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2009年高考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考議論文寫作十忌

CCTV.com  2009年05月22日 14: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一忌審題片面,要把握主旨。

  近年高考作文,大多為提供材料寫議論文。考生只能在材料提供的範圍選題論述。但因許多考生草草看題,淺“思”輒止;只重一點,忽視全面,使得所論述的問題與所給的材料的主旨(命題的意圖和要求),超過材料的範圍或沒有涉及到有關材料,就容易犯片面性的錯誤。例如1984年高考作文題,題目中的兩段對話,實際上是讓你介紹當前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而尚未解決的問題。你應該從學生(你自己)寫作和老師教學兩個方面來談如何提高中學生寫作水平。可是,不少考生卻不是這樣,僅僅談學生作文的艱苦,這就犯了片面性的毛病。又如,1996年高考作文《我更喜歡漫畫()》,可不少人寫成《我喜歡漫畫()》,忽略了“更”字,沒有對兩幅漫畫作比較分析,寫得再好,也只能得第三檔分。

  二忌論題貪大,要準確簡明新穎。

  考試作文,文章的主旨由自己確定,千萬不要貪寬求大。“範圍大了,你一定講得不深入,不透徹”(王力《談談寫論文》)。考生一定要根據文章的主旨,選擇合適的角度展開論述。例如1997年高考作文題,有的自擬論題為《有付出才會有收穫》;有的考生自擬論題為《雷鋒精神永放光芒》。相比之下,前者恰當可行;後者則大而無當——即使你知識淵博,具有駕馭龐大題材的能力,也無法在考試時間內“言之有理,持之以故”去完成自己的論證,至少寫不深刻。又如,1995年高考作文:有感於《鳥的評説》,自擬標題有:《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人》、《金無足赤》、《正人必先正己》、《牢騷太多防腸斷》,按這些觀點鮮明、蘊含哲理的標題行文,考生就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三忌下筆拉扯太遠,要小巧俊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話足以説明文章開端的重要。從文章的本身來説,開篇是文章的“切入口”,是文章的臉面,宜緊扣題意,提出論點,一錘定音;從閱讀角度來説,開頭是閱讀老師首先接觸的部分,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影響最大。而許多考生一味貪大求全,人為地長出贅疣(開頭前有“籠蓋”),此乃考試作文的一大通病。與此有關的連鎖反應是“前面有餘,而後面不足”;頭重腳輕或有頭無尾。常見議論文開頭的方法有;直接提出論點、間接提出論點、迂迥提出論點。如1998年高考作文《習慣》(議論文)的開頭:“一個人,總會形成許多習慣;一個社會,也有其習慣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各種各樣的習慣呢?我想,我們應該敢於創新,不受習慣的約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所作為。”這個開頭,在一句分析之後,即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提出中心論點:“我們應該敢於創新,不必受習慣的約束。”美如“鳳頭"!

  四忌立意雷同,要獨僻蹊徑。

  中學生寫文章時,常按求同思維(習慣思維)去進行文章的立意,因而囿于陳規俗套,步於人後,很難出新。要想文章出新,在立意上與眾不同,方法之一就是運用逆向思維,對司空見慣的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想一想”,因思考方向不同,往往會有新穎獨到的發現,出奇制勝。例如1991年高考作文題《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任選一題)。大多數考生因為學了一點辨證法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二種,寫法用例自然有雷同之處,給閱卷教師以味同嚼蠟的感覺,想得高分是很難的。而假若此時選擇第一種,由於所選論題與眾不同,已經有了新意;接下分析、説理,由於“熟”而頭頭是道;最後逆向思維簡要分析少數人近墨不黑。文章就會新意迭出,豈不高一個分值?

  五忌用例不當,要擴大幅射面。

  事例是議論文的重要論據之一,典型而有力的論據具有無法替代的論證效果。但有些議論文雖然列舉了不少事例,可信度仍不強。原因之一就是選用的例子拘泥于一隅,不具有較大的代表性。一般説來,用作論據的事例應注意古今結合、中外兼收,文理滲透——所有適合於説理範疇的,都可以作為擷取之例。這樣的論據才具有代表性。例如,1989年廣東高考作文《失敗是成功之母——由世界上第一輛火車跑不過馬車談起》的展開段:“其實只要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便會發現,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後才取得偉大的成績的。清代文學家蒲松齡落第之後,憤而著書,才寫出《聊齋志異》;著名化學家歐立希經過六百零五次的失敗,才發明了藥物六O六。有“發明大王”之稱的愛迪生,一生發現了一千多件新産品。但每一個新發明的誕生,他都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在一次新發明的試驗過程中,他失敗了八千多次,但他仍然樂觀地説:“失敗也是我們所需要的,八千次失敗,起碼使我知道了有八千個辦法行不通。”由此可見,不經失敗,便沒有成功的果實,害怕失敗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或許今天的失敗,正預示著明天的成功呢!”試想,如果作者僅用清一色的“進口”例子,是令人難以信服的。

  六忌“油水分離",要深入論證。

  相當一部分中學生作文對所舉論據不知如何去分析,在舉出論據後就圈句號另列其它論據。當堆砌了大量論據之後,便“由此可見”,從論據直接跳到論點,結果使議論文變為“論點+論據”。這類文章,觀點是觀點,例子是例子,油水分離,不能融為一體,怎麼能有説服力呢?油水分離,常見的錯誤有:例而不議、引而不證。正確的做法是在列舉事例之後或引用經典之後,依據論據的性質,向論點的方向進行分析:或揭示事實的要點,或揭示事例本身的因果聯絡,或挖根追源,或假設推論,或比較分析。譬如毛澤東同志的《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作者在列舉自由主義的十一種表現之後,便對自由主義的危害、來源、實質一一作了剖析,步步深入,層層遞進,令人信服。

  七忌以敘代議,要敘得簡明。

  有些考生在運用事例論證時,事例往往是生活的實錄或原材料的照抄照搬,甚至在敘述時盡情發揮,結果一篇800來字的文章,敘述卻佔了大半篇幅,這就是“以敘代議”。它使一篇議論文面目全非,文體難辨!事實上,議論文引用的事例,不像記敘文那樣的要求形象生動、情節曲折。議論文的敘述力求抓住人物、事件的本質特徵或精神實質,進行高度概括與濃縮,做到簡明、幹練。例如,1980年高考作文題是供料作文。試題上給的是一篇短文《畫蛋》,要求考生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一篇讀後感,題目是:《讀<畫蛋>有感》。某優秀作文的開頭是:“人説‘名師出高徒’,這話實是不假。依我看原因有二:其一,是師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學不怠。離開了這兩條,既稱不上‘名師’,也出不了‘高徒’。名畫家佛羅基奧手下出了一代宗師達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此文一落筆,就把《畫蛋》的要點概括成一句成語“名師出高徒”,何等精當。

  八忌説理雜亂無章,要條理分明。

  對於複雜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説清楚,就扯那個問題,那個問題沒有説清楚,又扯其它問題;有時把幾個問題放在一起,扯來扯去,沒有一個頭緒,沒有一個中心,沒有邏輯,叫人不知所云,令人莫名其妙。這一通病尤其表現在關係型的作文題中。例如1986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樹木森林氣候》為正標題、副標題自定作文,有不少考生就犯了這一毛病。寫作此題宜下筆一兩句話就要點清題目中三者的關係:樹木與森林之間屬於個體與整體的關係;森林與氣候之間屬於辨證統一的關係。然後把這三者的關係引申到“個體群體風氣”上,重點逐層論述三者的關係;一是個人風氣和群體風氣的關係;二是群體和社會風氣的關係;三是社會風氣對個體和群體的影響。最後號召大家都來做一棵調節社會風氣的樹木。這樣的文章,分層説理,條理清晰,怎麼能不贏得閱卷老師的高分?

  九忌遠離生活,要貼近時代。

  白居易曾説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魯迅也説過:“對於有害事物,立即給予反響或抗爭。”我們寫議論文一定把握時代的脈搏,選擇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點的材料,使文章富有新意。這就要求我們每天看報紙、讀時文、聽廣播、看電視、注意這個“時代”下的“事”。然而,事實上,由於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閉目塞聽,宛如“套中人”。因此,他們寫議論文、論點平穩、論據陳舊。例如寫先進:老是雷峰;談奮進:外有愛因斯坦,內有陳景潤;議反腐,正有方志敏,反有劉青山。而那鮮活的徐虎、孔繁森、李素麗、王寶森、陳良宇等卻被輕易放過了。這樣舍“新”求“老”,又怎麼能不使一天要閱上百份試卷的老師生厭呢?再如,1996年高考作文題:《我更喜歡漫畫()》。很多考生由於不貼切時代生活;一味就兩幅畫揭示的醫德醫風進行議論,而不能就畫的深刻命意去聯絡相關的世態人情一一領導部門,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管了;青年學生,該學的不學,不該學的學會了;獎懶罰勤等等。這樣的文章,其思想觀點與當前的形勢不相吻合,文章立意平平,千人一面,怎麼能得高分?

  十忌結尾草率,要發人深思。

  結尾的好壞可以影響一篇文章的好壞,一個精彩的結尾,可以使文章燦然增輝;一個低劣的結尾,可以讓全文黯然失色。好的結尾,或歸納總結,深化論點;或呼應開頭,嚴謹慎密;或言簡意豐,給人以啟迪;或發出號召,催人奮進;或引用格言,重申論點;或正反對照,優劣自現;或筆勢雄健,發人深省。結尾在句式上以短句為主,整散結合,宜多用祈使句、反問句、陳述句和感嘆句。例如1997年高考優秀作文《人字是支撐的結構》一文的結尾:“付出不一定有回報;然而,沒有付出,絕沒有回報。伸出援助的手挽起來,是一個天;撐起來,就是高大的‘人’!”再如《該做!該做?》的結尾:“該做!該做!”這樣的結尾照應文題,短小精悍,像“豹尾”。

  高考作文質量的好壞,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這種因素有知識上的,也有心理上的。上面談的十忌都是知識上的,務必請每位考生注意。

責編:霍筠霞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