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圖:拉氏被迫改變對伊政策美國在中東陣腳大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6日 07:21 來源:

來源:環球時報

12月2日,利雅得薩拉赫廣場上的幾千名黎巴嫩人揮舞旗幟,要求政府下臺

    黎民眾要求親美總理下臺

    今天的中東,對於美國來説已不僅僅意味著混亂和動蕩,而是發展到威脅自身的連環危機了。有觀察家認為,美國對中東已經失去了控制力,甚至深陷泥潭動彈不得。在伊拉克問題上,連最強硬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認為有必要對伊拉克政策做出調整。12月3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各大媒體把他的一段話放在了最顯著的位置:“我認為,現在是對伊拉克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的時候了。”與此同時,意大利人説,現在是從伊拉克撤軍的時候了。於是,意大利駐紮在伊拉克的最後一批軍人于2日返回羅馬。與美國人在伊拉克的困局相呼應的是,美國在黎巴嫩也遇到了大麻煩。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在11月30日的電視講話中説:“現在到了換一名更有能力的總理的時候了。”此言一齣,馬上有幾十萬黎巴嫩人走上貝魯特街頭,要求親美總理下臺。有人説,“美國總統布什在約旦開新聞發佈會的場地還沒收拾完”,美國的中東政策就陷入了一場“雪崩式”的危機。

  防長一席話,驚呆不少人

    在美國,如果為伊拉克戰爭選出一位標誌性人物,肯定很多人會選“執著”的拉姆斯菲爾德。因為直到11月8日,在白宮總統辦公室發表辭職感言時,拉姆斯菲爾德仍強硬地説:“伊拉克戰爭是一場幾乎沒有人理解的戰爭,是一場人們備感陌生的戰爭。”僅過了20多天,美國人對這位國防部長的印象被一份備忘錄擊碎了。

    率先刊登這份機密備忘錄的是《紐約時報》網站。原來,該備忘錄是拉姆斯菲爾德11月6日上報給白宮的,僅過了兩天,他就因共和黨中期選舉失敗而辭去了國防部長一職。這份備忘錄建議政府對伊拉克政策進行重大調整,具體內容包括大幅度增加美國的培訓人員,把美國軍人安插到伊拉克軍隊中,同時在美軍的每一個班安插一名以上的伊拉克軍人,如有可能,在盟軍部隊的每一個班也安插伊拉克軍人;大力徵召美軍的退役軍人、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的人員,將他們安排在伊拉克政府的各個部;減少美軍在伊拉克的基地,在2007年4月前將基地減少至10到15個,到2007年7月,減少至5個(目前美軍基地已從原來的110個減少至55個);美國只向那些公開要求美國援助並積極配合美軍的伊拉克省份和城市提供安全部隊;停止向“表現糟糕”的伊拉克地區提供重建資金,只有“表現不錯”的地區才能獲得重建資金;將美軍從易受攻擊的陣地撤離,將其變成部署在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的快速反應部隊,只有當伊拉克軍隊需要時才提供援助;開始適量地撤離美軍和盟軍,以迫使伊拉克人意識到他們必須全力以赴,必須為自己的國家承擔責任。 

    以上建議是拉姆斯菲爾德的“上策”,他同時還提出了“下策”,即按部就班,將足夠的美軍部署在巴格達,向伊拉克大幅增派美軍,明確撤軍時間表,在伊拉克強力推行聯邦制,將該國分成三部分———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各自為政的地區。拉姆斯菲爾德似乎認識到了解決伊拉克問題的艱難,所以在備忘錄中埋下伏筆:他建議布什政府無論做出什麼決定,都要表明這些決定只是“實驗性”的,“這樣我們就能隨時在必要的時候對策略進行調整,而不必承擔失敗的責任”。

    對於這份備忘錄,什麼樣的解讀都有。《紐約時報》評論説,由於拉姆斯菲爾德的辭職,備忘錄中的建議也失去了分量。一名政府高官則稱,拉姆斯菲爾德並未放棄信念,他以自己的方式讓白宮考慮如何前進。批評者則抓住這個機會,稱這份文件表明伊拉克戰爭的主謀之一承認這場戰爭失敗了。自由派智庫美國進步中心的國家安全專家約瑟夫西林西恩説:“這份備忘錄真令人難以置信,它承認了失敗。伊拉克戰爭3年來,任何政府官員在公開場合説的話都不如這份備忘錄坦誠。”

“紀律嚴明”的示威者讓記者驚訝

    美國的中東政策在遭遇“內憂”的同時,也面臨“外患”。意大利軍隊已全部撤出伊拉克。韓國和波蘭軍隊在明年年底前全部撤出,連英國也説明年要撤出幾千人。今年8月才上任的英國陸軍參謀長丹納特不久前在接受英國《每日郵報》採訪時説,“我們應該儘快撤出伊拉克”,並稱“毫無疑問,英軍留在伊拉克惡化了當地局勢”。儘管英國首相布萊爾出面“辟謠”,但英國人萌生去意令美國十分不安。

    美國及其盟國步步後退、氣勢漸弱,中東反美力量則歡欣鼓舞。不僅伊朗和敘利亞公開為美國陷入伊拉克“叫好”,很多親美國家也暗地裏拍手稱快。以美國在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盟友埃及為例,穆巴拉克在伊拉克戰爭前就警告美國,説戰爭會導致無盡的暴力,呼籲美國三思。結果,美國還是開動了戰爭機器。對此,穆巴拉克在伊戰後的不同場合,都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聽我的話就好了”的意思。埃及的官方、半官方刊物,現在仍將美在伊拉克的駐軍説成是“佔領軍”,不少專欄作家的文章中,以伊拉克為由頭,趁機“噁心美國”、“拿美國一把”。

    11月30日,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發表電視講話,宣佈12月1日下午3點為示威集會時間。他號召全國各黨派、各教派參加這場示威,體現對民族統一的支持,以及對現政府無能的反對。1日下午,超過80萬人來到貝魯特市中心,高呼“政府倒臺,總理辭職”的口號,以此來聲討西尼烏拉領導的“美國人和以色列人的政府”。對此,美國、英國、沙特和埃及等國馬上發表聲明,表明對西尼烏拉政府的支持。在貝魯特,幾十萬人的示威結束後,數千黎巴嫩人守在總理府門前的利雅得薩拉赫廣場“等結果”。12月2日,《環球時報》記者趕到廣場後發現,這裡就像在舉行一個盛大的嘉年華活動。到處都是國旗招展,到處都能聽到愛國歌曲。由於要24小時靜坐,廣場上搭起了數百個白色的大帳篷,推來了幾十個移動廁所,還不斷有卡車往這裡運送床墊、飲用水和食物。隨著廣場音樂的變化,不少人載歌載舞,幾十個小夥子還排成一排,跳起了當地傳統舞蹈“達布卡”,甚至還有專業歌手前來助興。唯一有政治跡象的地方是,不時有反對派政治人物在廣場上接受“燈塔”電視臺採訪。《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幾乎每個參加集會的人手裏,都有一張小紙片。紙上寫著反對派領導人提出的“靜坐八項紀律”,其中包括嚴禁破壞公私財産,嚴禁展示黨旗,只能使用黎巴嫩國旗,嚴禁使用不文明詞語作為口號,完全配合軍警的管理等。由此可見,反對派尤其是真主黨將這次活動組織得十分嚴密。3日,反政府的示威活動仍在持續。

    中東局勢變化很快

    美國中期選舉至今還不到一個月,其眼中的中東局勢卻有“高速下墜”之勢。連美國國務卿賴斯也于12月1日承認,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犯了錯誤”,她將在自己卸任後講述這些政策失誤。《華盛頓郵報》的一篇評論則指出,美國調整伊拉克政策已是大勢所趨,但調整到什麼程度目前尚不明朗。明朗的是,不管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不贊成現在就從伊拉克撤軍。它們都認為,那樣會使“基地”等恐怖組織乘虛而入,伊拉克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教派衝突。所以,美國的“伊拉克研究小組”在建議撤軍的同時,並不提出具體時間,將這個球又踢到了布什政府的腳下。在伊拉克的猶豫不決,使得美國的整個中東政策非常被動。一名負責報道伊拉克局勢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記者説,不僅是伊拉克,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似乎都朝著違背美國意願的方向發展。美國在中東的行動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縛。(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駐美國、黎巴嫩特約記者 尚未遲 高 原 記者 李宏偉)

責編:尹強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