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世界造就了薩達姆”: 薩達姆之死引各方評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3日 14:33 來源:
專題:薩達姆被判死刑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稱這是里程碑 利比亞為他降半旗

    2006年的最後一天,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安葬在他的出生地。他在12月30日被絞死,這一轟動了世界媒體的事件,在世界政治中卻表現得相當平靜。一些國家表達不滿,但語氣都不重。歐洲只是表示反對死刑本身,一些阿拉伯國家對行刑的時機強烈不滿,因為目前正是穆斯林喜慶而神聖的宰牲節。只有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公開稱絞死薩達姆是“荒謬的”,並宣佈利比亞全國降半旗表示哀悼。從30日到31日,世界媒體更多在講述薩達姆跌宕起伏的一生,併為他與美國三代總統較量了十幾年的是是非非糾纏不休。薩達姆是當今世界上極少有的被處決的前國家領導人之一,構成他人生悲劇的政治背景極其豐富,而且短時間內不會在中東消失。這註定了他的死會被記住一段時間,並被一些人出於不同的目的談論下去。

    圖為薩達姆家鄉人高舉著他的畫像。 [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世界造就了薩達姆”

    德國《焦點》週刊認為,“世界造就了薩達姆”。他從一個暴力繼父那裏走來,從小就會使用暴力。他的榜樣是希特勒,從那裏他學到了領導一個極權國家的辦法。後來法國幫助他,讓他幾乎造出原子彈;德國幫助他,讓他也許已經造出了化學武器;在對伊朗的戰爭中,他獲得了美國中情局的幫助和第一批生化武器。

    美國《洛杉磯時報》説,暴力始終是薩達姆政治生涯的主題,他依靠暴力上臺,依靠暴力統治國家。在統治伊拉克不到30年的時間裏,伊拉克參與了3次戰爭,一次也沒打贏,卻失去了超過100萬人的生命。他從不敢在同一個宮殿裏連續睡兩個晚上。他的死讓許多東西永遠地成為了秘密。1983年他與拉姆斯菲爾德有一張握手的合影,當時伊拉克正在與伊朗開戰。美國是如何支持伊拉克對付伊朗的,也可能將隨著薩達姆之死而成為永遠的秘密。

    上世紀後半葉,只有前巴基斯坦總理阿裏布托和羅馬尼亞前領導人齊奧塞斯庫是由國內法庭審判並最後被執行死刑的,其他一些獲罪的前領導人都是由國際法庭審判的。布托與薩達姆一樣被執行了絞刑,但與薩達姆不同的是,當時的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巴基斯坦軍政府的做法。布托被捕時,一些國家還通過各種渠道展開營救。美英要求軍政府公正對待布托,法國總統給軍政府領導人寫信,要求讓布托流亡國外。就連布托昔日的對手、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也發表聲明支持布托。布托的女兒貝娜齊爾布托在父親被絞死後先是度過了5年痛苦的軟禁生涯,後來又走上了政治舞臺,並成為第一位伊斯蘭國家的女總理。從這一點看,薩達姆及其全家要慘得多。薩達姆被宣佈判處絞刑後沒有哪個國家公開為其説情,更不用説營救了。他的兩個兒子已被美軍打死,薩達姆的孫子、當時14歲的穆斯塔法死於與美軍的對抗。薩達姆的兩個女兒拉加德和拉娜流亡在約旦,另外一個小女兒哈拉下落不明。

    勝利者的公正?

    德國《鏡報》等一些媒體分析説,薩達姆的死刑被安排在12月30日而不是31日,是為了不讓全世界各國在迎接新年時,因聽到這樣的消息而掃興,但英國《泰晤士報》認為,處死薩達姆一直是時間問題,美英等國家只是在尋找一個最合適的政治時機而已。美國布什領導的共和黨政府希望在2007年1月宣佈對伊拉克局勢的新政策,因此薩達姆被處死可以為布什政府修改伊拉克政策提供一個最好的理由。另外,在時間上,伊法律規定,70歲以上的老者不能再被判死刑,薩達姆今年4月28日將滿70周歲,如果處置不妥,很可能節外生枝。

    伊拉克政府發表聲明説,薩達姆的下場,對於鎮壓本國人民的暴君來説是個“醒目的教訓”。伊拉克政府認為,薩達姆不能代表伊拉克,只代表他罪惡的靈魂。美國總統布什把絞死薩達姆稱為“伊拉克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轉捩點”、“伊拉克民主進程的重要里程碑”。以色列一位政府官員認為,薩達姆數次把中東地區推向“血與火”之中,還使用化學武器殺害本國人民,他的死使正義得到了伸張。一向與美以不對付的伊朗也站在了同一立場上。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塞菲強調,處死薩達姆是“伊拉克人民的勝利”。有伊朗媒體説,薩達姆該死毫無疑問,伊朗人民也可以看到薩達姆當年仰仗美國人所謂的幫助結果如何。

    薩達姆是否應該被絞死,國際上及伊拉克國內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爭議,但值得關注的是,反對處死薩達姆的,並非出於對他的同情或支持,而是出於對是否支持死刑、應該選擇什麼時機等其他問題的考慮。

    有報道説,伊拉克國內只有什葉派高興,而遜尼派和庫爾德人都不高興,不少遜尼派民眾認為薩達姆是“烈士”,而庫爾德人認為應繼續審判,應對薩達姆迫害庫爾德人的罪行有個交待。

    聯合國資深使節團發表聲明,重申聯合國反對死刑的堅定立場。意大利總理普羅迪強烈反對處死薩達姆,認為這樣做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政治安排,會給伊拉克未來的局勢帶來潛伏的危機。英國首相布萊爾以在美國私人休假為由沒有作出回應,但外交大臣貝克特發表聲明説,英國政府認為,薩達姆遭絞刑是為他自己所犯的罪行付出代價,但英國政府反對死刑制度。俄羅斯反對執行絞刑,並對此表示遺憾。俄自由民主黨主席日裏諾夫斯基對處死薩達姆向伊駐俄大使館提出抗議。巴基斯坦總理阿齊茲表示,薩達姆被處死是“令人悲哀的事件”。

    英國《獨立報》的評論題目為“勝利者的公正”。文章指出,當時在選擇哪個法庭可以審判薩達姆時,其實有多個選擇。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曾表示願意審判薩達姆,還可以在伊拉克建立一個聯合國的法庭審判他,但美國人認為,這些法庭最嚴厲的懲罰只能是終身監禁。當時美國政府認為薩達姆的死將對伊拉克的安全局勢有利,所以最後選擇了與皮諾切特案類似的方法來解決薩達姆案。事實證明,在伊拉克這樣一個法律系統尚不健全、並不完全獨立和安全的國家裏做這樣的審判相當艱難。該報認為,薩達姆案的整個過程不僅有漏洞,而且與美國佔領軍太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這降低了該案在國際法上所具有的意義。它太容易被支持薩達姆的伊拉克遜尼派和阿拉伯世界中反西方的人描繪成“成王敗寇”的“勝利者的公正”。

    奧地利《標準報》也説,執行死刑是恥辱、失敗,並且使伊拉克錯失了實踐西方民主的機會,這種行為是短視而且愚蠢的,雙手沾滿鮮血的獨裁者不會因其罄竹難書的罪行載入史冊,數以百萬的伊拉克人會永遠把他當成烈士。

    行刑時機刺激穆斯林

    阿拉伯國家官方反應大多滯後和低調,但利比亞在第一時間做出鮮明表態:堅決反對。卡扎菲説對薩達姆處以絞刑是“荒謬的”。利比亞當天為薩達姆之死全國降半旗並哀悼三天。利比亞官方通訊社説,利比亞所有公共建築物當天已經全部降半旗,並取消了宰牲節所有慶祝活動。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認為,處死薩達姆是“政治謀殺,違反所有旨在保護戰俘的國際法”。

    在穆斯林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宰牲節的第一天對薩達姆執行死刑,在中東地區引起了廣泛的怨恨之情。法新社稱,當阿拉伯國家的人民歡慶節日時,伊拉克前統治者平靜接受絞刑的畫面反復在伊拉克國家電視臺播放,該節目也成為阿拉伯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這種場面令慶祝節日的穆斯林感到十分不快。就連平時與西方關係最密切的埃及和沙特阿拉伯都公開表示,強烈反對在宰牲節第一天對薩達姆執行絞刑。沙特認為對薩達姆的審判是“政治化的”,不僅在審判中途更換主審法官,而且是在美國佔領下進行的審判。

    埃及的戰略專家説,“薩達姆就像等待被宰殺的羊一樣被拖走”,這將激起人們憤怒和同情之心,這時他們是否支持薩達姆已不再重要。總部設在阿聯酋迪拜的阿拉伯電視臺執行總編認為,與西方眼中的薩達姆不同,很多阿拉伯人不認為薩達姆是惡魔。薩達姆曾經非常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一個以阿拉伯人的名義抵禦外侮的領導人形象,他曾經為了阿拉伯人與伊朗開戰,向以色列發射導彈。選擇這個時間行刑,會讓阿拉伯人再次認為這是針對他們宗教的一個陰謀。迪拜資深媒體人士認為,行刑的畫面不是一般的新聞畫面,是歷史性的、具有強烈衝擊力的畫面,它對人們感情所産生的深刻影響不是短時間能顯現出來的。大多數觀眾看到這樣的畫面首先産生的是恥辱感,而恥辱感會變成憤怒,産生暴力。宰牲節是神聖的,代表著赦免和原諒。選擇這一天行刑顯然沒有充分考慮到有可能傷害到穆斯林的感情。

    薩達姆的死影響了什麼?

    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馬爾格洛夫強調,處死薩達姆將導致伊國內暴力衝突升級,點燃內戰的戰火,並將給其周邊國家帶來消極影響。德國國家電視臺專家分析,處決薩達姆並不能讓美國擺脫伊拉克泥潭。推翻薩達姆並沒能自動地創造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伊拉克,處死薩達姆也不能達到這一目標。日本《朝日新聞》發表社論稱,不要把處死薩達姆變成報復戰。該報認為,如果想通過處死薩達姆,使薩達姆殘黨武裝勢力失去戰鬥力是不可能的。《讀賣新聞》也發表評論呼籲,要避免因此而産生的惡性循環。智利報紙《第三版時報》説,在如何解決伊拉克問題上已經犯過很多錯誤,處決薩達姆可能是這些錯誤中最嚴重的一個,因為它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會使伊拉克國內的局勢更緊張。事實上,這也正是各界最大的擔心。薩達姆被執行絞刑後兩小時,伊南部城市庫費和首都巴格達等地發生多起汽車爆炸,共造成約7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泰晤士報》認為,薩達姆之死産生的影響可能沒有像一些伊拉克人和美國人想象的那麼大。目前伊拉克的局勢這麼不穩定,每天都有暴力事件發生,伊拉克人生活在恐懼和沮喪當中,人們更關心的是今天能不能有足夠的食物,會不會有哪個親朋又被打死。薩達姆之死並不能讓這一切立刻改變。甚至在布什政府內部也有人認為這對改變美國人對伊拉克局勢的看法沒有太大幫助。 ●駐埃及、美國特派記者 黃培昭 李文雲 ●記者 段聰聰 ●駐德國、英國、伊朗、日本特約記者 青木 紀雙城 李睿 孫秀萍

責編:肖金平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