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國軍援印度助長"地區霸權主義"心態

 

CCTV.com  2009年07月22日 09:0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2日電 香港《大公報》22日刊出評論説,美國與印度日前簽署涉及武器銷售的“最終用途監控”協議,不僅是美國務卿希拉裏印度行最重要的具體成果,而且表明美國與印度已經結成準軍事聯盟。對本來就動蕩不安的南亞來説,美國未來向印度出售先進武器必會加劇印度在當地強勢,助長印度國內部分人的“地區霸權主義”心態,這種後果可能十分符合華盛頓的全球戰略利益需要,但對南亞及鄰近地區絕非“善舉”。

  文章摘錄如下:

  美國與印度本週在新德里簽署的涉及武器銷售的“最終用途監控”協議,不僅是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此次印度之行最重要的具體成果,而且表明美國與印度已經結成準軍事聯盟。該協議為美國兩大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向印度空軍出售一百二十六架先進戰機鋪平了道路,目前競爭這筆一百二十億美元合同的公司主要來自俄羅斯和法國。

  對於本來就已動蕩不安的南亞地區來説,美國未來向印度出售先進武器必然會加劇印度在當地的強勢,助長印度國內一部分人的“地區霸權主義”心態,並且對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微妙關繫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增加印巴之間的緊張關係。這樣一種後果可能十分符合華盛頓在全球戰略利益上的需要,但對於南亞及鄰近地區諸國而言則絕非“善舉”。

  美國歷屆政府都會不斷評估其在世界各個角落的戰略利益,並相應地適時調整各種策略,近年來美國與印度雙邊關係的改善為此提供了一個典型例證。在印度建國後近五十年的時間裏,美國與印度的關係一直維持在低水平,主要是因為“冷戰”時期的印度政府奉行不結盟外交政策,其立場更接近於當時的蘇聯和中國,因此,美國那時並不認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現在,這一講法已成為美國政府官員口中印度的代名詞),而且經濟上的極度封閉令印度市場對美國企業缺乏吸引力。

  當年,印度的武器裝備主要靠從前蘇聯進口,美國則為了抵消競爭對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而不停地武裝巴基斯坦,這種透過代理人來擴大勢力範圍的慣用做法令印度與巴基斯坦始終處於敵對狀態,成為大國手中的棋子。“冷戰”期間美國領導人在考慮美印關係雙邊時,總是要先考慮印巴關係的狀況,防止因美國與印度的交往而損害巴基斯坦的利益,動搖巴基斯坦與美國的戰略合作關係,最終損害美國的全球利益。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際形勢出現了巨大變化,“冷戰”的結束令美印關係出現轉機。一九九一年,印度走上了經濟改革之路,並在其後的十幾年中保持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令印度有望成為美國企業的一個重要出口市場。美國銀行家、企業家希望在印度“克隆”他們在中國獲得的巨大成功,美國戰略家則希望透過武裝印度來延伸華盛頓在南亞的影響力,不僅迫使巴基斯坦協助美國完成清剿塔利班武裝的任務,而且最終達到制約中國發展的效果。

  基於這一戰略構想,在過去幾年中,布什政府不斷深化與印度的雙邊關係,採用“雙重標準”與印度達成有關民用核能的協議,默認印度的“擁核地位”,從而為美國向印度出售先進武器消除了重要障礙。本週簽署的技術性協議,主要是為了保證奧巴馬政府在接受國會的相關質詢時能提供充足的理據。

  希拉裏此行有意只訪印度不訪巴基斯坦,體現了美國“親印疏巴”的新政策。此舉絕對不會增進印巴之間的諒解,更不會對南亞的穩定産生任何積極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環球頻道>>>

  相關鏈結:

責編:唐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