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日本仿傚美國“重返東南亞”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16日 05: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定於1月16日啟程赴東南亞,對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進行訪問。此前,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剛剛結束對菲律賓、新加坡、文萊和澳大利亞的訪問。

  日本領導人密集訪問東盟國家有政治和經濟兩個層面的考慮。政治層面,日本向來對美國亦步亦趨,頻繁出訪東盟國家的目的之一是與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保持一致。日本還希望拉攏東盟,以便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有共同對華的步調,在未來構建亞太政治安全格局方面佔據有利地位。經濟層面,安倍晉三再次擔任首相後急欲振興日本經濟,東南亞作為世界經濟中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對拉動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外相此前出訪並未完全如願

  岸田文雄在剛剛結束的東南亞之行中,每到一地都要把中國挂在嘴邊。10日,岸田文雄與菲律賓外長就雙方加強海上安全領域合作達成一致,日本力圖與菲律賓深化合作關係,以牽制中國。11日,他與新加坡外長就釣魚島問題和南海局勢交換了意見。12日,他與文萊外交與貿易部長舉行會談時聲稱,如何應對中國是雙方共同的課題。日本共同社15日報道稱,日本希望通過岸田文雄這次出訪構築對華包圍圈,但這一想法未能如願。新加坡、文萊希望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冷靜應對,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澳大利亞外長也認為“同日本加深關係與強化澳中、日中關係不矛盾”。東盟各國和澳大利亞受中國經濟影響大,擔憂亞洲兩個大國對立是目前的實情。

  日本《每日新聞》分析稱,安倍外交的雛形已經形成。如果説日美同盟是安倍外交的支柱之一的話,和印度、東盟國家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強化合作就是另一個支柱。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趙洪對本報記者説:“日本和東南亞部分國家與中國有領土糾紛,雙方都有制衡中國的需求。”該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則認為,東盟國家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較深,日本做不到“包圍中國”,在制衡中國方面日本心有餘而力不足。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也對本報記者説,安倍出訪東南亞實際上是無奈的選擇。美國察覺到了安倍的民族主義傾向,因此不願接待安倍。美國已經意識到了在東南亞沒有和中國對抗的能力,因此日本“串通”和中國有領土糾紛的東南亞國家制衡中國的企圖只能破壞東南亞地區的穩定,給美國製造麻煩。

  由於日本近期與周邊國家爭端頻發,政治與“右轉”日漸明顯,這一危險的趨勢引起一些輿論的質疑。《雅加達郵報》日前刊登評論稱,安倍談論修憲以發展軍事力量,這些跡象都令人擔憂右翼分子甚至極端民族主義政客控制日本政局,引發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安倍政府若炫耀日本軍事力量併為其殖民歷史辯護,只會令其在國際舞臺上進一步被孤立。

  振興經濟瞄準東南亞市場

  黃靖認為,日本經濟依賴出口,目前世界經濟低迷,東南亞地區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日本領導人訪問東南亞的另一個目的是進一步開拓東南亞市場,振興經濟。日本貿易振興會曼谷辦公室投資合作部主管長谷場純一郎也認為,“受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影響,日本國內消費市場一直在萎縮,日企進軍東南亞是為了彌補國內消費市場狹小的不足。”

  “對日本來説,東盟國家既是重要的生産基地又是巨大的消費市場,但雁型結構分工模式已經過時,如今日本企業在東南亞面臨中國和韓國企業的競爭。”日本東盟經濟産業合作委員會副代表蒲田亮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隨著2015年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日本企業會把更多的研發中心和東南亞區域總部放到東盟國家,因為在東南亞當地研發的産品更能滿足當地人的需要。日本也非常重視與東盟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另據日本媒體報道,安倍再次擔任日本首相後曾表示,將把日本經濟增長重點放在復興製造業、支援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和培育新産業三個領域。東南亞地區的經濟起飛與日本有很深的關係,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伴隨日本經濟的騰飛和産業結構升級,亞洲形成了日本—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國家的雁型結構分工模式。在這個鏈條中,日本扮演了技術來源和資金來源的角色。

  (本報曼谷、雅加達、東京1月15日電 記者李寧、莊雪雅、劉軍國)

責任編輯:朱心蕊

熱詞:

  • 日本首相
  • 日本外相
  • 日本軍事力量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