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已經搬走的村民在六七戶留守戶的房子四週挖出多道“天塹”河溝,將留守戶的房子圍成“孤島”,狀似“護城河”(2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近日,在廣州正在實施舊城改造的楊箕村,已經搬走的村民動用挖掘機在六七戶留守戶的房子四週挖出多道“天塹”河溝,將留守戶的房子圍成“孤島”進行“逼遷”。是什麼令鄉親相煎?誰該負責與反思?
村民挖“天塹”逼遷“釘子戶”
楊箕村是廣州市內一座有900多年曆史的村莊,村內原有居民1400多戶、超過4000人。楊箕村于2010年起實施“城中村”改造,迄今99%以上的村民都已和拆遷方簽約搬離,目前只有少數村民拒絕拆遷,以致這個城中村改造工程擱置兩年多仍未動工。
記者看到,已簽約搬遷的部分村民駕駛挖掘機將整個楊箕村挖得溝壑縱橫、土丘密布,留守戶的幾座高矮不一的樓房聳立在溝壑邊緣,一些房子四週幾乎完全被兩米多深、三四米寬的水溝所包圍。村民的“挖溝”行動已持續月余。
一位秦姓留守村民告訴記者,搬遷戶與留守戶之間的敵對並不止于“挖溝”。去年11月18日前後,有部分留守戶家的電線、水管被已簽約村民剪斷,修好後又被剪斷過10多次,他光為修復水管電線已花費1000多元。
記者調查發現,昔日朝夕相見的鄉鄰之所以反目,主要源於三方面矛盾:
一是回遷遙遙無期,已搬遷村民對留守戶心生怨懟;二是部分村民對“釘子戶”獲得更高補償心生不滿;三是“逼遷”進一步激化矛盾。
司法判決得不到有效執行
記者調查了解到,以往的拆遷糾紛多是發生在拆遷戶與拆遷方或開發商之間,但是在楊箕村,卻演變成了搬遷戶和留守戶之間的對抗和“內鬥”。專家認為,拆遷亂局反映了城市化過程中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權利博弈,有關部門如不有效疏導和治理,有可能演變為一種新型的拆遷暴力,激化社會矛盾。
廣州大學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徵地拆遷法律專家王達認為,拆遷過程中繞過法律發動群眾鬥群眾,無論其初衷多麼正當合理,仍是踐踏法治的一種表現。“村民迫切想實現回遷的願望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應當通過正當的程序,而不應採取私人暴力手段。”王達認為,有關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應從當前的拆遷暴力中反思自己的作為。群眾不求助於司法途徑,而寄希望於私人暴力,一定程度上是司法判決得不到有效執行造成的結果。
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楊彪分析稱,鋻於拆遷問題的複雜性,有些地方政府部門不願意承受拆遷一線的壓力,這種不積極作為的態度容易讓群眾對正當維權通道失去信任,削弱了政府和司法機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導致矛盾越積越深。
據新華社廣州2月4日電 記者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