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世界週刊]“拯救地球”的歌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6日 10:22 來源:CCTV.com

進入[世界週刊]>>

    CCTV.com消息(世界週刊7月15日播):點擊看視頻<<<

    新移民時代 “拯救地球”的歌聲

    康輝:進入今天的點睛評論。先來看看觀眾朋友對上周規避金融風險話題的評論。呼和浩特7149的觀眾説,要規避金融風險,監管層要減少經濟泡沫的出現,老百姓呢需要理性投資,不能偏聽偏信。也有觀眾對德國草莓園發表看法,表示對非法用工出現在歐州深感意外。

    移民這個詞本週引起了頗多關注。先是法國政府批准了新的移民法。英國判處2005年721未遂恐怖襲擊的四名犯人終生監禁。罪犯的移民身份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而在美國,有關移民法案的的爭執就沒有中斷過。

移民總統治移民

費加羅報 新移民時代的到來?

    “新移民時代的到來?” 法國《費加羅報》http://www.lefigaro.fr/認為,法國的新移民法將會改變法國社會的移民結構及特徵。因為新法對家庭移民作了更苛刻的規定,更多鼓勵技術與投資移民。

    而以往,家庭移民是法國移民的主流。《國際先驅論壇報》注意到,新移民法是要讓未來的移民變得“更有法國味兒”。未來移民必須先接受法語和法國文化的測試,未成年移民的父母甚至要簽約保證自己的孩子未來能與法國社會順利融合。

    “移民總統治移民”《明鏡》週刊認為,新移民法的幕後推手正是法國第一位來自移民家庭的總統、匈牙利裔的薩科齊。他一直主張“有選擇性”地接受移民,要求移民盡可能融入法國社會,避免像2005年底那樣的種族衝突。但英國《衛報》提醒法國,流利的法語,良好的教育,專業的技能,這或許是引進人才的標準,但並非是選擇移民的標準。

    在剛剛過去的英國汽車炸彈恐怖襲擊中,嫌犯恰恰都是擁有專業技能從而獲得英國居留權的外國人才。

華盛頓觀察 少了人情味兒

    和法國新移民法相似,美國的移民修改法案同樣少了人情味兒。移民的潛在貢獻、而不是親人團聚成為美國選擇新移民的標準。

    《舊金山編年報》認為,其實美國的移民政策一直受經濟因素所左右。一旦出現就業緊張,例如20世紀初或現在,美國就會出現敵視移民的情緒。

紐約時報 愛恨交織

    “愛恨交織”。《紐約時報》認為美國社會對待移民的心態本來就充滿矛盾。

    歡迎移民的,要麼是需要高技術移民的僱主或是雇傭了非法移民的小業主。抵制移民的,則是擔心被搶走就業機會或犧牲了社區安寧的本國僱員。為阻止非法移民,美國政府去年在與墨西哥交界的邊境修築了隔離墻。就像這幅漫畫上畫的。可是據統計,僅2007年上本年在此死亡的偷渡客就達到256人,超過1998年以來任何一年。《時代》週刊説,顯然隔離墻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重要的是“儘早為那些想來美國工作的人們創造合法和公平的渠道。”

衛報 歡迎移民時代的到來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本週在《衛報》發表文章,提出“全球化的第二個階段就是移民時代。

    文章説,去年一年,海外移民寄回老家的錢達到1310億英鎊,這個數字是全球國際經濟援助數額的三倍,全球有1/3的家庭依靠這些匯款來維持生活。。。

    更自由的人口流動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活力。。。但因為政府的適應政策跟不上,結果是加劇了非法移民,社會緊張和歧視。。

    潘基文認為:移民的負面後果只能通過努力來儘量避免。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共同的人性標準:寬容,社會接納,教育以及對文化差異性的積極利用。”

拯救地球的歌聲

     

    7月7號,一場持續24小時的環球演唱會掀起一股音樂與綠色的熱潮。

    這場名為“拯救地球”的演唱會,按時區順序,先從澳大利亞的悉尼開唱,東京、上海、約翰內斯堡、漢堡、倫敦、華盛頓等地接力演出,最後在西半球的紐約與裏約熱內盧落幕。

    麥當娜,警察樂隊、“杜蘭杜蘭”、“紅辣椒”等著名歌手和樂隊參加演出。演唱會以應對氣候變化,拯救地球為主題,估計吸引了全球約三分之一觀眾的關注。按説,這樣一場全球性的公益演出應該得到一片讚美之聲。

華盛頓郵報 讓地球害怕的音樂會

    可《華盛頓郵報》卻引用一個拒絕參加演出的樂隊的話説:“説到環保,最讓地球害怕的恐怕就是一場流行音樂會”。為什麼呢?根據“碳足跡”網站[Carbonfootprint.com]的統計,這個演唱會吸引了超過126萬觀眾前往現場聽歌,估計産生1千多萬噸垃圾;當中僅三分之一能被回收。而且,以這個人數推估,24小時內包括往返交通在內,將排放至少3萬1千500噸的溫室氣體。

衛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報》也對演唱會的形式和組織頗有微詞。文章説,要讓藝人成為環保的代言人,就應該讓她們首先從自己做起。《世界新聞報》直接點了巨星麥當娜的名,説她不僅在石油行業有將近100萬英鎊的投資,而且擁有八處房産和多輛豪華轎車,旅行時從來不坐民航班機,只坐專機,一年産生的碳足跡大概可以填滿半個溫布利大球場。那麼,這種一次性的綠色表演有什麼意義呢?輿論的質疑有一定道理。

“地球需要公關代表”

    不過,演唱會的發起人,美國前總統戈爾卻認為:“地球(至今還)沒有自己的公關代表。”需要這樣的熱鬧手段來宣傳拯救地球的理念。

紐約時報 戈爾要成為地球公關代表?

    《紐約時報》認為,戈爾最近非常關注環保,顯然他正在努力成為地球的公關代表。

    《明鏡》週刊提醒説,“行動至上”正是此次演唱會的主旨。

    比如,主辦方給每一位參演藝人發了一本“拯救地球”手冊,呼籲他們改變生活方式,減少碳足跡。而觀眾也可以在網上或在現場簽一個“拯救地球誓約”,承諾多種樹,保護森林,買環保産品,支持主張環保的政治人士等。

    除此之外,演唱會的用電大都來自太陽能;現場賣的漢堡包裝在甘蔗或蘆葦纖維製成的盒子裏;而所有參加表演的藝人,此次的飛行里程據説都已經實現了碳中和。

日本時報 演唱會 > 政治演講

    《日本時報》也認為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對日本年輕人很有效,因為在日本,年輕人對歌星的興趣遠遠大過對政治家的興趣。

非洲新聞網 開啟非洲環保新階段

    非洲新聞網http://allafrica.com/ 説,氣候變暖問題原來並沒有在非洲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次活動有可能“開啟非洲環保行動的新階段”。畢竟,和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一樣,音樂與歌聲也沒有國界。您覺得呢?像"拯救地球"這樣的大型公益演出真的能改變人們的環保觀念嗎?請將您的看法發送到9999333。

    互動話題: 您認為像"拯救地球"這樣的大型公益演出對於改變人們的環保觀念是否真能産生作用? 互動方式存在多媒體處

責編:魏宇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