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奧巴馬和查韋斯的握手能否化解美委舊恨情仇?

 

CCTV.com  2009年04月23日 09: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宿怨能否一朝化解,不在於一本書或三次握手,而在於美國是否能放下“老大哥”的架子,謙虛地聆聽,平等地對待,找到雙方真正的利益契合點

  4月17日,第五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開幕。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左)和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在開幕式開始前互相問候。 新華社/玻利瓦爾通訊社

  新華網北京4月20日電(羅茜)美國和委內瑞拉,這對昔日的“老冤家” 在剛剛結束的美洲國際首腦會議上成了“哥倆好”。奧巴馬和查韋斯不僅三度握手,還接受了查韋斯贈送給他的一本書。國際各大媒體圖文並茂地報道了兩人握手笑談場景,認為美委關係終於開始解凍了!

  是善意也是提醒

  查韋斯贈奧巴馬之書為《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烏拉圭著名記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寫于上世紀70年代,講述了拉丁美洲殖民史及各大國對拉美的剝削掠奪。

  談及收到禮物的感受,奧巴馬説:“送書給我再合適不過了,我是個讀者。”奧巴馬還打算將自己寫的書回贈給查韋斯。

  至於為何送書給奧巴馬,查韋斯説:“這本書講述了拉丁美洲的歷史,它讓我們記住歷史;須知現在和未來是建立在歷史之上的。”

  也有媒體猜測,查韋斯“送書上門”其實另有含義。法新社評論説,查韋斯曾多次指責美國在拉美地區奉行“帝國主義”政策,贈書似有所指。但也有評論認為,查韋斯在釋放善意。

  4月18日,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右)在第五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的一次多邊會議前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贈送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用西班牙文寫的名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新華社/法新

  主動握手和“希望是朋友”

  17日,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開幕前,各國領導人正在一間會議室等候入席。此時奧巴馬走了進來,徑直來到查韋斯面前,向他問好。

  官員透露,是奧巴馬主動向查韋斯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查韋斯説,“8年前,就是這只手與小布什握手,現在,我想和你(奧巴馬)做朋友。”

  這是查韋斯與奧巴馬的首次直接見面。 會面後,查韋斯讚嘆道:“奧巴馬是個有智慧的人,一切都朝向樂觀的方向發展,各方都有意願推動關係向前發展。 ”而奧巴馬則説:美委間雖然存在“巨大的分歧”,但並不代表彼此不能互相傾聽。

  4月18日,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右)在第五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的一次多邊會議前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贈送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用西班牙文寫的名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新華社/法新

  冬天過去了,春天是否已來臨?

  查韋斯上臺10餘年來,可説“處處與美作對”:他對古巴出口低價石油,並與美國的宿敵卡斯特羅“情同手足”;他極力抵制美國倡導的美洲自由貿易區,並與安第斯共同體和南方共同市場國家結盟共同加以抵制;他拒絕美國在委建立軍事基地,禁止美國緝毒飛機飛越委領空;核問題上,他公開聲援伊朗。

  四年前的第四屆美洲首腦會議,在查韋斯的領導下,成為一次不折不扣的“反美”峰會。會上,查韋斯大罵小布什是“瘋子”,並指責美國政府在全世界“搞獨裁”。

  對奧巴馬,查韋斯曾一度示好,其上任之初便表示“(委美)兩國建立新關係的時刻已經到來”。然而此後,他並沒有“口下留情”,多次稱對方為“笨蛋”。今年3月,在一個採訪中,查韋斯批評奧巴馬不夠了解拉丁美洲局勢,以“很無知”來評價對方。其言論被各媒體熱炒,令剛有起色的美委關係再陷低潮。

  但是,“三次握手”讓美委兩國關係似乎出現了重大轉機。18日,查韋斯表示將向美國重新派駐大使,稱已確定大使人選,“現在就等美國政府的認可了。”如若重新互派大使,定將成為兩國關係緩解的明顯跡象。2008年,查韋斯驅逐美國大使,作為報復,美國驅逐了委內瑞拉駐美大使。

  奧巴馬上任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美委關係已幾多起伏。查韋斯曾説過,和奧巴馬建立個人關係的基礎便是互相尊重。因此,宿怨能否一朝化解,不在於一本書或三次握手,而在於美國是否能放下“老大哥”的架子,謙虛地聆聽,平等地對待,找到雙方真正的利益契合點。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這是一本關於拉丁美洲的經典作品。該書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的標題是“地球的富有造成人類的貧困”,主要講述拉丁美洲自從被哥倫布們“發現”以後,拉美人民遭遇到了“豐饒的苦難”,血腥和無奈侵蝕著拉美人民的心,繁榮一度興起,資源枯竭之後僅僅留下一片廢墟。第二部分的標題是“發展是遇難者多於航行者的航行”,主要講述拉丁美洲在自由主義的旗幟之下進入“主流現代文明”之後迎來的“和平與發展”,財富在中心城市的少數人中積累,貧窮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積累,整個社會形成了幾近斷裂的二元結構,而少數上層人依附於帝國主義成為買辦階層來掠奪廣大拉美人民則是這個結構的基本功能。該書的序言和跋中都講述了該書在拉丁美洲的命運,反動集團恨之入骨,被剝削被壓迫的人民群眾舍命傳播。

  作者簡介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烏拉圭著名新聞記者、小説家、散文家。1940年9月生於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早年經歷坎坷,14歲起就投身新聞事業。加萊亞諾曾因小説《我們的歌》、紀實文學《戰爭與愛情的日日夜夜》兩度獲得古巴“美洲之家文學獎”。 2008年7月3日在蒙得維的亞接受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授予的首個“榮譽公民”稱號,巴拉圭當選總統盧戈讚揚加萊亞諾“曾經是、現在仍是拉丁美洲的聲音”,評價他“再現歷史的妙筆,蘸取不可磨滅、名為‘希望’的墨水,撰述這一段拉丁美洲百年孤獨的歷史”。

責編:劉園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