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國僑報:溫家寶以“信”字破解政經困境

 

CCTV.com  2009年03月06日 11: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2009兩會媒體全球通

  3月5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中新網3月6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5日發表社論説,今年中國人大會議上,中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包含“信”字,這並非第一次。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高頻使用的“信”字,凸顯中國政府破解危機的姿態和思路,吸引全世界更多的關注。解讀溫家寶的報告,是以“信”字破解政經困境。

  社論摘錄如下:

  “增加企業投資的信心,社會消費的信心,人民群眾對國家發展的信心”…… 5日上午的人大開幕式上,中國總理溫家寶作了約128分鐘、包含約14個核心經濟數據的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及“信心”、“誠信”、“堅信”、“守信”、“互信”等“信”字的就有約14處。

  中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包含“信”字,並非第一次。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高頻使用的“信”字,凸顯中國政府破解危機的姿態和思路,吸引全世界更多的關注。

  “信”體現理性的姿態,“信”更蘊含務實的解決思路,它不僅為溫家寶贏得了全世界的掌聲,也激發全球股市兩天來呈現兩會“信心”效應,強勁反彈。

  “信”首先是一種理性的姿態——“信心”。目前,危機正在全球蔓延,市場猶如驚弓之鳥。在這種情況下,“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都更重要”。信心,首先是出於對危機的清醒和深刻的認識,而不是盲目樂觀。

  對於中國當下面臨的困境,溫家寶在報告中清醒地予以明列,並直言“五大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報告坦言,今年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已成為影響全局的主要矛盾”,“擴內需、保增長”是當務之急。報告更意識到農民工和大學生的失業率攀升等民生問題給社會穩定帶來的風險。

  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救市方案, 才能取信於民,而不是竹籃打水。報告強調全面實施4萬億元人民幣一攬子方案,並擬投入420億元人民幣促就業,並再次重申了“保八”的增長目標。在報告中,並沒有出臺市場預期的新經濟刺激計劃。然而, 解救危機,一味砸錢並非上策。美國政府一次又一次地往市場砸錢,累計金額已經達到天文數字,但越砸錢,市場越是恐慌,因為市場看不到問題的解決之道。

  溫家寶在報告中對於發展長遠之計的謀劃,則更體現中國政府的姿態之“可信”——危機面前,不限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著眼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化危機為契機,把改革開放推向“深水區”。

  除了“擴內需、保增長”之外,報告還把“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等一同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四大原則。也就是説,中國政府意識到,無論採取何種靈活短期應對之策,長遠的終期目標都是既定的——使中國經濟由出口型向內需型改革。

  “信”更蘊含務實的解決思路——“誠信”。溫家寶報告表露出諸多此方面的憂患意識,坦言“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且“政府自身改革建設與人民期待存在不小差距”,需從“從源頭上防止腐敗”。

  “民無信不立,商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本次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西方金融機構的“誠信”危機。帶有中華傳統文化色彩的“信”,其實也是一種普世的和現代的價值觀——市場經濟中,任何一方不守信用,就會使契約關係遭到破壞,也就搬走了市場經濟的基石。推而廣之,誠信也是公民社會中的心靈契約,是維繫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精神紐帶。

  在中國現實與長遠的語境下,“信”應該是中國解決經濟、社會、政治困境的良方——解決經濟問題不能只從經濟入手,而必須從根本的制度變革入手。應讓權力置於陽光之下,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效率,“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樣的政府才有公信力,這樣的社會才能持續發展、長治久安,經濟建設才能建立在穩健的基礎上。

  值得一提的是,“信”也是優質民主的基石,政府與民眾建立起互信關係,這是化解一切政治、經濟困境的基礎。在“兩會”餘下的日子裏,期盼代表、委員們不負所托,對政府的報告,對政府的施政,暢所欲言、出謀劃策,乃至問責批評、監督落實,這也是一個建立民眾對其信任的機會,在危機下,更是一種不可推卸責任。

責編:劉英來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