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60分]半個世紀的跨洋尋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2日 14:57 來源:CCTV.com
進入[新聞60分]>>
專題:日本殘留孤兒尋親——《華人世界》

    CCTV.com消息(新聞60分):2006年11月21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華人世界》欄目組收到一封日本橫濱的來信。寫信人的名字叫菅野章二,他在信中説自己出生在中國遼寧的鐵嶺,中國名字叫王維章,他希望通過《華人世界》欄目尋找失散60多年的日本籍親生母親和從未謀面的妹妹。一個在中國土生土長的農民,為什麼親生母親會是日本人?又是什麼原因使得母子60多年

    1943年12月,王維章出生在遼寧鐵嶺的一個日本人家裏,父親牧村來自日本廣島,當時在鐵嶺的醫務界工作。

    1945年7月,父親被日本政府強行徵兵到黑龍江牡丹江一帶與蘇軍作戰。臨行前,他將自己身懷六甲的妻子和不到兩歲的兒子託付給同在鐵嶺醫務界工作的好友,台灣人林清番照顧,當地人都稱他為小林。從此以後,父親牧村便杳無音信,生死不明。同年11月,妹妹降生了,為了照顧無依無靠的母子三人,林清番將他們接到自己當時在鐵嶺“滿鐵醫院”後面借居的一間普通民房裏,靠擺地攤、賣牛肉串和茶蛋來維持四口人的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就在這段時間裏,林清番結識了一對來自遼寧海城、在鐵嶺做生意的王開田夫婦。看到他們結婚多年一直沒有生育,生活上比較寬裕,林清番便主動提出,把兩歲多的男孩送給他們撫養。1946年4月的一天下午,男孩被抱到了王開田當時在聚興糧棧院內的家裏,身上穿了一件沒有紐扣、係著一條腰帶的日本和服,隨身還帶著一隻紅色的繡花枕套。王開田夫婦還給他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王維章。

    一轉眼40多年過去了,王維章也長大成人,生兒育女,在遼寧鞍山的郊區過著平淡的生活。直到1986年1月養母過世後,養父王開田才向兒子道出他的真正身世。

    為了尋找生身父母和同胞妹妹,1986年10月18日,王維章作為第13屆中國殘留孤兒尋親團的成員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他們的尋親信息也通過日本NHK電視臺向日本全國播放。

    王維章:我滿懷信心,覺得肯定能找到。因為我又有照片、又有母親留給我的枕頭套。

    節目播出後,王維章開始了焦急的等待。

    王維章:看著一起去的人,一個一個被找去談話,心裏真著急

    一個星期過去了,意外消息傳來,領隊通知他有位日本老太太要見他。

    王維章:我覺得這次的把握挺大,這下可找著自己媽了……

    然而這一次王維章並沒有如願見到自己的母親。來訪者名叫生駒喜惠,當年也住在遼寧鐵嶺,與生身父母同是鄰居,當他在電視上看到王維章尋親的消息後,便從神戶趕到京都,見面後,生駒喜惠便將自己記得的當年有關王維章生身父母的所有情況全都告訴了他。而此後王維章在日本停留的20多天,卻再也沒有人來找過他。

    1988年,經過中日兩國政府的確認,45歲的王維章以在華殘留日本孤兒的名義攜帶全家來到日本,定居在橫濱。並改用現在的日本名字--菅野章二。然而,20年來尋找親生父母和妹妹的念頭卻始終沒有放棄,他多次在日本和台灣等地通過媒體和朋友尋找親人,但都沒有消息。

    王維章:到日本定居,還是不死心,心裏有結解不開,從來沒見過母親長得什麼樣,妹妹什麼樣,能見他們一面,死也瞑目。

    這個被一同帶到王家的枕頭套,成了聯結他與母親的唯一信物。

    王維章:我想我母親手裏一定保存另一個枕頭套。

    王維章先生的真摯情感深深打動了我們,在他坎坷經歷的背後,是那個時代濃重的歷史印記。為了幫助老人家圓上骨肉相見的心願,我們的記者不久前專門趕到遼寧鐵嶺替王維章尋找親人的下落,明天的《新聞60分》我們會繼續關注。

責編:張璇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