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一個月的印度大選13日進行了最後階段投票,初步結果顯示,執政的國大黨以微弱優勢領先。根據計劃,大選結果將在16日正式公佈。有意思的是,大選本來完全是印度內部事務,但“中國”卻成了大選中的另一個主角---兩大主要政黨國大黨和印度人民黨頻頻搬出中國,或以中國為參照指責對方,或以中國為假想敵闡述自己的應對之道。對此,美國《商業週刊》評論道,中國在印度大選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
《商業週刊》12日報道説,幾十年來,印度已形成一種習慣,那就是對強大而富裕的鄰國中國保持高度警覺。此次大選,中國再次佔據各黨競選宣言的主要位置。執政黨國大黨總理候選人、現總理辛格反復表示,“如果改革對路和政策得當,印度可以做得比中國更好”。最大反對黨印度人民黨主席阿德瓦尼在競選中也頻頻拿中國説事,他不斷指責國大黨在過去5年任期內阻礙了印度經濟發展,相比之下,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如何好。他承諾如果自己成為下一任總理,一定會在IT領域投入更多,使該領域領先中國更多。“如果中國能夠用看得見的基礎設施征服世界,那麼印度就能用看不見的基礎設施征服世界。”阿德瓦尼在競選宣言中就如何使印度廣大農村享受到IT服務這樣闡述道。在5月3日的競選集會上他還聲稱,人民黨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主張發展核武器,以抗衡中國的核武器,“印度如果在1962年的戰爭中擁有原子彈,就會像打敗巴基斯坦一樣打敗中國”。
大選期間,還曾傳出印度官員指責中國的聲音。《商業週刊》説,今年4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尼泊爾和斯裏蘭卡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國尊重這兩個國家的主權,印度內政部長奇丹巴拉姆馬上氣急敗壞地對《印度斯坦時報》説:“中國是在渾水摸魚。”
印度議會一名議員日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政界最喜歡以中國作為參照來闡述內政外交,因為中國最能激發起印度人的情感,凝聚印度人的注意力,從而使一個議題變得重要。這名議員説,印中兩國歷史上有過“恩怨”,目前兩國又同時崛起,都想成為地區乃至世界權力中心,因此這種較勁和競爭能讓民族認同感空前高漲。中印兩國同為發展中人口大國,在很多方面存在可比性,以中國為參照可以使印度的政策闡述變得具體和生動。印度議會開會時,聽到最多的詞彙之一就是“中國”。主張深化改革的一派總是説,印度應該向中國學習,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今天和不斷改革分不開;而反對經濟改革的一派則表示,印度千萬不能步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塵,中國社會矛盾重重主要是因為改革出了問題;還有的議員主張增加國防預算,以應對中國威脅。
事實上,中印對比也是一個世界性熱門話題。然而隨著對比的深入,一些學者開始將中國和印度脫鉤研究,有的甚至把中國和美國放在一個領域研究,而把印度放在另外一個領域研究。倫敦經濟學院教授拉吉恩 薩利對《商業週刊》表示,印度對中國的印象,一半是不安,一半是盲目,雖然目前人們喜歡把中國和印度放在一起討論,但實際上這兩個國家相差巨大,而且這種差距與日俱增。“如果你觀察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所有硬指標,中國不僅超越印度,且二者的差距正進一步擴大。”▲
相關鏈結:
責編:陳昌娥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