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0日 14:21 來源:
專題:第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內蒙古行
【土地資源】內蒙古自治區土地總面積為118.3萬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積為709.1萬公頃,森林面積1866.6萬公頃,草原總面積8 666.7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73.3%;淡水總面積85.7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0.7%。從內蒙古自治區土地利用狀況看,林牧用地是全區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兩者佔土地總面積的85%以上。內蒙古自治區可利用耕地709.1萬公頃,人均佔有0.36公頃,是全國人均耕地的4倍。
【草場資源】內蒙古天然草場面積遼闊, 是國內重要的畜牧業生産基地。草原總面積達8 666.7萬公頃,佔全國草原總面積21. 7%,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達6 800萬公頃,約佔內蒙古總土地面積的60%。內蒙古現有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和烏拉特6個著名大草原,生長有1 000多種飼用植物,飼用價值高、適口性強的有100多種,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無芝雀麥、披鹼草、野燕麥、黃花苜蓿、山野豌豆、野車軸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適於飼養牲畜。從類型上看,內蒙古東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質肥沃, 降水充沛,牧草種類繁多,具有優質高産的特點,適宜於飼養大畜,特別是養牛;內蒙古中部和南部的乾旱草原降水較為充足,牧草種類、密度和産量雖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營養,適口性強,適於飼養馬、牛、羊等各種牲畜,特別宜於放羊;陰山北部和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氣候乾燥,牧草種類貧乏,産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是小畜的優良放牧場地;內蒙古最西部的荒漠牧草稀疏且産量低,但氣候溫和,牧草具有帶刺、含鹽、灰分高的特點,很適宜發展駱駝。美的草原孕育出豐富的畜種,內蒙古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馬、草原紅牛、烏珠穆沁肥尾羊、敖漢細毛羊、鄂爾多斯細毛羊、阿爾巴斯白山羊等優良畜種,在區內外聞名遐邇,毛皮肉等畜産品在國內外也佔有重要地位。據1985年內蒙古草原勘測設計院對全區載畜量普自治區適宜載畜量為5 475.05萬個綿羊單位,實際為5 576.85萬個綿羊單位,超載量為101.8萬個綿羊單位。由於近年來草場退化,草原的適宜載畜量有所下降。按1970年不變價格計算,自治區畜牧業總産值1980年為8.09億元,佔當年農業總産值的34.2%。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當年牧業總産值為5.3億元,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為32.l%;1995年,牧業總産值為76.03億元,佔當年農業總産值比重的36.5%。1995年較1990年增長0.4倍,年均遞增7.5%。
【水資源】自治區地表水有黃河、西遼河、嫩江、額爾古納河4個外流水系,流域面積為52.2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673億立方米。內流水系有烏拉蓋河、塔布河2個水系,流域面積22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9.6億立方米。全區地下水分佈比較廣泛,主要類型有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據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勘測設計院估算,自治區草原地下水補給量為97.6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27.5億立方米,東部多於西部,山地丘陵多於高原。自治區的天然降水量在100~450毫米之間,由東向西遞減,其中額濟納旗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降雨量多集中在7~9月份,佔全年降水總量的60~70%。
【礦産資源】內蒙古的地下礦藏富集,已發現的有120多種,探明儲量的78種。其中有42種礦儲量居全國前10位,22種列前3位,7種居全國之首。特別是煤炭處於國內北方露天礦群的集中地帶,儲量極其豐富。現已查明含煤面積達10多萬平方公里,累計探明儲量2 400億噸,佔全國探明儲量的25%以上,居全國第二位。遠景儲量12 000億噸,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中儲量在百億噸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5處,大部分煤田地質構造簡單,厚度大,埋藏淺,煤層穩定,易於露天開採,而且煤種質量優良,種類齊全。東勝煤田的精煤是不用洗的天然優質動力煤,可與國際標準煤媲美,經濟價值很高,已探明儲量927.7億噸。鄂爾多斯煨炭是造氣和製作水煤漿的優質工業用煤。準格爾煤田探明儲量259億噸,發熱量達7 470千卡/千克。內蒙古石油、天然氣的蘊藏量也十分可觀,已探明13個大油氣田,預測石油總資源量為20~30億噸,天然氣為2 700~10 000億立方米,世界級的大油氣III--陜甘寧油氣田的主體就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盆地。黑色金屬礦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鐵、錳、鉻等多種。鐵礦産地63處,其中大中型礦床15處,保有儲量居全國第9位。有色金屬礦産探明儲量居全國前5位的礦種為鋅、鉛、錫、鉍,居第7至第10位的是銅、鎢、鉬、鋁土、鎳、鈷等;礦産地128處,其中大中型礦床19處,主要分佈在巴彥淖爾盟狼山--渣爾泰山,集(寧) 二(連)鐵路線兩側,錫林郭勒盟東北部,赤峰市北部和呼倫貝爾盟北部。主要金礦床40處,大多數已開採利用。全區20多個旗縣生産黃金,其中敖漢旗、松山區、喀喇沁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和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年生産黃金超萬兩。自治區稀土資源得天獨厚,譽滿中外,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儲量佔全國的90%,居全國和世界首位。氧化鈮儲量佔全國的90%以上,僅次於巴西,居世界第二位;鈹、鉭、鈷的探明儲量分別居世界的第一、二位。非金屬礦産種類繁多,其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産有菱鎂礦、耐火粘土、藍晶石類物、白雲岩、石英砂岩、脈石英、石英岩、石炭岩、螢石、鑄型用砂、鑄型用粘土、鐵礬土等;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産有硫鐵礦、湖鹽、芒硝、天然鹼、電石灰岩、化肥用蛇紋岩、泥炭、鹽礦、溴礦、砷礦、硼礦等;以及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産3個大類,42個礦種,近200處礦産地。其中4種居全國首位,20種居全國前5位。據有關專家估算,內蒙古礦産儲量潛在價值(不含石油、天然氣)達13萬億元,居全國第3位,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
【煤炭資源】2001年,全區共發現煤田318處,累計探明保有儲量為2232.4億噸,僅次於山西省,居全國第2位;遠景儲量在12250億噸以上,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居全國第二位。全區有煤産地(煤田或煤礦區)140多處。內蒙古的煤炭資源不但儲量大,煤層厚,而且地質構造簡單,埋藏淺,易於露天開採。在全國開採的5大露天煤礦中,內蒙古境內有4個,即霍林河、伊敏河、元寶山、準格爾。內蒙古煤炭種類比較齊全,東勝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無煙煤,以質優著稱於世。煉焦煤比重小,僅佔總儲量的2.49%,主要集中在烏海、包頭市。無煙煤比重小,儲量也很集中,已探明儲量5.53億噸,佔全區煤炭總儲量的0.25%。探明儲量在100億噸以上的煤田主要有東勝煤田(探明儲量927.7多億噸)、準格爾煤田(探明儲量259億噸)、伊敏煤田(探明儲量126億噸)、霍林河煤田(探明儲量131億噸)、勝利煤田(探明儲量158億噸);儲量大於50億噸的煤田有白彥花、烏尼特、白音烏拉、扎賚諾爾、大雁、平莊、烏海、石拐、陳巴爾虎和呼和諾爾煤田。經初步測算,內蒙古煤炭資源的潛在價值為11.2萬億元,居各種礦産資源之首。
【森林資源】內蒙古自治區是國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區森林總面積約1866.7萬公頃,佔全國森林總面積的11%,居全國第1位。森林覆蓋率達14.8%,高於全國13.4%的水平。森林總蓄積量11.2億立方米,居全國第四位。樹木種類繁多,全區喬灌樹種達350多種,既有壽命長、材質堅硬的優良用材林樹種,又有耐旱耐風沙運作防護林的樹種,還有經濟樹種和列入國家保護的珍貴樹種。內蒙古森林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大興安嶺北部山地, 原始森林就佔全區林地面積的50%, 林木蓄積量佔全區林地活立木蓄積量的75%以上, 被譽為"祖國的綠色寶庫"。這裡盛産的興安落葉松、白樺、黑樺、色木等,均為著名的優質木材。 在罕山、陰山、賀蘭山等山地也生長着成片的天然次生林。 罕山地區的雲杉、油松、柞木、山楊林,大青山、烏拉山、蠻漢山的山楊、白樺林,賀蘭山的雲杉、松樹林以及大青溝闊葉林等,都是具有較高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珍貴樹種。人工林是內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僅在條件較好的平原區開展造林,而且深入河區、水土流失區及牧區進行造林。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等林種都得到較快發展。據1988年森林資源清查統計,全區人工林保存面積達237萬公頃,比解放前人工林面積增長52倍。特別是1978年開始進行的被譽為“綠色萬里長城”和“世界生態工程之最”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使自治區平原農區50%左右的農田實現林網化,牧區有35%的草庫倫得到林木保護。2001年,自治區的森林覆蓋率為14.8%。
責編:多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