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3日 15:06 來源:
作者 長江
香港的教育體制和它的醫療體制一樣,乍聽起來一片高福利,金光大道、錦繡前程:小孩子在一生中有9年的時間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費基礎教育,高中和大學也只要付出18%的學費,其餘的82%都來自政府津貼。但是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人和這個體制一旦發生了千差萬別的黏合,故事也就來了,麻煩、抱怨也就來了——
到2005年底,香港總人口已經快溢滿700萬數字的大缸,然而和2004年人口增加了55100的情況相比,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這一年卻只有19000人,移民人數卻高達36100人。於是政府鼓勵育齡夫婦多生孩子,以改變目前香港已經進入新生嬰兒出生率最低谷的現狀。我看到這條消息,心裏真是油生不平:為什麼我這輩子正趕上內地實行計劃生育,夫妻二人只能生一個小孩兒;而香港對生孩子根本就沒有限制,人們可以敞開了肚皮,但是這裡的年輕人卻不願意多生?
有一天我送給好朋友一件小衣服,那是一件小童裝,我的女兒小的時候根本買不到這麼漂亮的衣服,現在能買到了,女兒卻已經長大成人,穿不上了,於是就忍不住喜歡買了一件送給她的女兒,順便我們也就議論開了為什麼有條件、政府又鼓勵,香港人卻不願意多要孩子的話題:“管他是男是女,多一個算一個,難道你不喜歡小孩兒嗎?”
“喜歡!”我的朋友來回翻看著那件小童裝,渾身母性。
我疑惑:“喜歡,那為什麼不生?”
朋友説:“生得了嗎?生得了,養不起!”
“養不起?”這話從何説起?
朋友儼然掀開了苦水之缸,一瓢瓢地往外舀:“香港雖然是一個高福利的社會,如果不計算其他的生活成本,單説教育,香港的公立學校實行9年免費義務制教育這不假,但是還有兩頭呢?香港沒有公立的幼稚園,大學也不是像內地那樣只要考過了錄取分數線,孩子就有學上,40%的考生還是進不去。而且香港的公立學校一般都比不上私立的學校質量好、有名氣,所以家長但凡有能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讀私立。這不,我這幾天就正忙著給女兒找幼稚園,一次面試,報名費就交了1000多,老師和孩子見面,聽説最多還只能安排10分鐘的時間,見了面如果沒有被錄取,報名費就當然打水漂,如果被錄取了,你知道以後每個月的學費是多少?3000多,校車費400元,而且孩子一天還只能在幼稚園裏待上3個小時。”
“是嗎?那你得有多少錢才能把女兒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一路私立地供下來?”
“400萬,你沒聽説香港有個著名的説法叫做‘養個女兒400萬’?所以説嘛,香港這幾年新生嬰兒大量減少,原因就是人們生得了,養不起!”
“那不讀私立,孩子從幼稚園一畢業,就直接把他送到政府的公立小學、中學,這不就可以大大地節省了成本?”我説。
朋友的臉還是不舒展:“你以為香港的公立小學好進?我是説‘好一點’的,香港的小學錄取學生,包括中學,基本上和內地的一樣,也是按照所住區域,然後加上報名次序等等條件打分、電腦派位。但是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擠進一間有名望的公立學校,也要絞盡腦汁。比如你知道香港不是沒有戶口簿制度嗎?那麼怎麼證明一個小孩家住何處?就得憑住址證明,這些‘住址證明’怎麼取得?你得真的住到那個地區,這樣一些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上一所選定的好學校,很早很早地就得在那所學校的附近租上一套房子,以後憑每個月的水、電費底單,拿這些給學校看。”
是嗎?我開始聞到了內地的某種氣味——
香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辦學形式歷來呈現多元化。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同時並存,這不僅使這個社會天然地架構起了教育的競爭平臺,同時也讓不同收入家庭的後代選擇學校就學只能“量入為出”。
過去我聽説香港很多人家把子女都送到了外國去讀大學,開始還以為這些父母一來是有錢,二來是看中了外國高校的影響與聲望。但是後來到了香港才知道,那些出國留學的孩子,有的家長是為了給孩子加大投資成本,為畢業以後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而“吐血”;但是另一些人就不同了,不排除根本在香港就考不上大學,或者考上了,一次次落入那40%的不幸的可能。
客觀地評價,香港的教育質量,尤其是像港大、中大這樣的知名大學,在國際舞臺上的實力、認可度都比內地各名校的排名要靠前,但是生源選擇一直範圍狹小,僅限于香港,已經成為軟肋。因此香港8所政府高校(到2006年年底增加到9所),從2002年開始都相繼在內地招收優質的高中畢業生,以促進來自不同教育體制下的生源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交流。
2006年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迎來了第一個高峰年:計劃招收1400名內地生,而報名的人數卻突破3萬,引致北大、清華等各名校陡升空前的壓力與危機感,香港本來那40%已經考上了大學,但由於位置有限卻進不了大學讀書的孩子和家長更是百上加千,無處泄憤。
百多年來香港歷史發展本來就是得益於中西方文化的交匯與碰撞,彈丸之地,資源匱乏,人才始終被政府視為可以依賴的最大資源。因此面對近幾年越來越嚴峻的社會競爭,香港的家長不能不意識到“望子成龍”必須從娃娃抓起,一個臺階都不能空踏。所以我的朋友寧肯放棄“多子多福”的晚年安樂,一個月也要拿出4000多塊把獨生女兒送進知名的國際幼稚園,然後再不惜血本地把女兒從小學、中學、大學一路艱難地“私”下去……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