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魯健 |
內容速覽:伊戰四年後,中東強人薩達姆被匆匆推上了絞刑架,曾經的海灣強國依然風雨飄搖,教派衝突,恐怖襲擊,爆炸聲不絕於耳。伊拉克為何難逃內戰的陰影?後薩達姆時代,誰能帶給伊拉克和平與希望? |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
嘉賓:軍事評論員、國防大學戰略部教授 孟祥青
中東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殷罡
伊戰4年大事記
2003年3月20日 伊拉克戰爭打響
5月1日 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
12月13日 薩達姆被抓獲
2004年6月28日 美國佔領當局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權力
7月1日 薩達姆第一次出庭受審
10月6日 美國首席武器核查員(迪爾費爾)説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2005年1月30日 伊拉克舉行大選
10月15日 伊拉克新憲法通過全民公決
2006年1月21日 伊拉克什葉派政黨聯盟贏得大選
2月22日 什葉派聖地阿裏-哈迪清真寺被炸 伊拉克開始滑向“內戰”
12月30日 薩達姆被執行絞刑
主持人(魯健):各位好,歡迎收看《今日關注》的伊戰四週年特別節目——《伊戰四年 誰的勝利》。剛才節目一開始我們看到的音樂片,就是四年來伊拉克的一些重大事件。但是四年過去了,伊拉克的局面仍然還是一片混亂。這兩天正好是週末,離伊戰四週年還有兩天的時間,世界上各地的民眾都在舉行反戰遊行示威活動,這個反戰遊行示威活動主要是要求英美等國立即從伊拉克撤軍。在美國的華盛頓、澳大利亞的悉尼和墨爾本還有意大利等地,都有這樣的遊行,要求政府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另外,希臘和土耳其等地,當天也舉行了大規模的反戰示威活動。
四年前,伊拉克戰爭是打著自由和民主的旗號開始的,但是四年後,這樣的場面讓我們看到了全世界對這場戰爭的反對。現在在伊拉克每個星期平均還是要發生一千起的暴力事件,確實是一副非常混亂的局面。到底是誰導致了今天這樣亂象叢生的伊拉克?伊拉克的民主和自由之路到底在哪兒呢?今天我們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是軍事問題專家孟祥青先生,還有一位是中東問題專家殷罡教授,歡迎兩位。
首先,我想先請兩位一起來看一個伊拉克人的博客,這個博客的名字叫《巴格達的一家人》。我們看看他博客的內容。
一個伊拉克人的博客:伊拉克一家人
“從2003年的戰爭開始,我們聽到布什總統承諾,他會解放我們,使我們成為中東最快樂、自由和民主的國家。
我們在等待……但現實是,伊拉克的一切都在不斷惡化……伊拉克人失去了太多……我們失去了穩定、統一和團結;我們失去了房子和工作,離散到世界各地;數十萬人失去了生命,大多數是無辜者;伊拉克成了恐怖分子的訓練營,新型武器的試驗場,卻容不下普通伊拉克人平靜、快樂地生活。伊拉克人期待著外國軍隊的撤離,期待著安定下來,數百萬失業的人們重建自己的國家;人們還期待著一個安全的伊拉克,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陽光和快樂的未來……”
主持人:這篇博客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省略號,“我們在等待”省略號,“伊拉克的一切都在不斷惡化”省略號,“伊拉克人失去了太多”省略號。有人説現在的伊拉克,如果説這場戰爭最大的輸家的話,可能除了薩達姆,最大的輸家就是伊拉克人民,你們同意這樣的説法嗎?
兩位嘉賓
孟祥青(軍事評論員、國防大學戰略部教授):我同意這樣的説法,可以説這場伊拉克戰爭給伊拉克帶來的是滿目瘡痍。在這個博客當中,通過一家人的感受,經過四年的感受,原來滿懷著希望,想從薩達姆的暴政下解放出來,但是得到的卻是這樣一個結局。我在這裡面有一個統計,美國國防部在3月14號的時候,發表了去年最後一個季度,關於伊拉克社會安全局勢的報告。這個報告當中是美國政府這幾年以來第一次公開承認,伊拉克在部分已經陷入的內戰。我把這個報告今天正好帶來了,截取了部分的段落,我在這裡念幾個數據。在報告當中講,在去年10月到12月,是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駐伊多國部隊、伊拉克安全部隊和平民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個季度。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伊拉克80%的暴力衝突集中在巴格達和安巴爾、迪亞爾、薩丁省這三個省。其中巴格達平均每日發生暴力襲擊事件45起,創下一戰以來的最高記錄,另外三省平均每日發生大概是70起這樣的暴力事件。
主持人:這是美國國防部自己的統計?
孟祥青:對,而且第一次承認這是一場內戰,以前沒有承認這是內戰。
主持人:我記得在伊拉克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在演播室裏和嘉賓也談到一點,當時都説在敘利亞和土耳其搭建了難民營,當時有的專家分析説,可能這兩天戰爭爆發以後,有大量的難民涌往這些難民營,但是當時很奇怪的是,沒有太多的難民。但是四年以後,按説薩達姆政權已經推翻了,但是現在有一個統計,每個星期就有九千名伊拉克人逃到國外,從這樣的數字對比,能夠説明什麼問題?
殷罡(中東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這個説明了剛才博客表達的那種情緒,的確是一種事實。你剛才談到,伊拉克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在敘利亞和約旦準備接受大量的難民,甚至伊朗也準備接受難民。為什麼大家當時沒逃呢?還有一種希望,就像剛才博客上説的,等著布什總統來解放他們,布什總統確實是把薩達姆政權給推翻了,但是布什總統後期的一系列錯誤,又把伊拉克人民推向了另外一個苦難。
主持人:聽起來有點兒像“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思。
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研究報告:
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65.5萬伊拉克平民死於這場戰爭,150萬難民跑到了國外,160萬人流離失所。
主持人:當時,聯軍進入伊拉克境內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大量的難民,反倒是現在伊拉克每天的爆炸、綁架等等事件導致了大量的難民。
殷罡:從這一點來講,美國政府確實是對不住伊拉克人民,伊拉克人民一開始是歡迎他們的。我們如果把戰爭和戰後重建分階段來看的話,也會顯得比較清楚一點兒。伊拉克戰爭一開始不叫做伊拉克戰爭,叫做“倒薩戰爭”,而且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兩、三個月之間,國際社會最大的議題是哪個國家接受薩達姆的流亡。當時各個方面,包括聯合國的幾個主要的成員國也表示,如果薩達姆流亡的話,這場戰爭絕對可以避免,而伊拉克人民去進行一些政治上的改革,但是薩達姆拒絕。於是,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美國還是採取一種斬首行動,第一天炸薩達姆的別墅,但是官僚主義行動遲緩,薩達姆已經走了,如果那天晚上成功的話,後面的進程可能又不一樣了。
主持人:所以説起來,誰是目前伊拉克亂局的幕後推手,或者是誰導致了這樣的局面,到底是美國人還是薩達姆?説起來也是非常複雜,我們可以先通過一個片子來看一看,薩達姆這四年當中所經歷的一系列的命運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