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1日 22:54 來源:
來源:《環球時報》
本報駐韓國、日本特約記者 任思明 龍雲 本報記者 李宏偉
境外對中國建造航空母艦的傳言星期三突然“升級”。當天出版的《韓民族報》宣稱,中國不僅在建造普通航母,而且“準備建造核動力航母”。該消息立即被日本共同社等媒體轉引。在外界所有對中國軍事能力的猜測中,中國何時建造航母一直是最大的興趣點,但是“核動力航母”的説法過去還幾乎沒有出現過。對於造航母,中國國防科工委發言人黃強1月8日曾有權威表態:“中國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但具體什麼時候製造目前還沒有定。”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3月16日也對此作出正面回應:中國正在研究建造航母,立足於自己製造,“我們不存在舊的航母”,一切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除此之外中國官方沒有發佈更多消息,而所有的具體時間表、航母的規模似乎都是媒體通過非正式途徑的捕風捉影。
2020年,核動力航母?
韓國《韓民族報》28日報道稱,韓國一位“精通中國軍事問題”的消息靈通人士向該媒體披露:中國在建造4.8萬噸級常規動力航母的同時,正準備建造排水量接近美國最新型核動力航母“裏根”號的9.3萬噸級超大型核動力航母,並將在2020年完成這一建造任務。
韓媒體的報道稱,中國的核動力航母將以前蘇聯未完工的“烏裏揚諾夫級”核動力航母為模版,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除此以外,報道還“拓展”了中國的研究方向:中國正在推進防空驅逐艦、反潛驅逐艦的研發建造,全力推進以航母為中心的戰鬥艦隊組建工作。
韓媒體的這篇報道甚至也為中國找了建核航母的理由——“突破美日海上封鎖線”。文章稱,中國一直在討論造航母的必要性。美軍在美日控制的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構成的第一島鏈上,構建了由海底音響探測網、反潛巡邏機、反潛驅逐艦和潛艇組成的強大反潛系統,一旦中國核潛艇跨過第一島鏈,就會被美潛艇和反潛機跟蹤。如果爆發核戰爭,中國核潛艇在發射導彈前就有可能被摧毀。文章有鼻子有眼地宣稱,出於這些原因,“航母擁有論”在中國得勢。
關於中國軍力傳聞很多
《韓民族報》的消息出來後,28日當天迅速被日本共同社、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轉引,引來頗多關注。
近期有關中國軍力的傳聞不斷,如“中國潛艇巧遇美國航母”,“中國陸基激光射盲美國衛星”,“中國殲10戰機性能堪比美F16”。本月初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又出最新報告,稱中國正在進行裝備遠程彈道導彈的核潛艇試驗,這將使中國核潛艇在海中潛伏的時間延長,“為中國提供現代化的、強有力的海基核威懾力”。如今,又出現中國計劃在2020年造出大型核動力航母的消息。這些傳聞涉及的領域無所不包,從太空到天空再到海洋,從導彈到潛艇再到航母,再加上對中國軍費説來説去,這些話題總體上在西方對華報道中佔據了相當比重,無形中增加了中國形象的“軍事色彩”。
美國政界軍界在談到中國軍事時雖口徑不一,但總的看,他們就這個話題談得過多。美國副總統切尼、新防長蓋茨近期都在不同場合對中國軍力增長表達憂慮,新任國家情報局長麥克奈爾説“中國不僅現在是威脅,將來也會是威脅”。3月23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在美國駐華使館的新聞會上又對中國的軍力顯得很放心。在談到中國軍事威脅時他説:“我認為所謂威脅有兩個部分:一是能力,二是意圖。美國和中國的軍隊都有很強的能力。兩國沒有攻擊對方的意圖。因此我們都不是對方的威脅。”次日,在參觀過解放軍設施後,佩斯又説訪問加深了他的看法,中國軍隊是“世界級”的。可是,美新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又説:“中國作為一個軍事大國要趕上美國還差得很遠,五角大樓會與中國人進行軍事演習,弄清他們的意圖、戰術和戰略。他們在有限的領域裏提供了戰鬥效率,但論總體地位,他們想要和美國相當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這樣一會説中國軍力有威脅,一會又説中國軍事“小兒科”。全世界跟著一頭霧水。
亂猜中國有原因
中國一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軍事傳聞之所以這麼多,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有很多人對中國軍事確實不了解,而中國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崛起中大國,關於它的一切都能引起人的興趣,軍事就更不用提了,任何一個關於中國的軍事傳聞都會引人注目,所以關於中國軍事的傳聞才會一直“高燒不退”。第二,一些人亂評亂傳中國軍事,是出於他們在本國的政治需要。需要迎合本國反華派或把國內矛盾引向國外時,就把中國説成青面獠牙,把中國當作靶子;不需要中國這個議題時,就把中國説得不堪一擊。第三,還有一些人對中國的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看不順眼。他們放出各種傳聞,製造“中國威脅論”,破壞中國的國際形象,這樣來牽制中國發展。
在這位專家看來,對於後兩種情況,根本不需要理會;對於第一種情況,隨著中國逐漸增大軍事透明度,積極對外界解釋自己的意圖和進程,只要假以時日,不理解就會消失。但是,中國也不要指望在這個多元的世界裏獲得所有人的肯定,從某種意義上講,引來種種不實的傳聞也算是中國在崛起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來源:《環球時報》 ( 2007-03-29 第02版 )
責編:多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