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8日 13:32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6日上午,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了一起重大槍擊事件,包括兇手在內共60多人傷亡。該事件堪稱美國歷史上最惡劣的大學校園槍擊慘案,許多國家對此迅速反應,中國網民也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向美國國務卿賴斯致慰問電,表示震驚,對傷者和家屬誠摯慰問並譴責這一暴力行動。
許多國家的首腦迅速對此悲劇做出了反應。
各國官方公開表示震驚和慰問,並非純屬外交禮數和對美友好舉動。這種表示,對於政府來説,屬於對大是大非的認定,對基本價值觀的表白。這個被確認的立場、態度,具“普世價值觀”的意義,對內對外,國內國外,不分內外。也就是説,無論發生在何處,也不管是什麼人、出自什麼動機,本著人道和法制公理,譴責這種行為並同情受害方應該毫不含糊、毫不遲疑。對本國國內而言,各國官方行為主要在道德和價值的肯定與否定方面起到影響作用。
此信息開始傳播階段,美國警方對兇手的身份一時難以認定。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報道,據估計兇手為24歲的中國學生,説:“調查當局懷疑兇手是去年8月份持中國上海簽發的學生簽證入境的中國留學生,並正在對其展開調查。”對這個獨家消息,美國其他媒體沒有跟進。CNN和紐約時報報道,有關當局正在對兇手展開調查之中,尚未確認兇手身份。倒是華文媒體對不實消息跟進的比較積極,包括大陸的“主流”中新網,也跟了那個美國小報的風。這就導致了許多國人推測此事是本國人幹的,網上言論展現的心境各有不同,有人擔憂、痛心,有人批判美國社會制度,還有的直接為暴行喝彩。
大陸的紙媒評論人在等待澄清兇手身份的消息。畢竟,兇手出自那個族群、具有哪國國籍,對中國人來説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無疑決定著評論文章的角度和內容。雖然他們知道,國內媒體決不會輕易發佈對國人形象不利的消息,但部分分析人士從技術上考慮,還是以為中國留學生幹這事很值得懷疑。
確切的消息終於傳來:是個居美韓國人幹的。曾經擔憂的許多人松了口氣,曾經批判美社會的人底氣更足,部分口水分流到“高麗棒子”身上。
有必要提醒:美國大學校園的槍擊慘案,不是任何民族、任何國家幹的;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個人犯罪,都不是罪犯所屬的那個社會、國家、民族的群體行為;任何罪犯的行為、心態,都不能説明一個國家、民族的其他人,也具備罪犯的犯罪個性。
誰的罪就是誰的罪。法律上的認定是這樣,道義上的認定也是這樣,並且非這樣不可。不管發生惡到什麼程度的個人刑事犯罪,都不能據此對一個群體進行有罪、有惡推定。
對族群、人群不就一事做群體認定和評價,和根據犯罪個案資料進行學術、制度、政策、技術等項研究,不是一回事。對任何重要、典型的犯罪個案,全面收集細節資料、背景資料,發現社會因素、教育因素乃至個人家族、生理因素和悲劇事件的關係,是非常必要的。這種研究中涉及到某種制度、政治或精神、物質的生活環境,也不可避免。實事求是地闡述某種聯絡,或依據資料提出假想,都是必須與合理的。然而,如果由此而生種族歧視和區域偏見,以至於發生實際作用而侵犯其他同族群的個體,卻違反了科學和人道精神、法制原則。
在這方面,美國社會表現比較好。美國主流社會把個人責任與群體特徵分的比較清楚,對可能發生、流露的種族歧視與群體偏見小心翼翼。有些人擔心美國社會將由於外國人士犯罪行為而引發排華、排外浪潮,這沒有根據。經歷“9.11”那樣的特大惡性事件,美國社會都沒有發生針對伊斯蘭人群的示威、砸廟現象,連“9.11”都沒有使美國的移民法律條款有所變更,可以説美國人“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以往美國發生過許多槍擊案,但他們從來沒把刑事案件與種族優劣問題聯絡起來。1991年,中國大陸留學生盧剛博士,自殺前槍殺了三位對美國、對一個科研領域非常重要的美國科學家,還有一位大學副校長。此案的受害人親屬卻捐獻發起了“外國留學生心理問題基金”,在追悼日給盧剛親屬的信竟然寫道“此時比我們更悲痛的是你們”,在為親人祈禱的同時,也為兇手祈禱。這些,都是成熟、文明的表現,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中國人對來自外部的歧視很敏感。這次槍擊大案在兇手身份不明時,許多中國人擔心會有損國家、民族形象。其實這既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也是推己及人,擔心他國和有些國人一樣搞“省籍歧視”、“等級歧視”。管好自己,自行負責,不必總是擔心他人的惡行將損害自己形象和利益,才具備法制社會成員的心理素質,才是真正的成熟和自信。
建議今後遇到這類事件考慮這道理:刑事罪涉案者不是任何國家或民族,罪責“普及全民”是一種思想和政治錯誤;進行道德譴責,也不該衝著無辜的群體惡搞,否則,無論喊得多麼高尚,也是不道德的。
責編: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