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八國峰會之際 俄羅斯“能源牌”怎麼打?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5日 17:12 來源:
專題:聚焦2006年八國峰會

    能源在充實俄羅斯“腰包”的同時,也逐漸成為俄在對外交往中的一張王牌。路透社卻認為,俄羅斯動用能源武器顯示出的自信不是威脅力量而是虛弱的表現。

  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上個月對俄羅斯進行了猛烈抨擊。他説,俄羅斯使用能源作為“威脅和勒索”的工具,迫使那些依賴俄羅斯供應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就範。言論一齣,立即引發一片抨擊聲。俄羅斯媒體甚至指責切尼挑起美俄“新冷戰”。

  現在,由俄羅斯擔任主席的八國集團會議籠罩著外國對俄羅斯的擔心:總統普京正揮舞著俄羅斯的能源武器,以重獲因前蘇聯崩潰而喪失的超級大國地位。得天獨厚的“能源武器”?

  俄羅斯和烏克蘭“天然氣大戰”成為2006年伊始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因為這場“大戰”超出了雙邊關係的範疇,對歐洲能源供應和世界石油價格均産生了衝擊。全世界,特別是歐洲感受到了在世界能源供應趨緊的大背景下俄羅斯運用能源這一地緣戰略武器的巨大威力。

  目前,俄羅斯對於能源輸出方面的態度越來越強硬起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本月中旬指出,由於全球能源競爭加劇,該公司的歐洲客戶應準備好付出更多的錢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便宜能源時代已經結束了。目前,全球對能源等資源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局勢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使能源出口方向多樣化。”該公司還打算把天然氣通過輸氣管道出口給歐洲以外的國家,相關談判正在進行中。

  同時,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長尤裏特魯特涅夫也建議政府降低將油氣田認定為“戰略性”資源的門檻,以進一步限制外國石油公司在俄境內進行油氣開採。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特魯特涅夫的建議被政府採納,外國石油公司將被迫把俄境內一些油氣田的控制權轉移給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等俄國有石油及天然氣企業。

  確實,俄羅斯是富有的。人口不到世界3%,境內蘊藏著全世界13%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氣。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高使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要出口産品的俄羅斯獲得了鉅額的外匯收入,國民經濟也因此連續多年保持較快增長。俄羅斯目前已成為全球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在“繼承”了前蘇聯的主要經濟命脈後,或許,俄也希望以“為世界提供能源供應”重振大國雄風。自信還是虛弱?

  2006年,八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接力棒”傳給了俄羅斯。據俄媒體報道,俄羅斯在擔任八國集團主席國期間將建議把世界能源安全列為該組織討論的焦點問題。俄外長拉伕羅夫不久前重申,作為八國集團主席國,俄準備在解決全球能源問題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專家指出,俄政府希望以擔任八國集團主席國為契機,把本國能源優勢轉化為政治影響力。

  應該看到,雖然俄羅斯近幾年來經濟得到了很好的恢復,但主要是靠國際市場石油等原材料漲價來實現的。俄羅斯經濟的結構性和深層次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革,沒有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為能源的大賣家,俄羅斯在“恃能源”自傲的同時,也擔心能源出口道路的順暢。特別是自今年初俄羅斯因價格糾紛停止向烏克蘭供氣後,西方國家普遍開始擔心俄羅斯利用能源打政治牌,紛紛尋求其他途徑以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這些動向,俄羅斯也大為擔心。俄羅斯財政部長庫德林6月10日在聖彼得堡舉行的八國集團財長會議上説,俄羅斯是可靠的能源供應者,能源消費國沒有必要擔心俄羅斯的可靠性。

  路透社分析認為,俄羅斯揮動能源武器顯示出的自信不是威脅力量而是虛弱的表現。路透社援引設于莫斯科的智庫、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長維克托克列梅紐克的話説:“俄羅斯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持其扮演老大哥角色。”克列梅紐克認為,俄羅斯與烏克蘭1月份爆發的天然氣價格爭吵證明,俄羅斯已不能維持舊的“勃列日涅夫主義”。“這是俄羅斯統治在前蘇聯範圍內的終結。”“克裏姆林公司”即將上市?

  路透社透露,不斷高漲的石油美元使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市值躍居世界的前十位。銀行發佈的信息顯示,克裏姆林宮準備在八國峰會前夕使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市,融資將超過130億美元。俄羅斯希望通過此舉向世界表明,它對於能源合作是嚴肅的。

  這家公司若上市,可以預見是世界金融界的一件大事。政治和經濟分析人士説,普京尋求用國家控制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作為“能源牌”的手段並不令人驚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滿足著歐洲1/4天然氣需求。牛津能源研究所的喬納森斯特恩曾説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不是國中之國,它就是國家。”

  政治和經濟分析人士也指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通過兼併組建成“國家戰士”,以便在全球競爭中爭奪對稀缺能源供應的控制。(信息來源:《環球週刊》6月30日)

責編:朱春鳳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