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特納
美財長訪華 將保證中國投資安全蓋特納
據《解放日報》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5月31日抵達中國,開始就任財長以來的首次訪華。美國財政部一名高級官員日前表示,蓋特納將向中國保證,美國會儘快減少赤字,維護中國在美投資的安全性。
新財長此行談些啥
過去,美國一些官員在訪華期間,習慣於在人民幣匯率、貿易赤字等問題上做文章,比如前財長保爾森。這次新財長首度到訪是否也會老調重彈呢?
據報道,蓋特納前幾天接受媒體採訪時已明確表示,他不會繼續這種“抱怨式外交”的做法。
他重申,美國致力於推進積極合作全面的美中關係。他此次訪華,一來想與中國討論當前世界金融經濟形勢以及中美兩國如何加強合作應對金融危機,二來是為定於今夏舉行的首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準備工作與中方進行溝通。
然而,蓋特納的慷慨承諾並未讓分析人士吃下“定心丸”。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認為,蓋特納此行的主要目的還是要來推銷美國國債,要求中國繼續增持,以解美國現金短缺的燃眉之急。《紐約時報》也分析説,中國是否願意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是蓋特納此行的“心頭大事”。因為,國際市場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力度將有多大。
至於人民幣匯率問題,周世儉認為,即便蓋特納不談,中國也要主動談,借此機會對人民幣升值問題做個了結。“中國要挺直腰桿,理直氣壯地把美國的無理要求頂回去,並就此立下規矩,叫美國不要再拿人民幣匯率等問題非難中國。”周世儉説。
當被問及美國前後兩任財長的行事風格會有何不同時,周世儉風趣地以“老狐狸”來比喻保爾森,用“小騾子”形容蓋特納。他説,相比嘴甜心苦的保爾森來説,蓋特納比較直來直去。《華爾街日報》則這樣評價蓋特納———“雖然和中國的淵源比其前任保爾森更久遠(他年輕時曾在中國生活過,還學習了漢語),但蓋特納還是需要花時間來熟悉中國,畢竟他在中國金融和政治領域的知名度還很有限。”
與華過招手法變軟?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跡象是,美國政要近來可謂“扎堆”訪華,而議題“刷新”之快更是出人意料。
在蓋特納訪華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率團來訪,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克裏也隨行。最愛拿人權問題來批評中國的佩洛西議長此行卻不再祭出人權大旗,而是大談能源與氣候變化問題;再早些時候,國務卿希拉裏 克林頓訪華時同樣沒有抱怨和敲打中國,還再三感謝中國購買美國國債;而美國媒體對蓋特納此行的相關報道中,“安撫”一詞出現頻率最高。分析人士認為,蓋特納將花大部分時間來安撫中國,採取軟手段拉攏中國與其合作,涉及美元、美國國債、兩國戰略關係等多個領域。這一切是否預示著奧巴馬政府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或策略在暗暗地轉向?
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指出,從今年一批美國高官陸續訪華的言行來看,對華示好已非個別官員的個體行為,而是形成一種“集體性行為”。而這一放下身段的姿態又和奧巴馬上臺後提出的“智慧外交”理念一脈相承。副總統拜登將年初的歐洲之行定位為“傾聽之旅”;希拉裏國務卿訪俄時與俄羅斯按下關係“重啟”鍵;對古巴、伊朗也頻頻伸出橄欖枝,“由此可見,對華外交從原先的頤指氣使向現在的‘不再抱怨’轉變,其實是‘智慧外交’的一個有機組成”。
對於轉變的原因,金燦榮認為,除了因金融危機有求於中國這一直接動機外,美國受反恐和兩個核問題牽制而導致外交心態變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中美應當如何互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評價,蓋特納此行是“奧巴馬政府對一個可能扭轉世界經濟頹勢的國家作出的第一個姿態”。如何評估奧巴馬政府對華外交的“溫柔轉身”,中國又當怎樣與其互動?
金燦榮指出,拋棄“抱怨式外交”只是行事風格的變化,或者説是達到目標的方式在變化,但是美國的最終戰略目標是不會改變的。比如,對人民幣匯率問題談或不談只是隨時機變化而定,其最終目的還是要中國全面開放金融市場。“此外,美國給你一個笑臉,目的是要你來埋單,分擔責任。”
談到“責任”問題,周世儉認為,中國應當對美直言相告,美國自身要擔負起金融大國的國際責任。“美國總是説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但中國政府是為13億老百姓負責,而不是為美國一家負責。”就在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之時,美國財政赤字卻在不斷攀升,2008財年是4550億美元,2009財年預計將升至1.84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13%,這是和平時期以來的最高值。有鋻於此,中國有理由質詢美方,美國國債的安全性何在,同時,美方將採取什麼有效措施來確保投資安全。
相關鏈結:
責編:彭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