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中韓學者:中韓文化之爭應寬容收場

 

CCTV.com  2007年12月18日 08:17  來源:環球網  
[內容速覽]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究員王達三博士説,不同國家和民族圍繞文化、傳統和宗教問題展開一些爭論是常有的事。”

  

  資料圖片:甲骨文識讀對照

    針對最近國內有媒體再次爆料少數韓國學者企圖把漢字標注為“韓國人發明”,並申請世界文化遺産的做法在中國讀者和網民中引起一片譁然。韓國媒體這次迅速給予回應,認為中國媒體的報道子虛烏有。事實上,經過《環球時報》記者調查,中國媒體的報道確有出入。

    對“韓國要給漢字申遺”引發的新一輪中韓文化之爭,韓國一些人士有自己的看法。韓國國會圖書館的蘇俊燮博士分析説,韓國和日本一樣,是一個單一民族,民族主義本來就強。特別是韓國,歷史上一直處於大國的包圍狀態,有些人心裏總是想“我們自己很偉大”,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蘇俊燮説,在中國也一樣,中國也有一些網民缺少責任心,放出各種沒有根據的話。他建議兩國要冷靜思考和對待,儘量不要把各國的極端思想放大。韓國人沒有必要去擴大少數人的主張,把它當作全體韓國人的集體主張,“韓國政府也無法完全禁止這些主張,因為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是很自然的,他們根本不是專家,也沒有什麼學者認同他們”。“鄰國的關係總是交流與衝突結合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受到煽動和刺激,媒體應該注意這個特殊情況”。蘇俊燮還告訴記者,韓中兩國的媒體也不要煽動本國的國民。比如説,駐中國的韓國記者將中國人不喜歡韓國的報道發回國內後,韓國人看了當然很生氣,自然也産生對中國的不良看法。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不理解韓國作為單一民族的小國的情緒,反過來也一樣,韓國人也不明白中國的一些做法。中國應該在一些問題上表現出寬容,兩國專家也應直率對話。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究員王達三博士説,不同國家和民族圍繞文化、傳統和宗教問題展開一些爭論是常有的事。就在兩周前,有美國學者説法國文化沉淪了,法國學者馬上反唇相譏,為法國文化進行辯護。但是,像韓國一些人眼下的做法在世界上還不多見,也不敢令人恭維。提到三年前被炒得沸沸颺颺的韓國為“江陵端午祭”申遺,王達三説,過端午節已經不是中國的專利,更不是韓國人的專利,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有過端午節的傳統,而且呈現出各自的差異,像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人還保留吃粽子的傳統,但韓國這樣的國家卻很少有人準備粽子來吃。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從時間上看其形成要晚于中國的端午節,經上千年演變後,端午祭有了韓國本民族的內容和特色。就此而言,韓國申請端午祭也無可厚非,畢竟它申遺的不是整個端午節。但有一點很明確,即端午節要比端午祭的影響大得多。

    王達三認為,中韓文化之爭基本上是個文化層面、學術範圍的民間爭論,只是中韓關係的一個小小插曲,不會影響中韓友好大局。中國人應客觀理性地看待中韓文化之爭,並對韓國人的做法給予適當的包容,從而體現出大國國民的文化修養和心理素質。孟子曾説過:“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此外,中國一些網絡作品和學術作品本身也缺少嚴肅性,如“孔子就是喪家犬”、“李白是小混混”、“諸葛亮是中國最虛偽的男人”、“曹操原本是女人”等引起過人們廣泛議論的新奇言論。在一些中國學者看來,這些質疑和顛覆之聲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威脅。(駐韓國特約記者 詹德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陶斯咏)

更多相關新聞:

韓國掠奪中國活字印刷發明權引網友炮轟
韓國國會展開"身體對抗賽" 李明博臉上被吐口水
韓國"掠奪"活字印刷發明權 中國網友憤怒回擊
韓國學者呼籲中韓日攜手挖掘東亞文化資源
漢字是他們發明的?應該好好研究一下韓國人心態
韓國全民力挺風水申遺 傳統之爭中國已落後(圖)
韓國國會繼續"武鬥" 對立派系議員大打出手(圖)
韓國計劃在明年前完成風水申遺準備工作

責編:李秀偉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