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新春走基層)小崗新事:從“分田到戶”變為“集中流轉”

發佈時間:2013年02月16日 16: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2月16日電(記者徐海濤、張藝)35年前,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農民秘密把村集體土地“分田到戶”,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而今年春節期間,記者走訪小崗村了解到,這裡正大張旗鼓的做著相反的一件事:把農戶手中的土地集中起來,向外流轉。

  “我們正在把329戶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整治成4300畝高標準農田,春節後向外發包。”指著村委會西側的一大片農田,小崗村黨委書記鄭樹銳告訴記者,加上這4300畝,小崗集中流轉的土地已達8000畝,佔全村1.9萬畝土地的42%。

  “農戶單獨搞種植掙不了多少錢,風險也大。”鄭樹銳説,形勢逼迫著我們把土地集中起來向種田能手、涉農企業流轉,搞現代高效農業,這樣符合生産力發展規律,也符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群眾也樂意。

  據了解,“大包乾”後十幾年,小崗的糧食産量達到了極限,水稻收成長期在每畝一千兩三百斤上下。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打工,一部分土地拋荒了。在這種情況下,集中流轉是一條出路。

  搞土地集中流轉,小崗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嚴德友。雖然中間經過不少波折,但如今他的葡萄園面積已擴大到200畝,還搞起了專業合作社,帶動兩百多農戶增收。經濟效益的增加,讓土地流轉模式逐漸被農戶們接受。

  作為當年小崗村“分田到戶”的18個&&人之一,嚴金昌家分到了35畝地,如今已流轉出去34畝。“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説實話,我剛開始有抵觸情緒。是發展的事實,讓我從反對者變成了支持者。”嚴金昌説,這一是因為土地流轉出去有穩定的租金,收入不減,二是因為土地流轉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原先的地8分一塊、5分一塊,很零碎,現在集中治理後田是田、溝是溝、路是路,便於機耕、灌溉,收成明顯提高了。

  把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去,是土地流轉的另一個作用。以嚴金昌為例,他和5個兒子如今都不再種地,開起了餐館、超市、浴室。在嚴家所在的小崗村商業街上,有不少新的商業建築正在興建。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小崗村黨委書記鄭樹銳説,村裏確定了統一的流轉費用標準,國家糧食補貼也仍發放給原農戶。同時,農戶流轉土地改為與村委會簽約,村委會再和用地企業簽約,以最大限度避免風險。

  據介紹,小崗村的土地確權于去年6月啟動,目前已完成田塊指認、航拍測量、兩榜公示。今年上半年,村民將拿到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有了這個證,農民的土地權利主體地位更加明晰,有利於保護農民的財産權益,土地流轉也將更加規範。”鄭樹銳説。

責任編輯:劉曉秋

熱詞: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