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7日 13:58 來源:
來源: 重慶晚報
報紙要送完了,準備回家。
陳祖秀用善良給了這些棄兒一個溫暖的家。
孩子們跟著陳祖秀爬坡上坎送報紙。
“我再辛苦,也比他們沒有家好啊!”正是這個樸實的想法支撐著55歲的陳祖秀。二十多年來,她靠賣報紙的收入給十余個棄嬰安了臨時的家。
如今,在她身邊,還有三個年齡分別是8歲、9歲、10歲的女孩。趁著暑假,三個女孩主動幫她賣報紙。
淩晨賣報
淩晨3時,陳祖秀習慣性地起了床,穿衣、梳洗。
15日淩晨3時,陳祖秀習慣性地起了床。穿衣、梳洗,“嘩嘩”的水聲驚醒了熟睡的大女兒胡冬霞。
“快起來,婆婆要走了。”胡冬霞打著哈欠把夢中的妹妹陳春艷和胡勝紅喊醒。
“今天你們就不出門了,再睡會兒,我一個人得行。”陳祖秀看了看坐在床上打盹的三個孩子,實在不忍心讓她們幹活。
“等等,一起走!”孩子們清醒過來,一骨碌跳下床,提著涼鞋衝到陳祖秀面前。“媽媽,等等我們!”陳春艷一手拖住陳祖秀的胳膊,一手急著穿鞋。
三孩子的名字都是陳祖秀取的。冬霞和勝紅跟她前夫姓胡,分別10歲和8歲,她倆習慣稱陳祖秀“婆婆”。9歲的春艷則隨她姓,叫她“媽媽”。她們都是出生不久遭遺棄,被陳祖秀撿回家的。
陳祖秀牽著三個孩子走出這個租住了六年的家——渝中區南區路137號,到兩路口發行站領報紙。一路上,三孩子打打鬧鬧沒完沒了,陳祖秀也被逗得一路歡笑。
陳祖秀負責的片區是兩路口和菜園壩。百餘份報紙領到手,陳祖秀先將其分類成疊,然後挨家挨戶發送。為減輕她的負擔,報紙剛分好,孩子們就各搶一摞抱在懷裏。
“比賽啊,看哪個送得快。”到了訂戶密集區,孩子們就讓陳祖秀坐下守報紙,她們則拉開陣勢比速度。話音未落,三孩子已撒腿跑開了。別看勝紅最小,跑起來一陣風,最先返回。
6時30分,菜園壩天橋旁,陳祖秀邊等孩子邊整理報紙。20分鐘過去了,孩子們還沒回來。“以往早回來了,不會出啥事吧?”她不時朝孩子們送報的方向張望,很著急。前年,她去送報,怕孩子們外出不安全,就把她們反鎖在家。常在菜園壩活動的兩個票販子趁她送報之際,翻窗進入她家,試圖用零食、玩具拐跑三孩子,恰被臨時回家取東西的她發現。票販子計劃泡湯惱羞成怒,竟到菜園壩派出所報案,誣稱陳祖秀是人販子,他們才是孩子的父母。民警一番調查,還了陳祖秀清白……
再等,仍不見孩子身影,陳祖秀撂下報紙慌忙去尋。
“你出一,我出一,媽媽叫我收回一。”沒走幾步,陳祖秀遠遠聽見孩子們玩遊戲的聲音,終於松了口氣。原來,孩子們送完報紙玩起了遊戲,竟忘了時間。
“你們還曉得回來呀?”孩子們剛到面前,陳祖秀就訓斥起來:“下次再這樣,就不要你們出來了!”孩子們意識到錯誤,低頭不語。隨即,她們採取了撒嬌攻勢,搖著她的胳膊直説:“下次不了,不要生氣嘛……”
看到陳祖秀笑了,孩子們又活躍起來。趁陳祖秀整理報紙的間隙,她們忍不住繼續玩起了剛才的遊戲。
10時30分後,所有報紙送完,她們回家休息。下午3時,陳祖秀出門訂報,孩子們在家做作業。
生命重要
20多年來,每每遇到棄嬰,必定抱回家。
一共撿了多少棄嬰,陳祖秀已記不清了。“反正碰上了就抱回家,最少有十幾個吧。”其中,有的養了幾天就送到兒童福利院;有的養了一段時間,打聽到孩子的父母,就親自送回……
陳祖秀至今記得25年前第一次撿到棄嬰的情景——那天是臘月二十一,大雪紛飛。半夜,熟睡的她被一陣孩子的啼哭驚醒。循聲而去,發現門外小背簍裏有個嬰兒,背簍裏已積了一層薄雪。當時,嬰兒僅被一條舊單褲裹著,不停亂蹬的手腳,被背簍的篾條劃開一道道口子,口子滲著血珠。“可憐啊!”陳祖秀趕緊把孩子抱回家,取暖、清理傷口,還給孩子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冬梅”——希望這個可憐的孩子如寒梅般堅強。
一個多月後,陳祖秀聽説冬梅是附近牟家的孩子——牟家為躲避超生罰款,竟把出生不足一個月的女兒拋棄了。確認消息後,陳祖秀為孩子做了十多件四季衣服,然後把孩子送回牟家。冬梅的父親因怕罰款不敢抱回女兒,陳祖秀好言相勸:“親生骨肉,難道你安心嗎?”臨別,陳祖秀還塞了20多塊錢給冬梅父母,希望他們為冬梅買點吃的。
如今,已成家的冬梅,對陳祖秀的恩情唸唸不忘,一直喊陳祖秀“媽媽”。
20多年來,陳祖秀從四川廣元輾轉到重慶菜園壩、墊江等地,收養了不少棄嬰。這些棄嬰,有的被扔在路邊,有的直接送到她家門口。冬霞就是她從街邊撿的,春艷則是陌生人致電她到某地取包裹,陳祖秀前往時,只見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他們都是人命啊!”陳祖秀不忍丟下不管,哪怕日子再艱辛,她也要把孩子抱回家,“孩子是無辜的,不能讓他們沒有家”。
陳祖秀育有五個孩子,四兒一女。如今,都已成家。對母親收養棄嬰的舉動,孩子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擔心母親過得太苦,兒子胡小平偶爾會資助一點,女兒胡小玲逢年過節會託人送來魚肉。
倒是周圍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同行劉建軍説:“她收養這麼多娃娃,勞累一輩子,何苦呢?”確實,陳祖秀若不收養棄嬰,完全可以到子女家安享晚年。
對於老伴的樂善好施,丈夫劉洪君早已習慣:“隨她,她就這個性格,改不了。”
善有善報
“有説好事做不得,我偏説好事做得。”對於自己的善舉,陳祖秀很是執著。
她一直相信善有善報。1979年,她在廣元旺蒼縣一礦山當臨工。一年內,她兩次遇險,均奇跡般生還——第一次,山上一輛纜車翻滾下來,整車礦石把她掩埋,人們都以為她必死無疑。半小時後,大家把她刨出來時,發現她除了驚恐和少許擦傷外,啥事沒有!
第二次更險。一天下午,她外出辦事乘中巴回單位。車行至一彎道處,剎車失靈翻下山崖。車上共八人,除她毫發無損外,三死四傷。
兩次曆險經歷,更堅定了她行善的決心。
“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善良、拾金不昧。”這是報紙發行站站長譚俊華對陳祖秀的評價。
2005年,他收到一市民對陳祖秀的感謝信。原來,這位市民買報時,把裝有數千元現金和各種證件的皮夾遺失在陳祖秀的報攤上。陳祖秀髮現後,拿著皮夾跑步追趕他剛乘坐的出租車,把皮夾物歸原主。當他拿出500元感謝時,陳祖秀堅決不要。
還有一次,陳祖秀在菜園壩賣報時撿到一個裝有3000元的黑布口袋。擔心失主著急,她抱著口袋在原地等了一天也沒等到失主。最後,她把錢袋交給了火車站派出所。在菜園壩,提起陳祖秀,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個好人”。前幾年,陳祖秀還抽空賣冰糕,常免費給流浪的殘疾人冰糕吃。
“現在這幾個娃兒,對我很好,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孩子們的懂事,讓陳祖秀備感欣慰——洗衣做飯,孩子們不讓她動手、操心。每天回到家,孩子們都會爭相把做好的糖水端給她,為她端來洗臉水,給她捶背、按摩。
“其實,我從沒想過要娃兒報答我,她們能平安長大就好。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幾個娃兒把書讀好。”陳祖秀和老伴全心全意為孩子們的學業打拼。
三人每學期學費就得三千元,加上每天坐車、吃飯的費用,每學期不下五千元。為供三姐妹讀書,老兩口不得不日夜操勞,一個送報,一個賣報。
春艷和冬霞的優異成績,最讓陳祖秀欣慰。這次期末考試,她倆分別是班上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勝紅下學期要加油啊!”陳祖秀總叮囑孩子們要認真學習。她説:“只要你們肯讀書,我就是砸鍋賣鐵也會供你們!”
永遠的痛
每幫助一個孩子,她的內心就少受一點煎熬。
其實,在陳祖秀內心深處,有道傷疤一直在隱隱作痛:那就是,大兒子5歲時被她送了人,更讓她寒心的是,收養兒子的那家人,並未善待兒子。
大兒子5歲那年,小兒子出生,收入微薄的夫妻倆,無力撫養五個孩子。一籌莫展之際,在地質隊工作的羅先生找到她,聲稱妻子不能生育,想領養一個兒子,只要答應他的請求,陳祖秀夫妻倆就會得到一筆酬金,並表示一定會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正是最後這個條件,讓陳祖秀夫妻動了心。他們決定,把大兒子送給羅家——沒接受羅家厚禮,只是一再叮囑:“求你們一定要善待孩子。”
開始幾年,陳祖秀一直與羅家保持聯絡,知道孩子過得不錯。不料,幾年後,羅妻因病去世,羅又娶了老婆。從那以後,陳祖秀的大兒子就再沒好日子過,經常挨打、受餓。
每次聽説此事,陳祖秀就要哭上幾天。後來,隨著兩家的搬遷,彼此失去了聯絡。陳祖秀一直放心不下大兒子,常常半夜做噩夢。一次,陳祖秀夢到大兒子問她要路費,説想回家。次日,陳祖秀四處打聽兒子消息,才知兒子已去世了四年……
“我對不起他啊!”説起大兒子,陳祖秀禁不住掩面失聲痛哭。每次看到棄嬰,她的腦海總會浮現大兒子的身影。因此,她把對兒子深藏的愛,都播撒在每個收養的孩子身上。
沒多少文化的陳祖秀,不懂得什麼是救贖,只知道每幫助一個孩子,她的內心就可以少受一點煎熬。(作者:張水紅 戴菁 張質)
責編:趙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