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薩達姆之死能帶來什麼 撤軍才是美國必經之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0日 18:46 來源:
專題:薩達姆被執行死刑

    伊拉克一家網站1月9日公佈一段錄像,展示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絞死後的屍體。這段長27秒的錄像顯然用手機拍攝。畫面中薩達姆屍體的頭部不自然地向一側傾斜90度,在脖子左側腭線下大約1英寸(約2.54厘米)的地方有一處血淋淋的傷口,傷口呈圓形。屍體面部左頰上有紅色斑跡,罩著屍體頭部的裹屍布上也有血跡。這是該錄像的網絡截圖。 新華社/法新

來源:學習時報   

    2006年12月30日,在2007年新年即將來臨之際,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執行了絞刑。其實,從2006年11月5日薩達姆被伊拉克高等法庭判處死刑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就已經被決定了。但是,薩達姆的死給伊拉克能帶來什麼?國際社會一時間都在關注這個問題。

美國完成“倒薩”行動

    薩達姆是21世紀第一位因反人類罪被處以絞刑的國家領導人。事實上,自薩達姆2003年年底被美軍從提克裏特一處地洞中抓獲,他已經停留在歷史中。在隨後的漫長的審判中,薩達姆的生死也不是單純的法律問題。自2005年10月杜賈爾村案開審以來,這位中東重要人物的生死就被賦予多重政治含義。薩達姆被執行絞刑,意味著美國2003年春天開始的“倒薩”行動最終完成。美國當初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以推翻薩達姆政權,把伊拉克建成所謂的中東地區“民主樣板”。如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見蹤影,戰爭合法性遭受質疑,讓美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顏面盡失。美國“丟面子”倒是小事,問題是正是由於美國師出無名,為伊拉克反美武裝大張旗鼓地進行活動提供了充分藉口。可以説,伊拉克現在之所以這麼亂,很大程度與伊拉克戰爭的非正義性有關。在此情況下,美國進行補救的唯一辦法,就是要證明一點:即使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推翻薩達姆專制獨裁政權也是值得的。這樣,如果能盡可能詳細地向世人展示薩達姆政權殘暴、獨裁的一面,實際也就間接地證明了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的必要性和正當性。其次,布什正在考慮調整其伊拉克政策,並準備在1月23日發表國情咨文時予以宣佈。處決薩達姆似乎可以為新政策的出臺作一個鋪墊,它要告訴人們,推翻伊拉克獨裁政權是必要的,發動這場戰爭仍然是正確的。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布什急於改善越來越惡化的伊拉克安全形勢。因為美國認為,對薩達姆執行死刑,將有利於爭取伊拉克民心,讓伊拉克人民看到薩達姆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不再抱不切實際的幻想。美國可以打壓那些以薩達姆為“精神依賴”的反美武裝和激進勢力的氣勢,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駐伊美軍在安全防務上的壓力。

教派紛爭難以化解

    從布什宣佈伊拉克戰爭基本結束,至今已經過去三年八個月時間。按布什的想法,今天的伊拉克,應該是國泰民安的中東民主樣板,作為解放者——美國應該是盡享榮譽和鮮花的功臣。然而,事態發展總是那麼不盡人意。事實上的伊拉克,滿目瘡痍,老百姓生活在缺吃少穿、缺水斷電、毫無安全感、健康狀況極差的水深火熱之中。據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援引美國研究人提供的數字披露,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至今,直接或間接死於這場戰爭的伊拉克平民已經超過了65萬人。今天的伊拉克,已經被教派仇殺、宗派紛爭和各種暴力活動搞得四分五裂,滑向了內戰邊緣。用伊拉克老百姓樸實的語言説,今天的伊拉克遠不如薩達姆時期。

    自馬利基政府上臺後,國內安全形勢非但沒有緩解,反而呈現出日益惡化的趨勢。當前,擺在伊拉克和美國政府面前最棘手的難題是如何改善安全局勢。從2006年2月的什葉派阿裏哈迪金頂清真寺遭到炸彈襲擊後,伊拉克的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血腥衝突已經成為伊拉克亂局的主要根源。而處死薩達姆不僅不能化解兩派紛爭,還存在激化衝突的可能。

    首先,薩達姆並非引發教派衝突的根源。戰後伊拉克政治力量重新洗牌,什葉派上臺,遜尼派失勢,這成了教派衝突爆發的內因。教派衝突的背後是各派間的利益爭奪。由於一些參與教派衝突和反美活動的遜尼派武裝打著薩達姆的旗號,伊拉克政府希望薩達姆之死能讓他們放棄暴力。然而,這種想法很可能落空,因為從根本上説,只要各派間未能實現利益的合理分配,伊拉克就很難恢復穩定。

    其次,遜尼派武裝可能發動針對伊政府或平民的報復性襲擊,激化教派衝突。此前,一些遜尼派武裝和效忠於薩達姆的前復興社會黨成員曾威脅説,如果薩達姆被處決,將展開報復性襲擊。而遜尼派的報復性襲擊,必然會引起什葉派還擊,引發新一輪流血衝突。

    再次,薩達姆之死還會無形中加大兩派民眾的心理隔閡與分歧。薩達姆被處死後,什葉派民眾認為他罪有應得,而不少遜尼派民眾則把薩達姆當成“烈士”。觀點上的明顯分歧無疑會為實現民族和解增加難度。

    所以,薩達姆之死改變不了伊拉克的現狀,更救不了處於伊拉克困境的布什總統。布什在處死薩達姆之後發表的聲明中説,處決薩達姆並不意味著伊拉克暴力衝突的結束。美國在伊拉克仍面臨著許多艱難抉擇,仍要付出犧牲。

深陷伊拉克戰爭的泥潭

    美軍在伊拉克戰場已經陷入泥潭,早在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前,哥倫比亞大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與哈佛公共財政專家琳達比爾姆斯聯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為伊拉克戰爭的所有投入將超過兩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個美國公民,包括婦女兒童在內,都要負擔6600美元。如今,美軍在伊拉克多留一秒鐘,美國的納稅人就要多花6300美元。為了加強對伊拉克的投入,五角大樓已經請求美國政府為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額外追加997億美元軍費預算。而據國會研究服務局統計,迄今為止,美國已為伊拉克戰爭支出大約3500億美元,但這似乎僅僅是個開始。

    亂象叢生的伊拉克局勢迫使布什政府不得不開始考慮調整對伊策略,以擺脫困境。但雪上加霜的是,聖誕節假期還沒結束,12月26日駐伊美軍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2001年“911”恐怖襲擊造成的死亡人數。美聯社説,“911”事件中有2973人喪生。26日駐伊美軍巡邏隊在巴格達西北部地區執行任務時遭路邊炸彈襲擊,造成3名士兵死亡,1人受傷。也就是説,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在伊死亡的美軍人數已經達到2978人。法新社26日報道説,2001年美國遭到恐怖襲擊之後,布什政府就開始發動“反恐戰爭”,在推翻塔利班之後,又找藉口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結果現在深陷伊拉克戰爭的泥潭。報道説:“死亡人數超‘911’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數字給正在過聖誕節的布什總統沉重一擊,令人毛骨悚然的數字真實反映了美國政府對伊政策的失敗。”

現實主義回歸?

    目前,伊拉克近乎成了消耗美國國力的巨大黑洞,深不可測的安全亂局讓美國不斷付出巨大人力物力,但絲毫不見轉機和回報。由此使布什政府在美國惹得天怒人怨:當初支持戰爭的民眾現在又認為伊戰是個巨大“錯誤”;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前任高官撰文批評布什中東新政;民主黨更是抓住布什的把柄不斷進行攻擊;甚至當初發動戰爭的新保守派也改弦易轍,要求布什反思“911”以來的中東政策。國務卿賴斯更是坦言“美國在伊拉克犯了上千個錯誤”。可以説,美國的伊拉克政策已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

    由前國務卿貝克領導的“伊拉克研究小組”已經就如何調整伊拉克政策問題出臺了撤軍的方案。此前,美國智囊已提出了包括增兵、扶植薩達姆式強人、維持現狀、分階段撤軍、與伊朗對話等各式各樣的選擇方案。伊拉克研究小組主席貝克,當年是老布什總統的國務卿。在任期間,是現實主義外交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他主張的是地區力量均衡,在外交策略上注重斡旋與談判。在伊拉克研究報告公佈時貝克説:“美國應該立即組織新的外交攻勢,並和伊拉克政府合作,建立一個伊拉克國際支持小組,全面解決穩定伊拉克局勢所必須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方面問題。這個支持小組當然應該包括伊拉克,還要包括伊拉克的鄰國伊朗和敘利亞。”總體看,逐步降級應該是美國伊拉克政策的大勢所趨。現實當然是外交政策的最好支點,但承認現實,進而回歸現實主義則是個艱難而緩慢的過程。

    當年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從介入、升級直到最後撤出,經歷了四任總統十幾年時間。因此,在可見的未來,美國能否及時調整政策,進而在伊拉克脫套解困,是個很大的未知數。一方面,美國在骨子裏仍不願改變其伊拉克政策。從客觀方面看,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它在中東地區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阿拉伯世界能否推行民主這一重大問題中的示範效應,都決定了伊拉克對維護美國利益至關重要,這是越南所不具備的。從主觀方面看,在伊拉克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已經使美國的合法性大打折扣,倘若美國再不能建立起一個親美政權,或建立起的政權得不到民眾認可,那麼美國入侵不僅徹底沒了合法性,而且將一點利益也得不到。不誇張地説,美國當初將戰略重心轉向中東,並在此地“流連忘返”,明顯含有搶佔地緣政治主導權,控制中東油氣資源,進而遏制其他大國崛起空間的深層考慮。這種稱霸野心至今未泯。而伊拉克政策作為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環節,實際成為美國中東戰略成敗的象徵,因此輕易不肯改變。另一方面,美國的伊拉克政策已是身不由己。當初美國發動戰爭時,本以為可以根除恐怖主義,結果反而使伊拉克成為恐怖主義活動天堂。據美國情報界的最新評估報告《全球恐怖主義趨勢對美國的影響》披露,伊拉克戰爭導致了新一輪極端主義浪潮的興起,使恐怖威脅更為嚴重,由此使美國更加擔心重演“911”慘劇。形象地説,美國在伊拉克已經“捅了馬蜂窩”,即使扭身逃走,恐怖分子也會尾隨而至。此外,美國在伊拉克的民主改造做成“夾生飯”,一旦撤火只會讓激進勢力借機得勢。因此,美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美國的中東困境確實源於錯誤的中東政策,但目前美國既然已身陷中東(尤其是伊拉克),就不可能現在撤出,否則勢必將使中東激進勢力強烈反彈,改變中東力量對比。

    2006年底,布什總統在白宮舉行的年終記者招待會上説,2006年是“艱難的一年”。布什此言不虛,對布什總統和他的共和黨人真可説是命蹇運促,焦頭爛額。2006年12月20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彼得佩斯在未經宣佈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對伊拉克進行了訪問,親身觀察評估那裏的局勢。兩天前,羅伯特蓋茨在五角大樓宣誓就任美國國防部部長時説,在伊拉克失敗“將是一場災難,會在今後幾十年成為纏繞我們國家的夢魘、傷害我們的信譽並危及美國人民的安全”。在新任國防部長蓋茨上任之後,12月19日,美國總統布什也首次承認,美國並沒有贏得伊拉克戰爭,儘管他同時表示美國也沒有輸掉這場戰爭。而僅僅在中期選舉時,布什還明確地表示,美國“絕對正在贏得”伊拉克戰爭。正如蓋茨所説的,伊拉克是美國輸不起的戰爭。為了扭轉被動局面,布什政府正在考慮向伊拉克臨時增派部隊,這個數字可能是1.5萬至3萬人,而美國媒體則相信,布府的計劃是增加7萬名現役士兵。但在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等人看來,增兵顯然不是上策,而承認失敗,體面撤軍,才是必經之路。(于 佳)

責編:王茜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