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停火能否持久 要看今後兩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6日 11:12 來源:文匯報
專題:黎以爆發6年來最大規模衝突

   

   8月15日,為躲避以色列空襲而逃離家園的黎巴嫩人返回黎巴嫩南部城市邁爾季歐雲,由於橋梁被以軍炸毀,人們不得不涉水過河。 新華社/法新

 文匯報消息:

    與駐巴黎記者鄭若麟連線對話

    編輯部:聯合國1701號決議生效48小時後,黎以停火終於在零星的槍聲中維持了下來。以色列和真主黨方面到目前為止看來保持著克制。黎巴嫩平民開始重返南部家園,以色列北部城市的居民也不必再生活在刺耳的防空警報聲中。綜合法國方面的輿論分析來看,停火是否能夠維持下去?

    鄭若麟:國際社會——包括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目前仍然普遍認為,這一停火是“脆弱的”,隨時可能被新的未可預知的因素所打破。其根本原因在於中東總體局勢未能出現導向和平方向的良性發展趨勢。只要以巴衝突未能最終解決,以色列與鄰國就很難説有持久和平的可能。在此次停火協議中起到了積極作用的法國外長布拉齊也承認這一點。為此,布拉齊今晚將再度前往中東,旨在敦促各方遵守停火協議。

    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從交戰雙方來看,停火之所以能夠維持,主要原因是雙方都意識到,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三個因素導致以色列暫時放下武器。一是以軍在戰場上難以打贏這場典型的“不對稱戰爭”。儘管以軍打死了近六百名真主黨遊擊隊員,但離布什總統和奧勒梅爾總理所稱“已經給予真主黨重創”的説法還很遠。在停火前一天真主黨還向以境內發射了250枚火箭,創下一天發射量最高紀錄,其目的顯然是在向以色列顯示實力。二是以色列也未能贏得同樣重要的“輿論戰”。以軍在轟炸中打死黎平民上千,其中三分之一是不到12歲的兒童,這使以色列在國際輿論面前再次成為“被告”。第三個因素則是以軍自身也承受了一定的傷亡。在一個月的衝突中,共有118名士兵喪生。對於以色列來説,這是難以承受的。以國內也因此而出現要求調查戰爭起因和過程的呼聲。

    編輯部:那麼,真主黨接受停火的原因是什麼?

    鄭若麟:對於真主黨來説,這場戰爭在目前的局勢下停火,恐怕是最好的結局。一方面真主黨在黎什葉派居民中聲望再起,在阿拉伯世界也成了“抗以英雄”。另一方面真主黨雖然遭到打擊,但元氣未傷,停火正好使之能夠在政治戰場上繼續與以色列週旋。因此真主黨也沒有再打下去的理由。

    黎以和平前景脆弱

    編輯部:你認為停火能否導致中東持久和平?

    鄭若麟:從停火決議本身來看,黎以和平前景是脆弱的。以軍從黎撤出和真主黨解除武裝之間,存在著一個時間差。黎巴嫩政府軍和聯合國維和部隊能否及時介入,以及介入是否有效,都是疑問。只要看一看交戰各方的聲明就可以理解停火的脆弱性。真主黨説,只要以色列仍然佔領著黎領土,它就具有“保留武裝和攻擊入侵者的權利”。問題在於即使以色列從這次衝突中攻擊的黎領土撤出,以色列也仍然佔領著“薩巴農場”這片黎、敘雙方都宣稱擁有主權的領土。另一方面,以色列也“保留反擊真主黨攻擊的權利”。這些“權利”都是停火的隱患。

    以色列這次軍事行動並沒有達到預定目標,不僅落入真主黨手中的兩名以色列士兵仍然不見下文,就是真主黨的武裝力量也沒有被“打垮”。以色列唯一達到的一個戰略目標,就是將黎巴嫩的基礎設施炸得倒退了十五年。黎巴嫩國力遭到嚴重削弱。但只要真主黨仍在,以色列人就坐臥不安。在這種背景下,以國內的右翼已經發出新的支持戰爭的論調。民意測驗表明,如果今天就舉行大選的話,奧勒梅爾政府將一敗塗地,立場更趨強硬的右翼將會上臺。因此,以內部存在著再戰的因素。如果停火數周,真主黨武裝仍在,聯合國維和部隊和黎政府軍未能進入黎南部,則很難預測以色列內部的輿論走向及其“和、戰”決策。

    在真主黨方面,在解除武裝問題上一旦出現危及真主黨利益的時候,很難排除出現新的黎以衝突的可能性。特別是在美國強力支持以色列、而阿拉伯——伊斯蘭世界輿論則正處於強烈的反西方狀態下,任何一點火星都有可能重燃戰火。所以,今後兩周的事態發展極其關鍵。

    雙方極端勢力都在強化

    編輯部:黎以和平顯然是與中東局勢密切聯絡在一起的。法國輿論是否認為黎以停火對中東和平也會有良性推動作用?

    鄭若麟:法國專家似乎持悲觀態度。他們從更為廣闊的國際局勢出發,認為衝突雙方的極端勢力都在強化之中。美國和西方從長遠利益和意識形態考慮出發,在挺以方面越走越遠。最為極端的勢力如美國的新保守派和基督教原教旨力量視以色列為“捍衛聖地的衛士”,目前是等待基督重現人間的關鍵契機。

    美國正面臨11月份中期選舉。統計表明,美國信奉新教的教徒中有半數以上、其他信奉基督教的普通美國人中多達三分之一認為美國應該支持以色列。任何政治家都不會忽略這股選舉力量。而賴斯國務卿一再重申的“新中東”民主化計劃也與打擊所謂“邪惡軸心”伊朗和敘利亞等國家有著密切的關係。美以即將“大規模攻擊伊朗核設施”的説法一再見諸歐美媒體。一些歐美戰略專家甚至已經在討論出現美以——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大規模衝突時中印俄歐等國和地區的立場與態度、及其對衝突的影響等延伸性課題。

    另一方面,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勢力似乎也在聚集力量,準備著一場“聖戰”。歐美媒體最近一再渲染,部分伊斯蘭極端勢力最近之所以將恐怖襲擊目標指向印度(兩次恐怖炸彈襲擊),其真正的目標在於將巴基斯坦捲入戰爭,並借機控制該國的核武器。如果這一説法是真的話,那麼可以看到,雙方似乎都在尋找一場“大規模殺傷性攻擊”的契機。

    我們通過回顧這場持續了一個月的黎以衝突可以看到,以色列和阿拉伯——伊斯蘭世界都在各自的生存和安全邏輯上考慮問題,前景令人擔憂。而如果將以阿衝突放在一個更大的國際背景中來看,更是令世人擔心一場西方基督教文明與阿拉伯——伊斯蘭文明之間的衝突是否會預言成真。如何防止這種衝突的發生,國際社會必須加以首要的關注。

責編:孫帥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