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6日刊出署名文章説,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後不久,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隨後就跌入漫長的經濟低迷時代。對此,日本把這段時期稱為“失去的十年”。前幾年日本看到經濟復蘇曙光,以為終於迎來柳暗花明。不料因政治家的無為加上金融危機等外部因素,經濟重跌低谷。日本社會瀰漫起悲觀情緒,擔心日本失去的不僅僅是早已流逝的十年,而是還得加上一個新十年了。於是,許多日本人憂心忡忡開始談論“失去的二十年”的問題。
文章摘錄如下:
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後不久,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隨後就跌入漫長的經濟低迷時代。對此,日本把這段時期稱為“失去的十年”。前幾年日本終於看到經濟重現復蘇的曙光,以為終於迎來了柳暗花明。不料,因為日本政治家的無為再加上金融危機等外部因素,經濟重新跌入低谷,前方視野不明,而首相則像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日本社會瀰漫起一股悲觀情緒,擔心日本失去的不僅僅是早已流逝的十年,而是還得加上一個新十年了。於是,許多日本人憂心忡忡地開始談論“失去的二十年”的問題了。
7月2日,日本主流媒體《朝日新聞》上發表的該報主筆船橋洋一所寫的《危機20年的出口在何方?》就是反映了這種心態的一篇典型文章。
船橋洋一指出,危機的二十年實際是從冷戰結束的1989年就已經開始了。那一年日本女性的人均生育率降低到1.57,點燃了人口減少時代的黃色信號,此後人口減少的趨勢有增無減。而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經濟的年均增長率一直在1%前後徘徊。結果,在“失去的十年”之後,象爬行的蛇那樣蠕動彎曲地又爬出來了一個新的“失去的十年”。
人均GDP從第4位猛跌到2007年的19位,國際競爭力從第1位摔倒了2008年的第9位。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水流嘩嘩地往公共事業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國債高築,國家的總債務佔GDP的比率從71%急劇上升到174%。
到了90年代末,不僅經濟發展有氣無力,連社會都開始喪失活力。1998年自殺人數突破3萬人,此後11年再也沒有少於3萬人過。每10萬人中的自殺人數是美國的2倍,英國的3倍。年輕人的學力也在下降。拿2000年和2006年的統計來比較,科學學習能力從第2位降到2006年的第6位,數學學習能力從第1位降到第10位,讀解能力從第8位降到第15位。
船橋洋一還指出,與此同時世界看日本的目光也在變化。他最近訪問了新加坡外交部和財政部,當地的高層官員對他説:“近年日本首腦跑到新加坡來時,老談什麼‘自由與繁榮之弧’一類的宏論。顯然是在怕中國,顯示出一種害怕被動的攻擊性。對此,我們毫無興趣。包括‘自由與繁榮之弧’在內,日本的外交近來都是鼠目寸光的小動作,缺少系統性的、戰略性的行動。”
新加坡的高官們還説,日本雖然精於製造業,但是不擅長構築系統和創立規則。比如説,日本在環境領域方面,技術高,企業強,人才多。可是,在溫暖化對策領域,卻不見日本起到了帶領全世界行動的作用。
對於這些批評,船橋洋一也嘆息道,日本沒有在培養年輕人方面花力氣。在“危機的二十年”或者説“失去的二十年”中,其實最受打擊的是年輕人。企業為了保護中老年,放棄了對年輕人的培養,使得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或者職業不安定,這是典型的卯吃寅糧現象。
責編:唐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