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03日 07:11 來源: 新華網
英國首相托尼 布萊爾。新華社資料圖片
英國首相托尼 布萊爾2日迎來正式擔任首相10週年紀念日,以下是他執政十年大事記。
1997年5月2日,計票結果顯示,布萊爾領導的工黨贏得前一日舉行的議會選舉。時年43歲的布萊爾成為1812年以來最年輕的英國首相。
8月31日,布萊爾稱在巴黎車禍去世的戴安娜王妃為“人民王妃”,他的民意支持率隨後高漲。
1998年4月10日,《星期五和平協定》簽署。這一協定對結束北愛爾蘭流血衝突,推動和平進程起了關鍵作用。
1999年5月24日,英國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科索沃的空襲。
2000年5月20日,布萊爾的第四個孩子出生,他成為150年來首位在任期間“添丁”的英國首相。
2001年2月20日,英國證實暴發口蹄疫。
6月8日,工黨再次贏得議會選舉,但領先優勢下滑。
9月11日,美國發生“9 11”恐怖襲擊,布萊爾表示支持美國。
10月7日,英軍參與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
2002年10月14日,北愛各派出現嚴重分歧,英國政府中止北愛地方自治政府運作,將控制權收歸中央。
2003年2月16日,倫敦發生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百萬人大遊行。這是英國歷史上參加人數最多的遊行。
3月18日,英國議會支持派英軍參與伊拉克戰爭。
3月21日,伊拉克戰爭開始。
5月26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不願公開姓名的英國官員的話説,為發動伊拉克戰爭,政府授意誇大所謂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報。
7月17日,BBC報道的消息來源、英國防部武器專家戴維 凱利割腕自殺。
2004年1月28日,負責調查凱利自殺事件的布賴恩 赫頓勳爵得出結論,布萊爾政府對凱利之死沒有責任,但整個事件令布萊爾政府有關伊拉克的政策受到質疑。
10月1日,布萊爾説2005年的議會選舉將是他參加的最後一屆議會選舉,但他有意幹滿第三屆任期。
2005年5月5日,工黨連續第三次贏得議會選舉,但領先優勢嚴重下滑。
7月6日,倫敦贏得2012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
7月7日,倫敦發生針對公交系統的連環爆炸案,造成56人死亡,超過700人受傷。
2006年3月21日,警方開始調查“金錢換爵位”醜聞。
9月7日,由於在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衝突初期沒有呼籲立即停火,布萊爾遭工黨內部批評,被迫宣佈將於一年內辭職。
12月14日,布萊爾因“金錢換爵位”醜聞接受警方質詢。他成為第一位在任期間因刑事案件而接受質詢的英國首相。
2007年5月1日,布萊爾説他將於下星期宣佈辭職時間表,暗示對財政大臣戈登 布朗接班的支持。
托尼 布萊爾 (TonyBlair)1953年5月6日生於英國北部的愛丁堡市一個中産階級家庭。他畢業于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1984年成為大律師,1994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
布萊爾1975年加入英國工黨,1983年當選英國下院議員,他先後任工黨財經和貿工發言人。布萊爾1988至1994年曆任影子內閣能源、就業、內政大臣。他1994年當選工黨領袖,是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同年被女王封為樞密院成員,後兼任首席財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1997年5月任首相,成為自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2001年6月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在2005年5月5日的英國大選中再次獲得勝利,布萊爾也成為工黨歷史上第一位三次蟬聯首相職務的領導人。
責編: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