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香港人為什麼“曬”不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5日 17:04 來源:

  過去在我的印象裏,香港人一直是臉黑的,因為粵種,膚色有歷史、有基因,更何況香港位列南中國,太陽毒,曬了太陽的臉怎麼會不黑?

  然而到了香港,我漸漸發現其實大部分香港人都不黑,男男女女,特別是一些富貴女人,個個臉上好靚,皮光肉嫩的讓人羨慕。這是怎麼回事呢?

  2004年我赴任香港,原本也是準備要曬黑了一張臉回家的,但是經過了一夏又一夏,我發現,自己的臉也沒有變黑。香港的太陽難道不曬人?當然不是——2005年9月12號,香港迪斯尼樂園開幕,我去現場報道,那天香港的天上就連一塊烏雲也沒有,我站在園子裏隨時準備直播,不敢長時間地躲到遮陽棚下,結果倆小時的曝曬,回到家,我的臉已經成了一張攤開的橘子皮。

  香港的太陽毒,香港人的臉卻不黑,這裡面的原因我沒有刻意地去尋找,但是心裏始終存著蹊蹺,直到偶然一次外出,才恍然大悟——

  那是個週日,我拜託老公照例陪我出去走走,因為想了解香港,週末就經常拽著他“到處亂走”。老公問“這次又要去哪兒”?我説:“不遠,就去中環。”香港中環至半山不是有條很著名的自動扶梯嗎?根據《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的記載,這條自動扶梯全長800米,可謂世界第一。內地人聽了也許都不信,扶梯不是平面運動,而是斜著上山、下山,從起點到終點,頭上都有蓋子,下雨淋不著,出了太陽也曬不著!

  “下雨淋不著,出了太陽也曬不著?”我的話剛一吐口,嘩地一下,芝麻開門,眼前閃過了一道幽光——對呀,很長時間都在求證“香港人為什麼‘曬’不黑”,其實答案不是就在身邊?香港人之所以“曬”不黑,因為他們根本用不著經常被太陽“曬”!

  從那以後,我開始注意香港的“橋”,更注意香港這個社會種種“人性化”的設施,結果首先發現香港的“天橋”已成為了這個城市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港、九都會區,面積僅佔全香港的十分之一,但是在這兩個區域居住的人口卻高達300萬,人們出行選擇最多的不是“上天”(天橋)就是“入地”(地道)。而2004年香港交通安全大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派出了300位市民由港島的“上環”步行至“灣仔”,中間大約要走的路程是4公里,參加者完全可以不過地面馬路,就利用人行天橋、地下隧道和人行路就能躲開太陽,走完全程。

  那天我拉老公出去嘗試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1993年建成,每天都要承載5萬人次的運輸量;起點是皇后大道中的“閣麟街”,終點是“半山”居住區,我們找到了“扶梯”的入口,一步踏上去,然後就由這條電動巨蟒緩緩地把我倆一截一截地往上運。

  “爬”到半途,我突然心生好奇,問老公:“唉,你説,這個扶梯,香港人為什麼要把它設計成一截一截的,不一氣通天?”老公説:“當然啦,香港的港島本身就是個海中之島,很多人住在山下,很多人住在山上,還有很多人住在山腰,‘自動扶梯’之所以‘人性’,就是因為它可以讓人從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方方便便地上來、下去。”“哦。”我被啟蒙了一次,低頭再去翻事先已經攥在手裏了的《扶梯介紹》,果然那上面有對市民的引導:“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由20條可以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梯和3條自動行人道組成,中途可達有香港著名古董一條街之稱的“荷李活道”和被遊客稱為“美食地球村”的“荷南美食區”,早6點至上午10點從山上往下行;上午10點至午夜12點從山下往上行……可見這條“電動巨蟒”最主要的功能不在旅遊,它是香港很重要的一條交通大動脈。而除了“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港島的西部還有另一條“上環至中環”的天橋,這座“橋”更大,如果算上旁支,整體長度竟然超過了3公里。憑藉著這條縱橫于香港心臟地帶、蜘網鋪陳的天橋,人們可以舒舒服服地自由抵達立法會、港交所、郵政局、銀行、保險公司、圖書館、體育館、電影院、大型商場以及好多好多的超市和便利店……

  難怪香港人一個個臉都不黑,因為有了戶外的保護,人們即使是在夏天的烈日裏出行,只要懂得“上天入地”,就幾乎淋不著雨,也曬不著太陽!

責編:嚴晉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