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曹建利)4月14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發射問題一致通過一份“譴責”聲明數個小時後,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宣佈“絕對不再參加六方會談”,不再受六方會談協議的任何約束,並將按原狀恢復已去功能化的核設施。一時間,人們不禁錯愕,整整六年、凝聚各方博弈與妥協、已見曙光的北京六方會談難道就此終結?朝鮮做出這個決定基於什麼樣的考量?已走到最關鍵時刻的朝核問題又將去向何方?
這是朝鮮中央電視臺4月7日傍晚播出的5日發射活動現場畫面。新華社/法新
朝鮮為何在棄核問題上開倒車
新一輪朝核問題爆發的導火索是4月5日朝鮮的“火箭”發射。美日堅稱朝鮮發射的是洲際彈道導彈,違背了安理會2006年通過的第1718號決議,朝鮮則堅稱,發射的是試驗通信衛星,作為主權國家他有權按照國際太空法發展太空計劃。
4月13日,就朝鮮發射問題,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一份主席聲明。聲明“譴責”朝鮮的發射活動違背了安理會決議,並要求朝鮮不再進行進一步的發射活動。聲明引燃了導火索,次日,朝鮮宣佈退出六方會談。
朝鮮做出這一決定有諸多原因:
首先,美國核政策方面雙重標準一再刺激朝鮮。如同其它國際重大問題,美國在核問題上也是一貫奉行雙重標準。一方面自身加大對新式核武的投入開發,“合理合法”地進行核技術合作,轉讓,另一方面限制他國發展核技術,動輒扣以“發展核武”的帽子並橫加制裁,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武力入侵他國,這對朝核問題的順利解決構成相當障礙。
2003年,布什政府以薩達姆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化武、核武)為由,悍然入侵伊拉克,到如今,薩達姆已經化作腐骨,美國仍沒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這種“先發制人”和“然後道歉”的招數已經令其在國際社會上名譽掃地,然而美國並未引以為戒。
2006年3月,美印在新德里宣佈,兩國簽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為堵住國際社會批評美國在核政策對印度和伊朗採取雙重標準的嘴,時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約翰 博爾頓辯解説,“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通過‘合法途徑’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伊朗則試圖通過‘非法途徑’製造核武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研製核武器的過程中都沒有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因此沒有履行這個國際條約的義務。伊朗則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簽署國,因此必需遵守條約中的有關規定。” 博爾頓的辯解不僅難以自圓其説,反而越抹越黑,按他的標準和邏輯,朝鮮2003年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倒成了“明智”選擇。
在朝核六方會談艱難進行的同時,美國利用國際核軍控“間歇期” 完成了核武器技術更新換代,完成B61戰略核彈延壽工作,並且開始在海軍裝備翻新的核彈頭。現在,美國能使用先進超級計算機檢驗核武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延長核彈頭壽命。
從政策層面上,對於朝鮮而言,美國在核問題上的種做做法經典地演繹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美國在朝鮮發射火箭後的斥責朝挑釁威脅加大制裁的表態又進一步激化了矛盾。朝鮮認為,奧巴馬可以一面誇誇其談布道“無核世界”,一面繼續搞“核威懾”,搞反導系統,那麼朝當然將“千方百計地加強自衛性的核遏制力量”。
二是,朝鮮認為他的安全受到外部世界,尤其來自美日的強烈威脅,目前還不具備棄核的條件。一方面,來自美國根深蒂固的敵意讓朝鮮充滿戒心。朝鮮被美國冠以“邪惡軸心”和“暴政據點”,數十年來,美國遏制朝鮮基本政策未變。美駐軍每年在朝鮮半島進行針對朝鮮的軍演,美國輿論和好萊塢等流行文化煽風點火醜化朝鮮,美國民眾長期受到美國政府和輿論的蠱惑,對朝鮮也抱有極大的偏見和誤解,在朝鮮發射活動後不久,美國有線新聞網進行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民眾支持對朝鮮動武。
長期受到以美日為首西方國家的孤立、封鎖、包圍的朝鮮一再感受到來自對方的強大威脅,考慮到美國為首西方國家近幾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所作所為,轉而尋求“核武”自保也在情理之中。
三是,外交上的考量。有專家指出,朝鮮此舉是為給美國施壓,促其“亮牌”。奧巴馬上臺後,對伊朗和古巴做出政策闡述並積極尋求“善意”接觸,唯獨“冷落”朝鮮,使朝鮮認為奧巴馬可能會延續布什的對朝政策。因此,朝方希望借助強硬舉動,逼迫美方作出決斷;另有專家指出,朝鮮此舉只是為未來的另一種形式的談判,包括極可能的朝美雙邊談判,增加籌碼,韓國《朝鮮日報》説,朝鮮發射火箭、“永遠”退出六方會談,故意同美國等國對抗是一種“切香腸戰術”,即朝鮮將談判過程最大限度地切割成多個階段,逐一使各個階段成為焦點,並利用每個階段從美國等方面獲得經濟補償,最大限度地獲得利益。
這張朝鮮中央通訊社4月16日提供的照片顯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右二)14日出席了在平壤舉行的焰火晚會,慶祝朝鮮已故國家主席金日成誕辰97週年。 新華社/朝中社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