡和雷鋒精神。在20多米長的雷鋒事跡展板前,很多行人駐足觀看,不少人還拿起手機拍個不停。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30余名青年編輯播音員主持人來到中國盲文圖書館,與100多位盲人朋友進行了聯歡和交流,並向他們贈送了符合盲人需求、深受盲人喜愛的收音機和音樂、戲曲、評書等錄音製品。
求是雜誌社員工來到北京市東城區景山街道魏家社區敬老院,分組陪失落孤獨的老人聊天解悶。
經濟日報社33名志願者來到北京南站,在二樓的東、西諮詢臺,為前來乘車的旅客答疑解惑;在愛心服務區,幫助攙扶老人、推輪椅、提行李、送有特殊需要的乘客進站等。
新華社則結合十八大精神,向全社幹部職工發起“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的倡議,與此同時“新華光盤行動”也全面展開。
工人日報社組織青年編輯開展了當一天快遞員、做一天清潔工、做教師志願者、到繁華地段開展交通疏導等志願服務活動。
中央電視臺將赴石景山華奧打工子弟學校為打工子弟送去關懷;邀請河北阜平縣貧困小學學生進京參觀學習,活動內容全程拍攝記錄。
光明日報社和同仁醫院聯合在報社正門前,為市民開展法律諮詢、醫療義診、贈書贈報等活動。
電影《青春雷鋒》:時代對雷鋒精神的新詮釋
雷鋒是家喻戶曉的精神偶像,以熱愛祖國、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等高尚品德為內涵的雷鋒精神如一把火炬,照亮並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適逢毛澤東為雷鋒題詞50週年之際,人們以各種藝術形式緬懷、歌頌這位黨和人民的優秀戰士,電影《青春雷鋒》便是文藝工作者獻上的一份摯誠心意。該片3月4日剛在全國公映,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呈現既熟悉又陌生的雷鋒
“在電影中既要拍出大家都知道的雷鋒,又要拍出大家不知道的雷鋒,對我們是一個考驗。”《青春雷鋒》導演劉一君曾直言。的確,雷鋒作為上世紀60年代的典型人物可以説是家喻戶曉,他的事跡被無數次搬上銀幕和舞臺,在各種藝術作品中進行了多角度的詮釋。面對這樣一個經典題材、經典形象,電影人又該如何進行人物塑造,才能達到既吸引觀眾、又展現時代主題的效果呢?
“《青春雷鋒》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雷鋒形象,做到了對雷鋒形象的經典延續和新穎塑造。”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饒曙光一語中的。他指出,影片為雷鋒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青春元素,陽光向上、積極勵志,一下子拉近了年輕觀眾與主人公的心理距離。
影片賦予雷鋒一種清澈、透明的性格特質,而正是這種人格魅力把雷鋒還原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正如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趙葆華所説:“電影中的雷鋒有情有義,有歡樂,也有憂傷,有失落,更有嚮往,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細微之處見偉大
《青春雷鋒》獨特的藝術追求,使他們在情節上做到了“既新穎又真實”,契合了當今觀眾的觀影需求,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那時雷鋒的精神狀態和思想歷程。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海州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青春雷鋒》寫出了雷鋒對生活和生命的真實體驗。“以前,雷鋒給我們的印像是他一輩子不斷地做好事。這樣來理解雷鋒是沒錯,但是雷鋒究竟在做好事的時候是怎麼想的?他內心的波動是怎麼樣的?我覺得大部分電影都沒有展示出來,而這部影片做到了。”
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令原廣電總局劇本規劃策劃中心副主任高爾純印象深刻:雷鋒生活艱苦,每個月還要拿出很多錢去救濟別人。戰友喬安山問他,好多接受你幫助的人都不認識你,你為什麼還要這麼做?雷鋒講到了自己當年是如何被舊社會逼得家破人亡,好多他根本不認識的人是如何幫助他的經歷,所以他對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從來一視同仁,一樣幫助他們。“這段話非常自然地把雷鋒的內心世界揭示了出來。”高爾純説。
對雷鋒各種情感的描述,也是影片的亮點之一。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胡克介紹道:“雷鋒和王伶俐兩人從小青梅竹馬,感情很好。但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走到一起,當雷鋒看到王伶俐結婚了,那個鏡頭中表現出來的失落感,令人惋惜。除了愛情,雷鋒對親情、友情等情感也十分重視。雷鋒的形象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給人疏離感的英雄,而是一個有情有愛的人。”
雷鋒精神不曾走遠
雷鋒精神在幾代中國人的成長記憶裏都烙下了深刻的印記,然而,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許多人開始對雷鋒精神、甚至雷鋒這個人産生質疑。我們是否還需要雷鋒精神?學習雷鋒精神究竟對當代人有沒有用?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青春雷鋒》為雷鋒精神和年輕觀眾之間建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使年輕人通過影片了解了雷鋒精神的深刻內涵,實現雷鋒精神的繼續傳遞。海外留學回國的大學生周天天對此深有體會:“《青春雷鋒》給我帶來非常大的驚喜,打破了我對這種題材刻板説教電影的固有成見。影片有如一面鏡子,我看到了雷鋒,也看到了自己。雷鋒精神並沒有過時,他一直在我們身邊,不曾走遠。”
攝影家張峻去世 曾九次為雷鋒拍照
光明日報瀋陽3月5日電(特約杜善國 通訊員李祥輝)“雷鋒擦汽車”“雷鋒打小油燈學毛選”“雷鋒給小學生輔導功課”等照片都出自他手。雷鋒生前戰友、82歲的著名軍旅攝影家張峻,今天下午在瀋陽軍區學雷鋒座談會上發言時,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他在講臺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雖然我已經耄耋之年,我還是把有限的生命繼續投入到無限的‘留住雷鋒’的事業中。”
從1960年夏天開始,張峻9次為雷鋒拍照,與雷鋒相處79天,雷鋒現存於世的300多張照片中,他拍攝的有223張,記錄了雷鋒在軍旅中的主要活動和重大事件。50年來,他從拍攝雷鋒身邊的人開始,跟蹤拍攝雷鋒戰友喬安山、龐春學、于泉洋等,雷鋒班的歷任班長張興吉、曲建文等,雷鋒輔導過的小學生陳雅娟等;拍攝和報道過大慶油田的紅旗標兵;拍攝全軍、全國學雷鋒的知名人物徐洪剛、軍嫂韓素雲、李素麗、徐虎、沙頭角中英街上的“活雷鋒”陳觀玉等學雷鋒先進典型341人。他在報刊雜誌發表學雷鋒照片兩萬多張,舉辦320多場雷鋒圖片展覽,作雷鋒事跡講演1268多場,一生為宣傳雷鋒自費投入4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