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文明澆灌和諧之花 
———記田林縣潞城瑤族鄉宣傳文化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8日 16:16 來源:

    新華網廣西頻道3月27日電(陳志榮)被譽為“老山腳下一枝花”的田林縣潞城瑤族宣傳文化站,近年來大放異彩,連年被上級主管部門評為“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全縣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和試范點。

    近年來,潞城宣傳文化站創辦《春雨》文學社,積極舉辦墻板報、橫額、標語,舉辦文藝表演活動,做好圖書借閱服務,舉辦愛國主義影片、科技片、先進典型影片放映活動,開辦圖書講座、科技講座等多渠道、多形式,引導幹部群眾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自覺行動,積極把學習活動和體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確保幹部群眾時時都在學習中、活動中和組織中。從去年至今已舉辦了21期(次)理論學習班,共收到130份心得體會文章,其中有一篇題為《積極探索發展農村經濟的新路子,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文章,被選入《廣西黨建》作理論學習經驗交流的材料之一。全鄉平均每年訂有600多份報刊。圖書室、閱覽室堅持每天開放8小時,圖書借閱流量平均每天30多本(冊)。墻板報和圖片展每年辦15期以上,大中型體育活動6次。《春雨》文學社每年出版4期以上。教育性影片每年舉辦20多次播映活動。

    本著群眾文藝群眾辦的原則,潞城宣傳文化站採取了“搞活一點,以點帶面”的辦法,先後在潞城點籌集到13000多元,購買了服裝、道具、音響等有關設備,經過精心組織排練,邀請縣文化館以及其他各地老師指導,融入大量壯劇小品,收到良好效果。2002年潞城業餘壯劇團正式成立,有力打造田林縣一流業餘壯劇團。與此同時,已經丟荒或暫時停止的各鄉下業餘劇團、民族表演隊和各校園文藝隊進行組織、動員、輔導,特邀各兄弟鄉鎮較好的業餘劇團來表演,起到了互相交流和互相促進作用。

    2002年以來,潞城宣傳文化站以宣傳文化站為培訓中心,共開辦了30多期文藝及舞蹈培訓班。僅2003年,潞城鄉文藝表演團隊共演22場(次)。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潞城業餘壯劇團參加田林縣舉辦的文藝匯演中,奪得了5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的好成績,之後又被代表田林縣業餘文藝隊到樂業縣演出,4次對兄弟鄉鎮走訪慰問演出。三瑤村的瑤族銅鼓表演被納入廣西電視臺2004年4月《走進田林》節目的一個典型材料。

    加強文藝隊伍建設,保證文藝隊持續健康發展。潞城宣傳文化站根據業餘文藝隊的性質、特點,抓住年輕演員的性格特徵,針對潞城業餘壯劇團,採取了一些具有嘗試性和含金量的具體措施。如答應青年演員要求訂的報紙和雜誌,優惠光碟租金,村部和宣傳文化站分別贈送他們每人兩套籃球服,成立球隊,成功地把球隊與文藝隊有機地結合起來,給文藝隊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並利用現代先進科技進步,投資6000元,把所演的節目都拍攝刻錄成光碟,投放市場,一來提高了經濟和社會效益,二來給參演人員過把“銀屏”癮,使自己一夜之間成了“娛樂圈人”,諸多措施的實施,有效地穩定了人心,杜絕了“逃兵”。舞臺上、球場上,銀屏上成了他們展示自我的平臺。

    在文藝創作方面,潞城宣傳文化站在創作和收集劇本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文學觀和吸收國外好的文藝成果,創作始終根植於人民的歷史創造,根植于反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前進的步伐,根植于反映人民的精神風貌。現已存有16個劇目和小品。本站創辦的《春雨》文學社,已成功出版五期,印發240多份,推選7個作品投到各報刊雜誌社,有3個作品被採用,分別是黃慧經的《媽媽的衣槌聲》、陸光寧的《內疚》、黃紹文的《最後一堂課》。

    實施“星火計劃”,是潞城宣傳文化站把宣傳文化工作同切實服務群眾結合起來的具體體現。為農民朋友及時掌握到前沿的實用科技知識,了解和把握市場經濟動態、規律及其趨向,以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為切入點,以圖書館和《春雨》文學社為依託,積極開展如實用技術學習班、圖書介紹與講座、圖書下鄉、邀請農藝師授課、科技圖書免費借閱、召開讀者反饋會、配合政府和有關單位舉辦實用技術知識宣傳行動、科技資料印刷發放和幫助聯絡戶典型戶宣傳生産成果(做廣告和圖片展)等工作。

    近幾年來,潞城宣傳文化站平均每年舉辦了實用科技學習班13期(場),學員共1230人(次),科技影片播映15次,觀眾約600人(次),印發資料3720多份。科技圖書免費借閱的讀者數平均每年有200多人,邀請農藝師授課4次。還有在出版《春雨》時開設了“科技之窗”欄目,得到廣大群眾和讀者的好評和喜歡。

    “要致富,科技知識是開路”,已成為廣大群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在大家的一起努力和推動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在潞城宣傳文化站所有的讀者及聯絡戶中,不斷涌現出一大批依靠科技知識脫貧致富的典型戶。他們有的依靠種植養殖、有的從事修理工、有的做飲食服務、有的從事基建專業、有的從事運輸業等等,全鄉平均每人掌握兩種技術以上。例如,被稱為種植天才的黃玉忠,近幾年來,種起了山地“慶發”二號西瓜,年增收均3000多元,成功後,他得到本站提供的有關甜油桃的信息,頗感興趣,從2002年開始,又專攻甜油桃管理技術,經過艱苦探索和實踐,他種下的甜油桃果樹會聽話般地茁壯成長,喜獲豐收。如今樹上果滿枝頭,育苗基地一片一片綠油油。黃玉忠致富不忘眾鄉親,經我們提議,曾和宣傳文化站合作舉辦了6次西瓜和甜油桃種植管理技術培訓班。採取印發資料、錄像放映和實地指導等方法,深入淺出,言傳身教育,確保學員一學就會,一種就有收成。在他的帶動下,全鄉有卜肯、賴錦勝等17戶,靠種植山地“慶發”二號西瓜,平均每年增收1000多元,目前,他正傳授新興市場的甜油桃種植技術,我們也做成圖片展,竭盡全力開展宣傳。相信這種香甜爽口、鮮艷奪目,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稀世珍果,一旦得到推廣,將有好多農戶受益。

    潞城宣傳文化站忠實讀者黃京毅,三年來辦起了養魚項目,由於缺乏技術和解決問題方法,管理不不善,導致産量不高,一年到頭只收幾百元,打算不再堅持下去。工作人員立即跟他談心,引導,建議他多學有關技術,經常給他播放養魚碟片,視讀結合,並介紹給他認識有經驗的農民,經他刻苦專研,終於從養魚缺少技術的糊筒裏走出一條光明大道。去年,僅這個項目就收入近萬元,像這樣得到本站提供的科技資料實踐到生産上喜獲豐收的讀者及典型戶在全鄉比比皆是。

    為加強“以文補文”工作,增強造血功能,潞城宣傳文化站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實際情況,儘量發揮自身優勢。自從宣傳文化站建成以來,先後經營錄像放映、承包街道環衛、《右江日報》投遞工、光碟出租、門面出租等。現在還在做發報紙、光碟出租和門面出租,年均收入5600多元。這些收入分別開支在工作人員生活費、建站時欠的債務、文體活動、文藝建設、辦公費用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近年來,本站購買了電熱水壺、手提式錄放機、電風扇2台、球隊服裝16套、麥克風一對、更新攻放機、音箱、還有每年給各村屯文藝隊購買化粧品等,真正為群眾從事文化學習活動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宣傳文化站的社會地位,樹立了良好形象。

    潞城宣傳文化站幹部職工甘與農民們建立布衣之交,盡職盡責,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把致富的金鎖匙送到農民手中,把致富的金種子播撒到農民的心坎裏。每次下點工作,從不拿不吃群眾的,有時幫他們宣傳生産成果的膠卷、紙張等費用,站裏有的就幫他們墊支。以書為媒,以宣傳文化站為依靠,為千家萬戶,拉近了與農民之間的關係,不是兄弟姐妹,勝是兄弟姐妹,同時起到了黨群關係的橋梁作用。勤勞憨厚的農民們常常説了這樣一句樸實的話:“有宣傳文化站真方便,這是我們的福氣”。(完)(本文圖片由新華社廣西分社陳志榮 攝)
 

責編:何偉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