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0日 17:01 來源:
巴彥淖爾市位於中國北疆,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北依陰山與蒙古國接壤,國界線長368.9公里,南臨黃河與鄂爾多斯市隔河相望,東連草原鋼城包頭市,西鄰塞外煤都烏海市,處於華北與西北的連接帶上。全市總面積6.4萬平方公里,轄四旗、二縣、一區,總人口176萬人。巴彥淖爾係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因境內有著名的淡水湖烏梁素海以及眾多的湖泊而得名。
巴彥淖爾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為90—300毫米,日照時數為3100—3300小時。陰山山脈呈東西橫貫中部,北部為廣闊的天然牧場,盛産牛、羊、駱駝及肉蓯蓉、發菜、黃芪等名貴特産品,年産絨毛8000多噸,二狼山白山羊絨在國內外久負盛名,有“纖維鑽石”“軟黃金”之美譽。南部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譽,耕地面積40萬公頃,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水利資源豐富,是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陰山山脈蘊藏著豐富的礦産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300多處62種,主要有硫、銅、鉛、煤、銀、稀土、石墨、鉻鐵、寶石等,富礦多,礦體厚,宜於開發。
巴彥淖爾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具有較好的投資環境,穩定寬鬆的投資政策和優質的服務體系。包蘭鐵路、110國道、拉丹高速公路和京呼銀蘭光纖通訊幹線橫穿全境,臨策鐵路已奠基開工,中蒙運煤鐵路即將修建,巴彥淖爾市內“橫五縱八”公路網基本形成;電話全部程控,電視電話系統全國聯網;電力供應充足,且電價低廉;國家一級陸路口岸甘其毛道口岸已成為中蒙陸路貿易的重要通道;巴彥淖爾經濟開發區(省級)已初具規模,總面積6900多畝。根據國家西部大開發有關優惠政策,市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同時成立了行政服務大廳,實行“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以“公開、透明、高效”的行政辦公方式,為廣大客商提供週到、快捷、細緻的服務。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我國確立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後,巴彥淖爾市依託豐富的農畜産品和礦産資源優勢,形成了絨毛、食品、化工、造紙、礦山開採和建材工業為主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和支柱産業。撤盟設市以來,市委、政府立足當地資源和區位優勢,確立了“一、二、三、五”發展戰略,即加快一個轉型(由農業主導型經濟向工業主導型經濟轉型),構建兩個基地(綠色農畜産品基地和有色金屬工業基地),打造三大支柱産業(農畜産品加工業,礦産工業,電力工業),強化五項保障措施(調整整合、開放突破、創新制度、優化環境、激活主體),再造巴彥淖爾市經濟發展新優勢,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2004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完成189.5億元,增長21.5%,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在2003年達到1000美元的基礎上,又突破了10000元人民幣大關。
財政收入完成了15.6億元,增長了49%。2005年,全年完成生産總值217.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0%,增速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是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份之一。其中,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66.40億元,增長17.2%;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83.56億元,增長39.1%;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67.07億元,增長15.2%。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32.1:34.9:33.0演進為30.6:38.5:30.9。産業結構實現歷史轉型。二産繼去年首次超過一産,又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27.5%,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一産和三産分別比上年下降1.5和2.1個百分點。全年人均生産總值達到12560元人民幣,(按現行匯率折算達到1533美元)比上年增加1856元人民幣。
2006年,市委一屆五次全委會議提出了“繼續加快推進一個轉型,進一步明確三個定位,突出抓好六個戰略重點”的發展戰略,並確定了“十一五”時期工業增長力爭保持40%左右的速度,到“十一五”末,在三次産業充分發展的前提下,農業比重調到15%以下,工業比重調到45%以上,跨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目標。
責編:多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