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五週年將至 美擔心再遭拉丹襲擊(圖)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7日 08:08 來源:
紀錄片解拉丹之謎
在阿富汗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拉丹。
來源:環球時報
“9 11”事件即將滿5週年之際,本 拉丹成了這個世界最大的謎。人們發現,這個恐怖大亨露面越來越少了,但這個傢伙的影響卻變得無處不在。美國情報官員這樣描述他:“比起希特勒,他的號召力更強,他在錄像上説一段話,這個聲音就在幾億人中間回蕩”。拉丹的影音製品似乎已成為歷史上傳播最廣的政治宣言。8月23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推出了長達兩小時的紀錄片《跟隨本 拉丹的足跡》。該片于美國時間星期三晚上首播後,立刻成為各大新聞媒體報道的焦點。美聯社認為,該片列舉了詳盡的細節,把拉丹作為一個人而不是簡單歸類為一個怪物,真實展現了“這個20世紀傳奇人物”的成長和轉折,深刻剖析了“一個令美國百思不得其解的人”。
本 拉丹的若干個階段
該片以美國反恐專家彼得 伯根的作品《我所認識的奧薩馬 本 拉丹》為藍本,跨越4大洲、十幾個國家,採訪了21名與拉丹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包括他的童年朋友、英語老師、“聖戰”戰友、採訪過他的記者、他的傳記作家、恐怖襲擊的倖存者、拉丹的保鏢、甚至崇拜他的婦女……CNN著名女記者克裏斯蒂娜還深入到許多拉丹待過的地方。該片畫面除了自己採集外,還轉引了其他電視臺過去播放的有關鏡頭,不少畫面是第一次播出。片中,拉丹的一生被分成了若干個階段:青少年時代(1957-1974);覺醒的歲月(1975-1979);“聖戰者”(1979-1988);恐怖邊緣(1991-1996);第一次警告(1996-1998);向美國宣戰(1998);第一次襲擊(1998-2000);第二次警告(2000-2001);“9 11”事件(2001);1000個拉丹(2001-2006)。片中還有些令美國人瞠目結舌的事,比如“9 11”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布什雖然立刻向恐怖主義宣戰,卻沒抓拉丹,因為美國派遣的兵力嚴重不足。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行動小組領導蓋瑞 伯恩特森説:“在(2001年)12月初,我曾想建議華盛頓增加兵力,我以為至少能增派600到800名突擊隊員,但我卻空等一場。”由於美軍不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上造成密不透風的圍堵攻勢,拉丹神不知鬼不覺地從阿富汗消失了。
除了CNN這部片子,美國的國家地理頻道也推出了上下兩集的拉丹紀實。
拉丹曾是安靜禮貌的孩子
在拉丹出生地沙特阿拉伯的吉達,他中學時的老師布萊恩和跟拉丹玩得最好的夥伴巴塔非講述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如何變成了一個宗教極端分子。布萊恩説,拉丹在校時並沒表現出過人之處,也沒有領導才能,數理化課程一般,上課時安靜地坐在靠窗的位置,平時少言寡語,但很懂禮貌。巴塔非説,他們當時最愛看李小龍和美國西部牛仔的影片。拉丹不僅沒有暴力傾向,有時還會被別人欺負。一次足球比賽時,拉丹受人欺負,巴塔非揮拳幫忙。拉丹事後説,如果巴塔非不來,他會“和平地”處理好這件事情。巴塔非認為,後來拉丹發生了變化,拉丹比任何人都虔誠,每天5次禮拜一次不缺。此後,他不再聽音樂,不看電視,經常一人到沙漠生活,身上只帶最少量的食品。雖然他的家族是沙特的名門望族,有花不完的錢,但拉丹的屋裏沒有空調和電視,沒有沙發和床,他睡在地板上,將物質生活降到最低水平。巴塔非説,拉丹似乎從青少年時代就準備過一種與常人不同的生活。
他們影響了拉丹
拉丹傳記的作者彼得 伯根説,拉丹此後,全盤接受了埃及激進宗教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的思想。該組織的領導人賽義德 庫特卜撰寫的《路標》一書令拉丹手不釋卷。庫特卜宣揚對異教徒展開“聖戰”,而且認為穆斯林在沒有受到襲擊的情況下,也可採取先發制人的襲擊。儘管此人1966年就死去,但其思想似乎一直在影響拉丹。
巴勒斯坦宗教領袖阿卜杜拉 阿扎姆則在行動上影響了拉丹。1979年,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後,拉丹進入阿富汗參加“聖戰”。當時“聖戰”領導人之一就是阿扎姆。曾與拉丹並肩作戰的阿扎姆的兒子在接受採訪時説,拉丹剛上戰場時膽子很小,槍炮聲響時他四處躲藏。但在阿扎姆的調教下,拉丹成了一個真正的“聖戰者”。拉丹和阿扎姆一道,領導了著名的賈吉戰役,重創了蘇聯軍隊,拉丹也因此聲名大噪。在宗教思想方面,阿扎姆主張穆斯林不傷害穆斯林,拉丹起初並不反對這一主張,後來卻自立門戶,與其分道揚鑣。
第三個影響拉丹的是後來成為“基地”老二的扎瓦赫裏。1988年,蘇聯開始從阿富汗撤軍,拉丹轉移到巴基斯坦白沙瓦,首次見到扎瓦赫裏。後者狂熱的宗教思想令拉丹“耳目一新”。扎瓦赫裏主張建立一個“沒有邊界的伊斯蘭世界,推翻所有世俗的伊斯蘭政權”。這與阿扎姆的主張相違背,但拉丹接受了這一主張。
“基地”起初並不以美國為敵
1988年到1992年,是拉丹和扎瓦赫裏籌劃和建立“基地”組織的階段。當時的“基地”需要宗教導師,拉丹和扎瓦赫裏都不具備足夠的宗教背景,於是他們邀請了住在美國的宗教人士拉赫曼。影片公佈的“基地”成立時的文件顯示,當時“基地”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推翻世俗的伊斯蘭政權,沒把美國當成襲擊目標。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特頓時有唇亡齒寒之感。拉丹曾主動向沙特王室提出派自己的隊伍幫助保護沙特,但遭到拒絕。令拉丹氣憤的是,沙特將美國軍隊請進了家門。在拉丹眼裏,讓異教徒的軍隊進入有著麥加和麥地那兩大伊斯蘭教聖地的沙特,無異於引狼入室。他發誓要將美國軍隊趕出沙特。在和沙特王室鬧翻後,拉丹遭到追捕並逃到了蘇丹。20世紀90年代中期,拉丹被取消沙特國籍,財産也被沒收。
1997年,拉丹首次接受CNN採訪,這也是美國記者首次採訪拉丹。採訪拉丹的彼得 阿奈特回憶説,拉丹當時指責美國不公正,警告美國必須離開穆斯林的領土,否則將遭襲。當被問及美國平民是否會遭襲時,拉丹説平民不是目標,但如果美國不從穆斯林領土撤離,“基地”不能保證平民的安全。這是拉丹向美國發出的第一次警告。1998年,拉丹接受美國廣播公司的採訪,記者約翰 米勒回憶説,拉丹指責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恐怖分子”,“基地”對美國的襲擊將“不分軍人和平民”。拉丹預測,“美國黑色的一天即將到來,那時美國將不像今天這個樣子”。1998年5月,拉丹和扎瓦赫裏在阿富汗舉行記者招待會,首次正式向美國宣戰。拉丹宣佈,美國軍人和平民都是“合法的目標”。當時,已被美國關進監獄的拉赫曼發出了襲擊美國的“宗教命令”。
“9 11”本可以避免?
影片披露,“9 11”發生前,一系列跡象表明,“基地”將要對美國發動襲擊。之前的兩個月,拉丹在阿富汗的坎大哈突然接受巴基斯坦記者哈米德 米爾的採訪。米爾回憶説,拉丹當時表示再過幾個星期,世界會感到“驚奇”,美國的棺材屆時會十分暢銷。8月6日,布什接到了聯邦調查局的密件,警告“基地”的諸多活動表明將要在近期對美發動襲擊(影片公佈了密件原文)。9月9日,“基地”兩名成員暗殺了親美的阿富汗北方聯盟領導人馬蘇德。影片説,這是“基地”在掃清障礙,為的是襲擊美國後得到塔利班更好的保護。兩天后,“9 11”事件發生。影片説,像往常一樣,在採取某個重大行動前,拉丹總是要發出警告或提示,但遺憾的是,這一系列跡象沒有引起美國政府的足夠重視。影片透露,“基地”為“9 11”準備了5年的時間,其間拉丹親自過問每個細節,如襲擊地點和方式等。
64%的美國人做好再次遭襲準備
拉丹到底在哪兒,這恐怕是美國人現在最關心的問題。目前美國情報部門一口咬定拉丹在巴基斯坦境內,甚至有消息透露,拉丹就在巴北部一個叫奇特拉爾的地區,靠近阿富汗。這一結論是由一盤拉丹于2003年錄製的錄像帶而得出的,畫面中出現的樹木是該地區的特有品種,而且扎卡維死後3周,拉丹才通過“半島”電視臺播出了悼念錄像,這説明他的藏身之地一定非常偏僻,交通不便。
美國人認為,拉丹選擇巴基斯坦作為藏身之地,是因為他對該國十分熟悉,那裏還有大量的民眾支持他,“藏在巴基斯坦和藏在家裏一樣”,而且美國軍隊在那裏也非常不受歡迎。巴基斯坦官方堅決表示和美國站在反恐的統一戰線上,巴駐美大使堅決否認拉丹在巴的猜測,認為無論從文化還是宗教上那個地區都不適合拉丹,他相信拉丹還在阿富汗境內。
不過,拉丹究竟在哪似乎還不是最致命的問題。CNN的影片在“1000個拉丹”這部分説,真正的拉丹正在東躲西藏,但更多的拉丹在採取行動——2004年西班牙火車連環爆炸案、2005年倫敦地鐵連環爆炸案、伊拉克層出不窮的恐怖襲擊……不久前,英國警方破獲炸機陰謀後,美國政府迅速將這個炸機計劃與拉丹和“基地”組織挂上鉤,稱“在大西洋上同時引爆若干架客機是拉丹所策劃的恐怖主義活動的經典模式”。這樣的判斷在民眾中引起強烈響應。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最近一項民調顯示,48%的被調查者認定拉丹仍然是世界恐怖主義活動的絕對“大佬”。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民眾對拉丹的心態也在不斷變化。2001年反恐戰爭剛剛打響時,76%的人覺得拉丹跑不了;2004年,66%的人認為美國能逮到他;到了今年,只有58%的人還看好拉丹可能落網。相反,認為拉丹可能將在短期內對美國實施新的恐怖活動的人卻在不斷增加。去年8月,51%的人覺得很可能或比較可能;今年1月,這一數字增長到53%;到了8月,64%的人已經做好了遭受襲擊的準備。另一個民調則顯示,44%的人認為這次拉丹不會得手,30%的人則持悲觀看法。
美國中央情報局拉丹小組的前任負責人邁克爾透露的信息更令人吃驚:“一位宗教領袖曾授權拉丹可以使用核武器攻擊美國,其行動的死亡人數目標是1000萬美國人。”克裏斯蒂娜則指出,拉丹真正的“威力”還不是主使倫敦炸機陰謀,甚或策劃核武器攻擊美國,而是無論他藏在哪兒,都能讓他的意識形態順暢地傳播,越來越多的穆斯林受到他觀念的影響而站到與西方對立的位置上,他們情願為拉丹犧牲生命。真正恐怖的不是拉丹,而是日漸深入人心的“拉丹主義”。(駐美國特約記者 尚未遲 記者 張楠伊)
責編: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