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7日 21:47 來源:
四川日報消息:
第一次隨林強走進阿布洛哈村,記者體驗到真正的苦與累。林強為什麼一次又一次來這裡?答案就在他的話裏———
| |
15日,第十次走進阿布洛哈村的林強第一時間檢查學生們的功課。看到孩子們的成績一天天在提升,他很開心。本報記者毛漫丁攝
本報記者向軍李偉7月15日,烈日當空。跟著林強,我們一起走進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
因為麻風病,這個小山村幾乎與世隔絕。外人“談麻色變”不願進村,麻風病患者即便治愈也別無選擇地永久留在村子裏,生兒育女,生老病死。
這是林強第10次來到這裡。
看,那就是阿布洛哈
烏依鄉政府所在地、阿布洛哈村都位於阿布採洛山。
|
一個在山腰,一個在山腳,近2000米的垂直高差,惟一一條羊腸小道,決定了兩者之間的交通方式:腳。
“林爸爸,林爸爸……”從烏依鄉政府所在地步行不到20分鐘,就看見幾個小小的身影從樹林裏奔出來。林強疾步上前,一把抱起跑在最前面的一個孩子。“長高了,又長高了……”林強用手輕輕地拍著孩子的肩膀,眼裏閃出光彩。這幾個孩子,是阿布洛哈村林川小學的學生。聽説“林爸爸”要來,他們14日就上了山。
林強與林川小學早就結緣———2005年3月,52歲的林強第一次走進阿布洛哈村。走訪中,林強發現,全村基本上沒人識字。看著孩子們無助的眼神,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林強感到“比看到麻風病人還要難受”。在林強和縣教育局的積極爭取下,20萬元資金很快到位,阿布洛哈村建起歷史上第一所學校———林川小學。開學那天,“名譽校長”林強把自己的3萬多元稿費以及朋友們資助的錢物共7萬多元捐給學校。
“來,給叔叔們唱個歌。”林強對孩子説。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伴著稚嫩的聲音,林強與孩子們手挽著手一路同行。半小時後,我們來到一處懸崖邊。
“快看,那就是阿布洛哈。”林強用手指著腳下。
順著林強的手指俯瞰,幾乎筆直而下的山坳裏,零零散散分佈著十幾處火柴盒般的房屋,四週都是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多看幾眼,只覺得一陣眩暈,兩腳發軟。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你們幸福了一萬倍”
“寬了,又寬了……”沿懸崖而下,是一米多寬、緊貼岩壁的“之”字形山道。山道外側,萬丈深淵。林強對記者説,“與以前比,你們幸福了一萬倍。”
第一次去阿布洛哈村的路,是林強“這輩子走過的最艱險的路”。最寬處不到一米,最窄處不足一尺,平均坡度達七十度,一些地方幾乎呈九十度,路面還有流沙,走快了,一不小心人就會竄出去;而且,在下坡慣性力作用下,每走一步,腳趾都會重重地撞在鞋上。到了村裏,林強10個腳趾有4個淤血,腳趾甲都擠進了肉裏。
第二次進村,有了“經驗”的林強把皮鞋前端剪了個大洞,“露著”腳趾走進村裏,帶去修路經費2萬元。林強拉著村主任吉列史爾的手説,“你們不能走一輩子這樣的路。”村民投工投勞,加寬路面,並自發在山道的一個拐角處豎一塊石碑,將山道取名為“康複路”。“後來見了碑,我要村民取掉,但他們不答應。其實,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該做的事
情。”林強有些不好意思地説。
儘管路更好走了,我們依然感到“吃不消”。下山不到一個半小時,只覺得陣陣疼痛從腳趾傳來。在一個叫老鷹嘴的地方往下,山路變得越來越陡,同行的電視臺記者一下子“剎不住車”,扭了腳摔倒在地上。“幸好路加寬了,要不後果不堪設想。”林強説。
幾乎是一路“滑行”,兩個半小時後,我們下到村口。從下往上望,一股寒氣襲上我們心頭:上去又怎麼辦?
“我又回家了”
村口有株大樹。得知林強要來,林川小學的學生和村民早就迎了出來。林強奔上去,不停地與學生和村民拉手。“今天我很高興,又回家了。”笑容在他的臉上綻放。
行前,林強展示的2005年3月進村時拍攝的照片中,村民一雙雙呆滯的目光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今天,那一雙雙眼睛有了生動的神采。
誰家吃飯有困難、誰家草房又破了……林強每次到阿布洛哈村,都會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把了解到的情況一一記下來。下一次去,總會帶去村民們急需的錢和物。
“吉斯莫而作大娘,你的眼睛還在經常流淚嗎?”來到村裏年齡最大的八旬老人家,林強將親自挑選的藥品送到老人手裏。有好幾次,林強來時帶著五六千元,回到成都,身上連100元錢也不到。
“我剛開始是同情他們,後來發現我離不開他們。走在這條山路上,我覺得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寧靜、踏實,更感到一種召喚。”林強説。
樹梢上的五星紅旗
4間瓦房,村裏惟一的水泥建築———這就是林川小學。房外樹梢上,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獵獵飄揚。那是2005年9月學校開學時,林強從成都帶來的,從沒出過村的村民在當時是第一次看見五星紅旗。
“孩子們,給林爸爸唱個歌吧。”老師梅覺色子提議。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此時此刻,林強眼裏,淚光點點。林強告訴記者,孩子們合唱國歌的場景,那種專注的神態,已成為他最深刻的記憶。
每次到學校,林強都要給31名學生講講課。第一課,講的是國旗。這一次,林強告訴孩子們要愛護自己的家園,“這裡如果有人亂扔臟物、雜物,你們看見後要主動撿起來……”
林強最津津樂道的是在學生中開展“三洗工程”,首先教會學生每天“洗手”;第二是“洗臉刷牙”,並買來牙膏、牙刷、香皂,親自示範;第三是“洗頭洗澡”。“每天洗澡暫時還有難度,但至少要經常洗頭。你看,現在孩子們的臉整潔乾淨了。”林強自豪地對記者説。
通過林強帶去的電視機、DVD,孩子們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高樓、馬路、汽車……班長吉積爾貴今年18歲了,通過近兩年學習,已會寫600多個漢字。他告訴記者:他最大的心願是將來能成為一名老師,教更多的學生讀書,希望他們像雄鷹一樣飛出大山。
“林爸爸”還會再來
時針指向下午2點半。該返回了,否則天黑之前,我們就很難走出這片大山。
“林爸爸,你不要走。”孩子們送了一程又一程。
“孩子們請回吧,林爸爸還會再來看你們的。”林強一步一回頭。
第一次到阿布洛哈村,村民問林強:林處長,你下次可能不會來了吧?第二次去,村民還問。第三次、第四次……村民不問了。他們知道,林強還會來的。
沿山路而上,每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剛開始走,幾百步歇一次,後來走幾十步就要歇一次。林強的衣服,也是濕了幹,幹了又濕。
每次林強出村,村主任都要派人跟著,這次也不例外。“一起走路的時候,他們一定要我靠著山壁走,他們走外邊保護我的安全。”林強一路感慨。
“下一步有什麼打算?”記者問。“我還要來這裡,計劃在8月份把學校2名老師、3名學
生以及3名村民請到成都。他們將會第一次坐
火車,第一次住賓館,第一次逛動物園……”説這番話時,林強興奮得像個孩子。
返回烏依鄉政府所在地,記者雙腳如鉛墜一般,抬腕看表,已到晚上7點。
責編: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