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心理學專家:“獸性”已經佔據兇手內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9日 08:16 來源:新聞晨報
專題:美國史上最慘校園槍擊案

  槍擊案之後,趙承熙在人們眼中已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殺人惡魔”,有報道稱無法僅僅用殘忍和變態來形容他。然而在臨床身心行為學家、香港身心行為輔導中心創辦人李寶能看來,正是趙承熙孤僻的性格及其成長環境一步一步締造了這個“殺人惡魔”,案發前,他與女友的吵架更是成為導火線,他的行為可以用動物反擊性本能來解釋。

  李寶能注意到,美國媒體報道,授課老師曾建議趙承熙去做心理諮詢,而警方也發現趙承熙曾服用過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李寶能判斷,趙承熙可能患有性格上的抑鬱症,這種抑鬱已成為其性格的特性,而非其情緒性抑鬱。李寶能指出,這種抑鬱症是很難通過藥物進行醫治的,其單純服用藥物的做法對於醫治這種抑鬱症起不了作用,反而使其抑鬱的形態持續發展。

  這種抑鬱症體現在外在行為上多表現為“不知道如何與外界和諧相處,不合群,常離群索居”。美國媒體報道周圍人對趙承熙的印象時也稱,他過著獨來獨往的生活,從不參加韓國學生會組織的聚會,幾乎沒有認識他的韓國學生,他“像個匿名者,從不與人交談”。李寶能説,這種症狀造成的後果就是“不斷退縮”、“不斷遠離人群”,最後可能會走上“自殺”的極端,但也有另一個極端,就是“攻擊他人”。這一特性可以從趙承熙在宿舍裏留下的字條看出。

  美國警方發現,趙承熙留在宿舍裏的字條上大罵學校裏一些有錢人子弟的作風,上面寫著“放蕩敗德”、“狡詐”、“騙子”,“是你們造成我這樣做的。”李寶能認為,這些內容已表明趙承熙對社會具有批判性的要求,這些話就包含著“攻擊性”暗示成分,而他不合群的性格又讓他很難與別人溝通,取得協調,從而使他這種心理積重難返,“攻擊性心理”最終會演化成“攻擊性行為”來實現。

  李寶能認為,趙承熙對社會的承受能力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而此時與女友的鬧翻恰恰成了他殺人的導火線。他對周圍人的仇視、對社會的不滿全部噴涌而出,此時“獸性”已經完全佔據他的內心。

責編:石光輝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