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聞》的007式報道多半是買了假情報,這種狂轟濫炸式的報道也折射出日本國民對待朝鮮的複雜心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漆菲發自北京“有關媒體的一些報道讀起來就像讀007小説。”“《朝日新聞》沒有與我們聯絡此事。你提到的有關情況是不是007小説的續集啊?”——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如此向記者回應日本媒體關於所謂“金正雲訪問北京”的報道。
6月25日,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金正雲和中國領導人會談的消息再次作出了表態,“你是信他的,還是信我的,你自己作出判斷和選擇。”這已經是秦剛在此問題上的第三次表態了。
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日本媒體,朝鮮”,結果瞬間可達300萬條。哪怕中國再三澄清,這樣“007故事”的續寫還遠未結束。而日本媒體對朝鮮的“過分在意”也折射出日本國民對朝鮮複雜的心態。
假新聞來自“假情報”
《朝日新聞》上週一篇發自北京的報道宣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小兒子金正雲早些時候曾訪華,並會見了中國領導人云雲。報道一齣,立即被韓國、美國的官方媒體轉載:其中從“會談內容”、“會面行程”到“隨行人員”組成了一部生動翔實的“小説”。
“這篇報道引起的關注還真不小。”日本共同社駐北京的時政記者水野雅央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他剛剛參加完日本自民黨前幹事長、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加藤纮一與中國有關官員在北京的見面會。他表示這篇報道免不了成為當時大家做為笑柄的一個話題。
而他的同事,負責中國國內新聞報道的專題記者鹽澤英一則透露,日本坊間以及在北京駐站的記者們對於這個話題討論得很熱烈,在中方發言人否認之後,大部分日本媒體都報道了相關的情況,但《朝日新聞》依然保持沉默。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專欄作家、日本人加藤嘉一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日本的五大報紙(包括《朝日新聞》)的記者們是比較敬業的。
然而,一些記者的這種“敬業”在報道朝鮮問題上似乎發展到了一個極端。比如,一些日媒窮追猛打金正雲的“獨家新聞”:在瑞士,他們瘋狂圍堵金正雲的校友,連該校友的母親都感嘆:“日本記者不斷按門鈴,(我們)都快神經崩潰了。”另一方面,他們在各國的機場“攔截”金正男,每次都想從他身上“套到”有關朝鮮高層的消息。
這次《朝日新聞》的“空穴來風”,日本同行是這樣看的,“我們普遍認為是有人販賣假情報,而那個記者上當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日本記者對本報表示,自從去年傳出金正日健康問題的報道後,各種“小道消息”層出不窮,“依照過去的經驗和閱歷,一般對待這樣的消息源都要嚴格考察,否則很容易被騙。”
報道陣地在北京
由於朝鮮跟日本沒有正常外交關係,兩國之間的交流幾近於零,從而讓神秘朝鮮的一切成為報道的目標。在加藤嘉一看來,哪家媒體能有一篇獨家的報道,競爭力不言而喻,“這個對象越神秘,媒體的動力就越大。”
如何形成自己的信息源,各路媒體也大展拳腳。一位資深日本駐京記者向本報透露,北京、中朝邊境城市都是蒐集情報的主要陣地。“當然,大部分日本媒體還是跨不過鴨綠江”。
相比而言,日本共同社卻有著讓其他媒體嫉妒的優勢。由於與平壤有關部門簽定過相關協議,共同社有一名記者可以進駐平壤。這位記者平時駐紮在北京,每兩個月才能去一次朝鮮,去之前也要先報備平壤當局。“他在平壤的採訪雖然必須由朝方專人陪同,但在兩國沒有外交關係的情況下,已屬不易。”鹽澤英一介紹道,“我們在平壤也雇傭了若干名員工,從北京遠程‘遙控’他們進行信息補充。”
繞不過三大話題
對待朝鮮問題,日本媒體甚至比朝鮮的近鄰韓國更上心。而這也折射了日本民眾的心態。與《朝日新聞》齊名的另一家日本報社的記者向本報透露:“日本民眾關注朝鮮的重點,繞不開日朝關係正常化,綁架問題以及核試驗。”
如何實現與朝鮮的邦交正常化,乃是戰後日本外交的重大課題。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日本同朝鮮先後舉行了13次邦交正常化談判,尤其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對平壤的兩次“閃電式”的“破冰之旅”,使兩國關係一度柳暗花明。但是,由於朝核危機逐步升級,加之與日本人民極其關心的“人質綁架問題”(上世紀70年代有多名日本人失蹤,日本聲稱這些人被朝鮮方面“綁架”。)相交織,讓本來就很脆弱的兩國關係回到冰點。
在談及日本群眾最關心的朝鮮問題時,幾位受訪日本記者最先提起的都是“綁架問題”,足見這仍是日朝兩國之間最難以繞過的芥蒂。加藤嘉一介紹説,“對於綁架問題,如果日本某一個政客妥協或是示弱,他就有可能會垮臺。”
而朝鮮核試驗、導彈等問題更是日本人認為的懸在頭上的“威脅”。作為世界上唯一的核受害國家,日本國民尚未從“談核色變”中“脫敏”。在鹽澤英一的眼中,他們如此關注朝鮮領導人的繼承問題也是為了“了解朝鮮下一步究竟想幹什麼”。
多份日本的民調顯示,日本人眼中的敵對國家第一名當屬朝鮮。對此,共同社記者也向本報指出,讓不少日本人一味把朝鮮當作假想敵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本對朝鮮缺少足夠的歷史認知”。“過去朝鮮作為殖民地時,我們畢竟給他們帶去了傷害,但是許多國民對於這段歷史知之甚少,認識也很淺。”
相關鏈結:
責編:唐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