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0日 09:59 來源:外交部網站
【國 名】 南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
【面 積】 1219090平方公里。
【人 口】 4690萬(截止2005年6月,南非國家統計局)。分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亞裔四大種族,分別佔總人口的79.4%、9.3%、8.8%和2.5%。黑人主要有祖魯、科薩、斯威士、茨瓦納、北索托、南索托、聰加、文達、恩德貝萊9個部族,主要使用班圖語。白人主要是荷蘭血統的阿非利卡人(約佔57%)和英國血統的白人(約佔39%),語言為阿非利卡語和英語。有色人是殖民時期白人、土著人和奴隸的混血人後裔,主要使用阿非利卡語。亞裔人主要是印度人(約佔99%)和華人。有11種官方語言,英語和阿非利卡語為通用語言。白人、大多數有色人和60%的黑人信奉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亞裔人約60%信奉印度教,20%信奉伊斯蘭教;部分黑人信奉原始宗教。
【首 都】 比勒陀利亞( Pretoria ) 為行政首都,人口約200萬;開普敦(Cape Town)為立法首都,人口約290萬;布隆方丹(Bloemfontein)為司法首都,人口約65萬(2001年南非人口普查數據)。
【國家元首】 總統塔博 姆貝基( Thabo Mbeki ),1999年6月16日就職,2004年4月蟬聯,任期至2009年4月。
【重大節日】 新年(1月1日);人權日(3月21日);耶酥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復活節(每年過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五至下星期一);家庭日(復活節後的星期一);自由日(4月27日);勞動節(5月1日);青年節(6月16日);婦女節(8月9日);傳統節(9月24日);和解日(12月16日);聖誕節(12月25日);友好日(12月26日)
【簡 況】 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北鄰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東、南、西三面瀕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岸線長3000公里。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夏季最高氣溫為32-38 C,冬季最低氣溫為-10--12 C。
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後來南遷的班圖人。17世紀後,荷蘭人、英國人相繼入侵並不斷將殖民地向內地推進。19世紀中葉,白人統治者建立起四個政治實體:兩個英國殖民地,即開普、納塔爾殖民地;兩個布爾人共和國,即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1899-1902年英布戰爭以英國人艱難取勝告終。1910年四個政權合併為“南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南非當局長期在國內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鎮壓南非人民的反抗鬥爭,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1961年5月31日退出英聯邦,成立南非共和國。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國民黨領袖和總統後,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對黑人解放組織的禁令並釋放曼德拉等人。1991年,非國大、南非政府、國民黨等19方就政治解決南非問題舉行多黨談判,並於1993年就政治過渡安排達成協定。1994年4-5月,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大選,以非國大為首的非國大、南非共産黨、南非工會大會三方聯盟以62.65%的多數獲勝,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非國大、國民黨、因卡塔自由黨組成民族團結政府。
【政 治】 以非國大為主體的民族團結政府奉行和解、穩定、發展的政策,妥善處理種族矛盾,全面推行社會變革,實施“重建與發展計劃”、“提高黑人經濟實力”戰略和“肯定行動”,努力提高黑人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順利實現由白人政權向多種族聯合政權的平穩過渡。1996年國民黨退出民族團結政府,非國大基本實現單獨執政。
2005年6月,副總統雅各布?祖馬因涉嫌受賄被解除職務,姆貝基任命努卡(原礦能部長)為副總統,並微調內閣。努卡是南非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8月,南第二大反對黨因卡塔自由黨前全國主席退黨,另組全國民主大會黨,因卡塔自由黨實力受到重創。9月,新一輪全國和省級議會轉黨實施,非國大成為最大贏家,議席增至293席,執政黨和反對黨在南議會中的力量對比更加懸殊。
2006年3月,南非舉行第三次地方政府選舉,非國大獲得66%選票,贏得全國6大都市中的5個、231個地方市政府中的174個;民主聯盟得票16%,獲開普敦執政權。
【憲 法】 1994年臨時憲法是南非歷史上第一部體現種族平等的憲法。1996年,在臨時憲法的基礎上起草的新憲法被正式批准,並於1997年起開始分階段實施。新憲法保留了臨時憲法中的權利法案、三權分立系統、聯邦制政府管理體制和現行司法體系的重大制憲原則和內容, 對臨時憲法做的主要修改是,1999年大選後,各政黨按比例分享權力改為由大選中的多數黨執政。
【議 會】 實行兩院制,分為國民議會和全國省級事務委員會,任期均5年。國民議會共設400個議席,200個席位通過全國大選産生,另200個席位由省級選舉産生。2002年底至2003年初,非國大先後在地方、省、全國議會中實施《議員轉黨法》,該法允許議員改換黨籍後保留議員資格。2004年4月14日,南非舉行第三次民主選舉,産生新一屆議會。非國大獲超過2/3多數議席,掌握立法、修憲主導權。國民議會議席分佈情況為:非國大293席,民主聯盟47席,因卡塔自由黨23席,聯合民主運動6席,獨立民主黨5席,非洲基督教民主黨4席,其餘席位由自由陣線等政黨佔有。國民議會議長巴萊卡 姆貝特(Baleka Mbete,非國大,女)。全國省級事務委員會(前身為參議院)共90名代表,每省10名代表,其中6名為常任代表,省長等4人為特別代表,全國省級事務委員會主席姆寧瓦•約翰尼斯•馬赫蘭古(Mninwa Johannes Mahlangu,非國大)。
【政 府】 分為中央、省和地方三級。本屆政府于2004年4月28日組成,任期5年。實行總統制,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及28位部長組成,其中非國大部長26名。內閣成員名單如下(上屆內閣留任成員譯名以新譯名為準):總統塔博 姆貝基,副總統菲姆齊萊 姆蘭博-努卡(Phumzile Mlambo-Ngcuka,女),總統府部長埃索普 帕哈德(Essop Pahad),外交部長恩科薩扎娜 德拉米尼 祖馬(Nkosazana Dlamini Zuma,女),國防部長莫修瓦 傑勒德 帕特裏克 萊科塔(Mosiuoa Gerard Patrick Lekota),公安部長查爾斯 恩卡庫拉(Charles Nquakula),情報部長羅納德 龍尼 卡斯裏爾斯(Ronald Ronnie Kasrils),財政部長特雷弗 曼紐爾(Trevor Manuel),貿工部長曼迪西 姆帕赫盧瓦(Mandisi Mpahlwa),內政部長諾西維韋 馬皮薩-恩卡庫拉(Nosiviwe Mapisa-Nqakula,女),農業和土地事務部長露露 克辛瓜納(Lulu Xingwana),礦業和能源事務部長布伊 松吉卡(Buyi Sonjica,女),國有企業部長艾歷克 歐文(Alec Erwin),環境及旅遊事務部長馬蒂納斯 范斯卡爾奎克(Marthinus Van Schalkwyk,新國民黨),文藝部長帕洛 喬丹(Pallo Jordan),科技部長莫西布迪 曼蓋納(Mosibudi Mangena,阿扎尼亞人民組織),衛生部長曼托 查巴拉拉-姆西曼(Manto Tshabalala-Msimang,女),公共工程部長托科 迪迪扎(Thoko Didiza,女),司法及憲法發展部長布麗奇特 馬班德拉(Bridgette Mabandla,女),勞工部長曼巴蒂西 姆德拉德拉納(Membathisi Mdladlana),通信部長艾維 馬採佩-卡薩布裏(Ivy Matsepe-Casaburri,女),省及地方政府事務部長悉尼 穆法馬迪(Sydney Mufamadi)等,運輸部長傑夫 拉德貝(Jeff Radebe),公職及行政事務部長傑拉爾丁 弗雷澤-莫萊凱蒂(Geraldine Fraser-Moleketi,女),獄政部長恩孔德 鮑爾弗(Ngconde Balfour),社會發展部長佐拉 斯奎伊亞(Zola Skweyiya),教育部長娜萊迪 潘多爾(Naledi Pandor,女),住房部長琳迪韋 西蘇魯(Lindiwe Sisulu,女),體育和娛樂部長馬肯凱西 斯托菲萊(Makenkesi Stofile),水利和林業部長琳迪韋 貝妮迪克塔 亨德里克斯(Lindiwe Benedicta Hendricks,女)。
【行政區劃】 全國共劃為九個省,設有284個地方政府,包括6個大都市、47個地區委員會和231個地方委員會。 2002年6月,北方省改名為林波波省(LIMPOPO)。各省有立法、任免公務人員的權力,負責本省經濟、財政、稅收等事務。
【司法機構】 由憲法法院、最高上訴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等組成。憲法法院院長亞瑟 查斯卡爾森(Arthur Chaskalson)。最高上訴法院院長豪伊(C T Howie)
【政 黨】 實行多黨制。國民議會現有17個政黨。
(1)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of South Africa):簡稱非國大,主要執政黨,最大的黑人民族主義政黨。主張建立統一、民主和種族平等的南非,領導了南非反種族主義鬥爭。創立於1912年,1925年改現名,目前有成員約44萬。曾長期主張非暴力鬥爭。1960年被南非當局宣佈為“非法”組織,主要領導人流亡國外。1961年決定開展武裝鬥爭,成立名為“民族之矛”的軍事組織,曼德拉任總司令。1962年,曼德拉等人被捕。非國大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堅持鬥爭,獲得國內外的廣泛同情和支持,逐漸成為南非影響最大的黑人解放組織。80年代後調整鬥爭策略,確定政治解決南非問題和靈活處理制憲談判的戰略,在南非平穩過渡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994年4月成為執政黨。1997年12月舉行第50次全國代表大會,曼德拉辭去主席職務,選舉産生以姆貝基為首的新的領導集體。在1999年6月南非第二次大選中再次獲勝,繼續執政。在9省地方選舉中贏得7省絕對多數,並與因卡塔自由黨在誇祖魯/納塔爾省聯合執政。2000年12月新南非第二次地方政府選舉中,在約翰內斯堡等5個大都市的170個地方政府中獲多數。2002年12月舉行第51次全國代表大會,姆貝基蟬聯領袖。副領袖雅各布 祖馬,全國主席帕特裏克 勒科塔,總書記卡萊馬 莫特蘭蒂(Kgalema Motlanthe)。在2004年第三次民主選舉中,非國大獲69.68%選票,以超過2/3的絕對優勢獲勝,在9省地方選舉中贏得7省2/3多數,並與新國民黨和因卡塔自由黨分別在西開普省和誇/納省聯合執政,實掌全國九省政權。2005年9月實施新一輪議會轉黨法後,非國大在國民議會的議席增至293席,在全國九省議會議席均達到或超過半數。
(2)民主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第一大反對黨。前身為民主黨,2000年6月與新國民黨合併後改為現名,主要成員為白人。主要代表英裔白人工商金融界利益。是白人“自由派”左翼政黨,主張廢除種族隔離,積極參與南非和平進程。2001年10月,新國民黨退出民主聯盟。為壯大力量,民盟實行戰略轉變,致力於建立包括黑人、白人黨員在內的人民黨。2003年9月,與黑人政黨因卡塔自由黨結成“變革聯盟”共同應對2004年大選,並在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得12.37%選票,50個議席。2005年新一輪議會轉黨法實施後,議會議席為47席。現民主聯盟主要由民主黨和部分原新國民黨成員組成,領袖托尼 利昂(Tony Leon)。
(3)因卡塔自由黨(Inkatha Freedom Party):以誇祖魯/納塔爾地區祖魯族為主的黑人民族主義政黨,反對黨。前身是“民族文化解放運動”,成立於1928年,1975年重建。1990年向所有種族開放,改為政黨並用現名。自稱有成員220萬。以爭取黑人解放為宗旨,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南非問題。1994年4月在大選中得票率居第三位,進入民族團結政府。1996年後在誇祖魯/納塔爾省主政。1999年大選後繼續參加中央政府,與非國大在誇/納省聯合執政。2000年地方政府選舉中贏得36個地方政府多數。2003年9月與民主聯盟結成“變革聯盟”共同應對2004年大選,在大選中獲6.97%選票,28席。在其傳統勢力範圍誇/納省議會選舉中得票率降為36.87%,喪失該省第一大黨地位。2005年新一輪議會轉黨法實施後,議會議席為23席。領袖布特萊齊(Buthelezi)。
(4)南非共産黨(South African Communist Party):非國大重要政治盟友,“三方聯盟”之一。非國大領導層中近三分之一是南非共成員。1994年在非國大旗幟下參加大選並獲50余個議席,4人被任命為內閣部長。1999年大選獲得近80個議席,其中6人被委任內閣部長。1921年7月成立。1950年被南非當局宣佈為“非法”組織。1990年2月重新獲得合法地位。現有正式黨員3.5萬人。始終將實現共産主義作為其最終奮鬥目標,堅持“社會主義的工人階級政黨”性質,但認為南非基本上是一個經過特殊殖民主義發展的,依附性較強的資本主義社會,當前的任務仍是推進以黑人徹底解放為目標的民族民主革命。總書記布萊德 恩齊曼迪(Blade Nzimande)。
(5)聯合民主運動(United Democratic Movement):1997年9月成立,是由原新運動進程和全國協商論壇合併而成的跨種族政黨。1999年6月大選中成為第五大黨。2000年地方政府選舉中在1個地方政府獲多數。在2004年大選中獲得2.28%的選票,獲6議席,成為國民議會第四大政黨。其主要影響在東開普省的原特蘭斯凱“黑人家園”地區。領袖班圖 霍羅米薩(Bantubonke Holomisa)。
(6)新國民黨(New National Party):前身為國民黨,1998年9月改稱現名,並更換了新的黨旗和標誌。1914年成立,主要代表荷裔白人農牧場主和資産階級的利益。1948年至1994年4月期間單獨執政。曾長期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80年代中期後在南非人民長期鬥爭和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下,政策主張發生變化。1990年向所有種族開放,在南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1994年大選後作為第二大執政黨進入民族團結政府,1996年6月退出政府,成為最大反對黨。1997年,內部分化加劇,總書記梅耶退黨,德克勒克辭去領袖職務。該黨原行政主任馬蒂納斯 范斯卡爾奎克(Marthinus Van Schalkwyk)當選為國民黨第八任領袖。囿于種族隔離歷史包袱,在南非政壇影響日漸式微,1999年大選中淪為第四大黨,但憑藉其在西開普省有色人中的傳統影響,與民主黨聯手在西省繼續執政。2000年6月與原國民黨合併組成民主聯盟,2001年10月退出民盟,與非國大合作。在2004年大選中得票率僅1.65%,7個議席。在西開普省省級議會選舉中的得票率降為10.8%,喪失在該省的主政權。黨主席范斯卡爾奎克出任新內閣環境及旅遊事務部長。2004年8月,新國民黨宣佈與非國大合併。
(7)阿扎尼亞泛非主義者大會(Pan Africanist Congress of Azania):簡稱泛非大,黑人民族主義政黨。1959年4月由非國大內一部分反對奉行非暴力政策的成員組成。主張開展武裝鬥爭,推翻白人統治,實現非洲人的自決權,建立泛非社會主義民主國家。1960年被南非當局宣佈為“非法”組織,主要領導人流亡國外。1961年建立軍事組織“波戈”,開展武裝鬥爭。1990年恢複合法地位。1994年和1999年大選中得票率均不高。在2004年大選中僅獲得0.73%選票,3個議席。在城市青年和農村黑人激進組織中有些影響。主席斯坦利 莫霍巴(Stanley Mogoba)。
此外,其他政黨還有: 全國民主大會黨(National Democratic Convention)、獨立民主黨(Independent Democrats)、非洲基督教民主黨(African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自由陣線(Freedom Front)、聯合基督教民主黨(United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少數陣線(Minority Front)、阿扎尼亞人民組織(Azanian People’s Organization)等。
【重要人物】 塔博 姆貝基:總統,非國大領袖。1942年生於東開普省。1956年加入非國大青年團。非國大活動被禁止後流亡國外。後赴英國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67年起先後在非國大駐英國、博茨瓦納、斯威士蘭、尼日利亞等辦事處和讚比亞總部任職。1975年起歷任非國大全國執委,主席辦公室政治書記、新聞部主任、國際部主任。1989年率非國大代表團同南非政府舉行秘密談判。1993年起先後擔任非國大全國主席、副領袖,1997年當選為非國大領袖,2002年連任。1994年5月就任新南非第一副總統,1999年6月就任總統,2004年蟬聯。1993年5月作為非國大國際部主任訪華。1998年4月以副總統身份訪華。2001年12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菲姆齊萊 姆蘭博 努卡:副總統,女,非國大全國執委、工委。1955年生於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1981-83年在納塔爾當教師。1984-87年在日內瓦世界基督教會組織工作。1987-89年任開普敦開發機構負責人。1993-94年任開普敦一家服務公司管理顧問。1994年當選國民議會議員,任省務院公職特委會主任、兩院重建與發展規劃聯合委員會委員。1997年和2002年連選連任非國大全國執委,2003年當選非國大工委。1996-99年任貿工部副部長。1999年6月出任礦業及能源部長。2004年新內閣成立後留任。2006年6月被任命為副總統。1980年畢業于萊索托國立大學,2003年獲開普敦大學教育規劃和政策理論碩士學位。曾于2001年9月應國土資源部邀請訪華。
納爾遜 曼德拉:前任總統,非國大前任領袖,著名黑人領袖。1918年7月18日生於特蘭斯凱烏姆塔塔地區坦姆布族酋長家庭。從青年時代就投身於黑人解放事業,併為此放棄繼承酋長地位。1944年參加非國大,先後擔任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書記、全國主席、非國大副領袖。1961年參與創建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並任總司令,領導開展反對南非種族主義政權的武裝鬥爭。1962年6月被捕。1963年6月以“陰謀顛覆罪”被判處終身監禁。1990年2月11日獲釋,3月2日重新當選非國大副領袖。1991年7月當選領袖。積極推動南非問題的政治解決。1994年5月就任總統。1997年12月,辭去非國大領袖職務。1999年大選後退休。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會平坦》、《鬥爭是我的生命》等。1993年與當時的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分享諾貝爾和平獎。1992年10月和1999年5月兩次訪華。1998年7月與前莫桑比克總統遺孀結婚。
【經 濟】 南非屬於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産總值約佔全非國內生産總值近20%,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自然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産國之一。金融、法律體系比較完善,通訊、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良好。礦業、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是經濟四大支柱,深礦開採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水平、地區分佈不平衡,城鄉、黑白二元經濟特徵明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受國際制裁經濟出現衰退。新南非政府制定了“重建與發展計劃”(RDP),強調提高黑人社會、經濟地位。1996年推出“增長、就業、再分配”(GEAR)的宏觀經濟政策,旨在通過國有部門私有化、削減財政赤字、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促進出口、放鬆外匯管制、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等措施實現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逐步改變分配不合理的情況。姆貝基政府執行謹慎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逐步推動國有資産重組和私有化進程,推進勞動力市場和貿易領域的結構調整,適時增加社會服務投入。新南非經濟總體保持低速增長。2004年,全球經濟加快復蘇、國際市場需求上升以及國際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推動南外部經濟環境改善,降息效果顯著、政府增支計劃等刺激國內需求和消費增長,製造業復蘇進程加快,服務業增長勢頭良好,全年GDP增速達3.7%。2005年政府制定“南非加速和共享增長倡議”(ASGI),加快經濟增長,解決貧困失業等問題。全年GDP增長達4.9%。
國內生産總值(2005年):2400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2005年):5117美元。
國內生産總值年增長率(2005年):4.9%。
貨幣名稱:蘭特(Rand)1蘭特=100分(CENT)。
匯率(2005年平均值):1美元=6.36蘭特。
通貨膨脹率(2005年平均值):3.4%
官方失業率(2006年3月):26.7%。
(數據來源:南非統計局、南非儲備銀行、南非貿工部數據庫)
【資 源】 礦産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産有70余種。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鈦、硅鋁酸鹽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鋯居第二位,氟石、磷酸鹽居第三位,銻、鈾居第四位,煤、鑽石、鉛居第五位,鋅居第六位,鐵礦石居第九位,銅居第十三位。根據南非礦務局提供的數據,2003年已探明的礦藏儲量:黃金36000噸(佔世界總儲量的40.4%,下同),鉑族金屬70000噸(70%),錳40億噸(80%),釩1200萬噸(32.6%),蛭石1000萬噸(40%),鉻55億噸(72.4%),鈾29.8萬噸(1.6%),煤338.14億噸(3.7%),鐵礦石15億噸(0.9%),鈦2.44億噸(27.8%),鋯1400萬噸(17.4%),氟石8000萬噸(16.2%),磷酸鹽25億噸(5.0%),銻25萬噸(6.4%),鉛300萬噸(2.1%),鋅1500萬噸(3.3%),銅1300萬噸(2.0%)。
【工 業】製造業、建築業、能源業和礦業是南非工業四大部門。
製造業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主要産品有鋼鐵、金屬製品、化工、運輸設備、機器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鋼鐵工業是南非製造業的支柱,擁有六大鋼鐵聯合公司、130多家鋼鐵企業。近年來,紡織、服裝等缺乏競爭力的行業萎縮,汽車製造等新興出口産業發展較快。製造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近1/5,雇傭勞動力佔全國14.8%。2004年製造業增長4.2%。
1994-1999年,南非政府共籌集投入125億蘭特建設低造價住房,以緩解黑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但項目進展緩慢。近年來,受設備陳舊、技術工人嚴重缺乏、行業壟斷、世界經濟不景氣等因素影響,建築業日漸衰退。
能源業産值約佔南非國內總産值的15%。南非電力工業較發達,發電量佔全非洲的2/3,其中約92%為火力發電,為世界上電費最低的國家之一。2004年電力、燃料與水力部門産值294億蘭特。國營企業南非電力公司(ESKOM)是世界上第七大電力生産和第九大電力銷售企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幹冷發電站,供應南非95%和全非60%的用電量。2002年ESKOM銷電量1879億度。在開普敦附近建有非洲大陸唯一的核電站-科布爾(Koeberg)核電站,發電能力184.4萬千瓦。2003年天然氣産量93萬噸,冷凝液體燃料10.4萬噸。此外,南非薩索爾(SASOL)公司的煤合成燃油與天然氣合成燃油技術成熟。
南非礦業約三分之二為私營企業所控制,礦産品是出口的重要構成部分。礦業直接就業人口約42萬。2004年礦業産值875億蘭特,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7%。
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産國和出口國,黃金出口額佔全部對外出口額的三分之一。但近年來因國際市場黃金價格下跌、南非黃金開採成本上升等原因,鉑族金屬已逐漸取代黃金成為最主要的出口礦産品。南非還是世界第五大鑽石生産國,産量約佔世界的8.7%。南非德比爾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産和銷售公司,總資産200億美元,其營業額一度佔世界鑽石供應市場90%的份額,目前仍控制著世界粗鑽石貿易的60%。主要礦産品産量如下(單位:千噸):
1999
2000
2002
2003
鑽石(千克拉)
10024
10805
10900
11914
銅
144
137
130
121
鉻
6817
6898
6436
7405
鐵礦石
29507
33707
36000
38000
錳
3122
3635
3322
3501
黃金(噸)
451.2
430.9
398
373
煤
222271
224341
220000
239000
(資料來源:2005年南非經濟季評)
【農牧漁業】農業較發達。可耕地約佔土地面積的13%,但肥沃土地僅佔可耕地的22%。灌溉面積1300萬公頃。農業生産總值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3.5%,就業人數129萬,佔總就業人數的11.1%。農業生産受氣候變化影響明顯。玉米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2004年産量為831萬噸。農産品和農産品加工産品出口占非黃金出口收入中的30%。各類罐頭食品、煙、酒、咖啡和飲料暢銷海外。盛産花卉、水果,葡萄酒享有盛譽。主要農作物産量如下(單位:千噸):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玉米
11431
7772
10076
9705
8311
小麥
2428
2504
2293
1511
2050
甘蔗
23876
21157
23013
20419
19292
葡萄
1450
1324
1500
1641
1600
馬鈴薯
1594
1662
1456
1511
1574
柑橘
1118
1094
1082
1165
1160
(資料來源:2005年南非經濟季評)
畜牧業較發達。2003年南非各種生畜存欄數為,牛1353萬頭,綿羊2878萬頭,豬157萬頭,山羊660萬頭。所需肉類85%自給,15%從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斯威士蘭等鄰國,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及一些歐洲國家進口。
水産養殖業産量佔全非洲5%和世界的0.03%。南非商業捕撈船隊有各種船隻500多艘。全國約有2.8萬人從事海洋捕撈業。主要捕撈種類為淡菜、鱒魚、牡蠣和開普無須鱈。每年捕撈量約58萬噸,産值近20億蘭特。此外,南非養蜂業年産值約2000萬蘭特。
【旅遊業】旅遊業是南非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和就業部門。旅遊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7.1%左右。旅遊資源豐富,設施完善。有700多家大飯店,2800多家大小賓館、旅館及10000多家飯館。旅遊點主要集中于東北部和東、南沿海地區。生態旅遊與民俗旅遊是南非旅遊業兩大最主要的增長點。2004年到南非旅遊的外國遊客達680萬人次。但南非高犯罪率對充分挖掘其旅遊業潛力有較大負面影響。
【交通運輸】有非洲最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對本國以及鄰國的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以鐵路、公路為主,空運發展迅速。近年來加強了城鎮及經濟開發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航空、公路國營公司的私有化進程已邁入實質性階段。
鐵路:總長約3.41萬公里,其中1.82萬公里為電氣化鐵路,有電氣機車2000多輛。年度貨運量約1.75億噸。由比勒陀利亞駛往開普敦的豪華藍色客車享有國際聲譽。
公路:分為國家、省及地方三級。國家級公路9400公里。雙向高速公路1440公里,單向高速公路440公里,單向公路56967公里,收費公路2200公里。年客運量約450萬人次,貨運量310萬輛。
水運:海洋運輸業發達,與非洲以外國家貿易的99%要靠海運來完成,主要港口有開普敦、德班、東倫敦、伊麗莎白港、理查茲、薩爾達尼亞和莫瑟爾拜。有商船990艘,總噸位75.5萬噸。年港口吞吐量約為12億噸,2002年共處理集裝箱2520萬個。德班是非洲最繁忙的港口及最大的集裝箱集散地,年集裝箱處理量達120萬個。
空運:共有各類航運飛機5900多架,其中南非航空公司擁有包括30余架波音飛機和15架空中客車在內的各類民航機共48架,是世界最大的50家航空公司之一。現約有27個民航機場,其中11個是國際機場。每週有600多個國內航班和70多個國際航班,與非洲、歐洲、亞洲及中東、南美一些國家直接通航。主要國際機場有約翰內斯堡國際機場、德班國際機場和開普敦國際機場等。約翰內斯堡國際機場是非洲大陸最為繁忙的機場。
管道運輸:南非管道運輸網絡總長3000公里,輸送全國85%的石油加工産品,2001/2年度輸送液體燃料138億升。
【通訊網絡】南非電訊和信息技術産業發展較快,電信發展水平列世界第23位。共有530萬門固定電話,佔非洲的40%。移動電話用戶約1500萬。因特網用戶310萬。南非電信公司TELKOM是世界第28大電信公司;最大的兩家信息技術公司DIDATA和DATATEC已在英美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其衛星直播和網絡技術水平在世界上競爭力較強,南非多選公司(MIH)已壟斷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絕大部分衛星直播業務。軟體業也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財政金融】近年來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百萬蘭特)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2005
收入
248262
275745
300300
347900
支出
262674
291823
331700
368500
赤字或盈餘
-14412
-16077
-31400
-20600
2006年3月底,官方外匯儲備206.3億美元(不包括黃金),外債總額約462億美元。
南非儲備銀行(The South African Reserve Bank),係南中央銀行,始建於1920年,為股份有限銀行,除行長與副行長由政府任命外,享有很大的獨立決策權。總部設在比勒陀利亞。2004年資産1302億蘭特。
截止2003年12月底,南非共有註冊銀行39家,包括15家外國銀行分行和2家互助銀行,此外,還有44家外國銀行在南非設有代表處。共設有8187個分支機構和代表處,雇傭113051名員工。其中最大的四家銀行是:
南非聯合銀行集團(Amalgamated Banks of South Africa Group Limited)是南非最大的銀行集團,總資産2690億蘭特(2003年3月),成立於1991年。
標準銀行集團(Standard Bank Group Ltd.),總資産275億美元,其前身為標準銀行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
第一蘭特控股有限公司(FirstRand Holdings Limited),成立於1998年。
萊利銀行(Nedcor Bank Ltd):總資産1640億蘭特。
以上四大銀行集團總資産約11010億蘭特,佔南非銀行業總資産的82%。
【對外貿易】南非實行自由貿易制度,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創始會員國。歐盟與美國等是南非傳統的貿易夥伴,但近年與亞洲、中東等地區的貿易也在不斷增長。2005年出口額佔國民生産總值的22.9%。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出口額:
310
317
386
484
進口額:
258
270
353
485
(資料來源:2005年南非經濟季評)
出口産品有:黃金,金屬及金屬製品,鑽石,食品、飲料及煙草,機械及交通運輸設備等製成品。主要進口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化工産品,石油等。2005年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國為:日本、英國、美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比利時、中國、西班牙、斯威士蘭,前十大進口來源國為:德國、中國、美國、日本、英國、沙特阿拉伯、法國、伊朗、意大利和韓國。
【外國資本】自1994年大選後,南非由原先的資本凈流出國變為凈流入國。1994-2002年,南非吸引外資累計1290億蘭特。2003年外資凈流入634億蘭特。外資以證券資本為主,直接投資(FDI)較少。主要來自歐美,尤以歐洲為主。對南非累計投資額歐洲佔近70%,美洲佔近20%。英國是累計對南非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佔2/5左右。在南非擁有資産的外國公司投資大多集中于採礦、製造、金融、石油加工和銷售等部門。政府正在實施的國企重組計劃將有助於南非在今後吸引更多外國中長期直接投資資本。2005年南吸收外國直接和間接投資共505億蘭特,創十年來最高。
【人民生活】南非屬中等收入國家,但貧富極為懸殊,種族間收入差距明顯。2/3的國民收入集中在佔總人口20%的富人手中。南非政府1994年推出“重建與發展計劃”,計劃在五年內籌措375億蘭特,用於建造住房、水、電等設施和提供基礎醫療保健服務。1997年,制定“社會保障白皮書”,把扶貧和對老、殘、幼的扶助列為社會福利重點。2004年,人均國民總收入3630美元;平均壽命47.1歲;嬰兒死亡率5.2%;每10萬人有醫生443人;醫療衛生支出佔預算3.7%。艾滋病問題是目前南非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之一。
【軍事】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最高國防決策機構是國家安全委員會,下轄國防諮詢委員會和國防部。國防部長代表總統處理軍隊日常事務。國防軍司令主持全軍的作戰、指揮和軍事訓練等事務,由總統任命,平時對國防部長負責,戰時由總統直接領導。國防軍總司令西弗維 尼揚達(Siphiwe Nyanda)于1998年6月上任。南非國家安全部隊包括國防軍和警察部隊。國防軍的陸、海、空軍分別建於1912、1922和1920年。新南非將原種族隔離時期的國防軍同非國大、泛非大、前黑人家園民族解放組織的部分武裝進行合併整編,並確定其任務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履行國際義務,協助維護國內治安等。1997年,義務兵役制改為志願兵役制。近年不斷精兵減員,國防預算持續壓縮。現南非國防軍總兵力7.47萬人,其中陸軍約5.3萬人,海軍約5700人,空軍約1.1萬人,其餘為衛生部隊。國防軍總司令為西弗維 尼揚達(SIPHIWE NYANDA)。警察部隊12.9萬人。警察總監:傑基 塞萊比(JACKIE SELEBI)。2004年國防開支約32億美元,佔國民生産總值的1.5%。
【文化教育】因長期實行種族隔離的教育制度,黑人受教育機會遠遠低於白人。1995年1月,南非正式實施7至16歲兒童免費義務教育,並廢除了種族隔離時代的教科書。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著力對教學課程設置、教育資金籌措體系和高等教育體制進行改革。2004年成人識字率82%。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占總人口約8.4%。2003年教育預算經費690億蘭特,佔GDP的6%。著名的大學有:金山大學、南非大學、開普敦大學、祖魯蘭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等。
【新聞出版】定期出版的報刊數量居非洲之首。共有日報19種,週報10余種,另有200多種省和地方性報紙,800多種各類雜誌。發行量較大的有:《星期日時報》(英文)、《每日太陽報》(英文)、《報道報》(阿非利卡語)、《索韋託人報》(英文)、《城市報》(英文)、《星報》(英文)、《公民報》(英文)。其中《星期日時報》、《報道報》和《星期日獨立報》是全國性報紙。
南非通訊社(South Africa Press Association)是非政府、非贏利性的唯一全國性通訊社。南非廣播公司(SABC)下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廣播電臺用11種語言對國內進行22套節目的廣播,每週播音3492小時;用4種語言以“非洲頻道”名義對國外進行廣播,每週播音208小時。電視臺有6個頻道,其中3個官方頻道使用11種語言播放。M-NET是非洲最有影響力的收費電視頻道。
【對外關係】新南非奉行獨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張在尊重主權、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同一切國家保持和發展雙邊友好關係。反對單邊主義,倡導多邊主義,認為多邊主義有助於廣大發展中國家平等參與國際事務和維護自身利益。呼籲以聯合國等多邊國際機制為基礎建立“多邊治理體系”,制訂共同遵守的國際規則和公約。其外交政策六大支柱是:保證人權;在全世界促進自由、民主;尊重公正原則及國際法;維護世界和平,參加解決衝突的國際機制;在國際舞臺上維護非洲利益,促進相互依賴的世界。對外交往活躍,已同186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是聯合國、非盟、英聯邦等70多個國際組織成員國。積極參加聯合國人權、裁軍等領域的活動,是2004-2006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成員國。2004年成為泛非議會永久所在地和非洲聯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首任主席國,為2006年“77國集團+中國”輪值主席國。
關於全球化問題,南非認為21世紀最主要的發展趨勢是全球化;全球化包括兩個方面,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認為全球化進程已將國家主權的概念和實踐重新界定,主權的邊界已被後推。全球化進程基本由發達國家操縱,對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社會經濟産生負面影響。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窮國更難趕上世界發展步伐,從而面臨嚴峻的挑戰和現實危險。認為一國或某個國家集團主宰世界事務不符合國際潮流發展趨勢;廣大發展中國家應加強磋商與合作,採取共同行動,影響輿論和世界事務的決策,使世界的發展符合多數國家的利益。
關於南北關係問題,南非主張南北對話和建立夥伴關係。南方國家首先應加強團結,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建立強有力、全方位的合作關係。認為發達國家是發展中國家解決當前重要國際問題離不開的支持力量,加強與發達國家關係在發展中國家對外關係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支持發達國家減免最窮國債務的倡議,並要求其繼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和資本投入,擴大發展中國家産品的市場準入。
【與中國的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南非共和國自1998年1月1日建交,雙邊關係發展順利。2000年,兩國成立高級別國家雙邊委員會,迄今已舉行兩次雙邊委全體會議。2004年曾慶紅副主席訪問南非期間,雙方宣佈中南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兩國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05年,中南戰略夥伴關係穩步發展。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4月、7月和9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南非總統姆貝基分別在雅加達亞非峰會、蘇格蘭鷹谷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及紐約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期間會面,雙方高度評價中南戰略夥伴關係取得的新進展,並就進一步推動兩國關係發展達成重要共識。
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紐約出席第二屆世界議長大會期間,會見南非國民議會議長芭萊卡 姆貝特及全國省級事務委員會主席姆寧瓦 馬赫蘭古。雙方均表示希望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全面發展。同月,馬赫蘭古主席訪華,吳邦國委員長、賈慶林主席分別會見。
11月19-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率中共代表團訪問南非,分別會見南非總統、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領袖姆貝基、非國大總書記卡萊馬 莫特蘭蒂和南非共産黨總書記布萊德 恩齊曼迪等,表示中國共産黨願與非國大共同努力,不斷擴大和深化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實質性合作,努力充實兩國戰略夥伴關係。姆貝基説,非國大願將與中國共産黨的傳統友誼昇華為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全面合作,發展兩國間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戰略夥伴關係。
雙方其他副部級以上團組互訪增加,中方去訪主要有:農業部長杜青林、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呂國增及陜西省省長陳德銘、安徽省副省長任海深等。南非主要來訪有:財政部長特雷弗 曼紐爾、科技部長莫西布迪 曼蓋納、衛生部長曼托 姆西曼、教育部長娜萊迪 潘多爾、外交部副部長帕哈德、國防部副部長姆盧萊基 喬治、礦産和能源事務部副部長露露 克辛瓜納等。
此外,6月,中南國家雙邊委下設的防務分委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7月,兩國外交部首次外交政策磋商在比勒陀利亞舉行。4月,南非最大反對黨民主聯盟領袖托尼 利昂首次訪華。11月,南非傳統領袖祖魯王訪華。
經貿合作穩步發展。2005年,雙邊貿易額再創新高,並基本保持貿易平衡。南非連續11年成為中國在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兩國企業合作進一步擴大: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承包改造南非鋼鐵公司焦爐工程項目進展順利;南非米勒釀酒公司與華潤集團合作,收購安徽阜陽啤酒廠。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合作富有成效:南非斯泰倫布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漢語教學項目進展順利,學生已達150人;中方協助南非建立遠程醫療系統項目完成論證和籌建工作,第一套系統在南非國家信息技術署建成;中南第三次科技聯委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水利部與南非水利和農業部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南非共和國政府在水資源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2006年6月21至22日,應南非總統姆貝基邀請,國務院溫家寶對南非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溫總理與姆貝基總統舉行會談,並分別會見了副總統努卡、全國省級事務委員會主席馬赫蘭古,雙方就雙邊關係、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關於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合作綱要》等有關領域的合作文件。溫總理還會見了“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穆卡韋萊,出席了中國與南非商務合作論壇併發表重要演講。
7月16日,胡錦濤主席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期間會見了南非總統姆貝基。雙方就中南關係、中非關係、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八國集團峰會及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等問題交換了看法,達成了廣泛共識。
中國駐南非特命全權大使:劉貴今。館址:972 Pretorius Street,Arcadia0002,Pretoria.P.O. Box95764, Waterkloof 0145,Pretoria, SA. 電話:0027-12-3424194。傳真:0027-12-3424154。
中國駐約翰內斯堡總領事:唐慶恒。館址:Chinese Consulate-General, P.O.Box 413186,Craighall 2024, Johannesburg,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電話:0027-11-8849099。傳真:0027-11-7847241。
中國駐開普敦總領事:施偉強。館址:25, Rhodes Ave. Newlands, Cape Town, P.O.Box 3714, Cape Town 8000,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電話:0027-21-6740579。傳真:0027-21-6740583。
中國駐德班總領事:張連雲。館址:45 Stirling Crescent DurbanNorth,Durban4015,South Africa. 電話:0027-31-5634534。傳真:0027-31-5634827。
南非駐華大使:倪清閣。館址:北京東直門外大街5號。電話:010-65320171。傳真:010-65320177。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南非視非洲為其外交立足點,並將維護南部非洲地區安全與發展作為其外交首要考慮。積極倡導“非洲復興”,提出並積極推動“非洲發展新夥伴”(NEPAD)計劃。努力發揮地區大國作用,重視改善、加強與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等地區大國的關係,建立“國家雙邊委員會”;積極參與調解埃厄衝突及剛果(金)、剛果(布)、布隆迪、蘇丹、科摩羅、安哥拉等問題;強烈譴責以軍事政變方式更迭國家政權,推動非統首腦會議作出不接納非民選政府的決定;主張通過政治手段和平解決爭端。2005年,南非與非洲國家高層互訪頻繁,繼續支持剛果(金)和布隆迪和平民主進程,參與安哥拉和科摩羅戰後重建,調解科特迪瓦危機,鞏固蘇丹和平進程成果並幫其戰後重建;積極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尋求國際社會對非洲發展的支持。南非首次超過英國、美國,成為非洲國家外國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國。6月,世界經濟論壇第15屆非洲經濟峰會在南非召開。2006年2月、3月,姆貝基總統兩次訪問剛果(金),出席剛果(金)新憲法頒布暨新國旗、國徽宣佈儀式,與卡比拉總統共同主持南非-剛果(金)雙邊委第三次會議。4月,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中非總統博齊澤相繼對南非進行工作訪問。6月,姆貝基總統訪問莫桑比克,與莫桑比克總統格布扎共同主持南非-莫桑比克經濟論壇首腦會議。
【與歐洲的關係】南非與歐洲(主要是西歐、北歐國家)保持著良好的政治、經濟關係。歐盟是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投資國及援助方。南非對歐盟國家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35.6%,2003年雙邊貿易額達1937億蘭特。歐盟投資佔南非外來直接投資的一半以上。南非與歐盟簽有自由貿易協定。2004年4月,“南非-歐盟三駕馬車外長級會晤”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召開;11月,姆貝基總統率團訪問歐盟,就南非與歐盟加強經貿合作、“南非-歐盟貿易、發展與合作協議”(TDCA)實施前景、非洲形勢、中東和平進程、聯合國改革等議題交換了意見,同月,祖馬外長率團出席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南非-歐盟合作聯委會會議”,會議審議了TDCA的執行情況及南、歐在TDCA框架下的政治對話及經貿合作進展。南非與英國和德國建有高級別雙邊磋商機制,與法國建有“經貿聯委會”。2004年1月,德國總理施羅德訪南;2月瑞士外長雷伊訪南;3月、8月瑞典外交大臣弗雷瓦爾訪南;7月法國外長巴尼耶對南進行工作訪問;8月,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訪南,與祖馬外長共同主持第6屆“南-英雙邊論壇”會議。2005年1月,姆貝基赴瑞士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與德國總統施羅德、巴西總統盧拉、馬來西亞副總理拉扎克進行了雙邊會晤;2月,姆貝基總統對希臘進行國事訪問;5月,姆貝基總統訪問意大利;10月,荷蘭外交大臣博特訪南。11月,姆貝基總統赴德國參加德國總統與非洲領導人舉行的夥伴關係會議,姆貝基總統赴馬耳他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南非與瑞典召開國家雙邊委員會第四次會議。2006年3月,姆貝基總統相繼訪問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副首相瑪麗 哈尼訪問南非。5月23-24日,南非-英國雙邊論壇第7次會議在倫敦召開,24-25日,南非總統姆貝基對英國進行工作訪問,與布萊爾首相舉行會晤,30-31日,南非副總統努卡赴倫敦就南非經濟政策對英商界人士發表演講。
【同美國的關係】兩國關係密切。美國是南非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最大的投資來源國,2003年雙邊貿易額539億蘭特。1992年以來,美先後向南非提供各類援助近7億美元。雙方簽有“防禦互助條約”和軍事協定。布什政府上臺後,兩國以部長級“雙邊協調論壇”取代原副總統級的雙邊委員會。新南非誕生後,曼德拉總統和姆貝基總統曾分別訪問美國,克林頓總統、布什總統亦曾訪問南非。雙方已實現軍品貿易正常化。雙方簽署了關稅條約。美國同意向南非開放農産品市場。南非基本支持美國提出的“非洲經濟增長與貿易機會法案(AGOA)”。2003年,南在AGOA項下對美出口17億美元,是繼尼日利亞後,非洲第二大AGOA受惠國。2003、2004年,南連續兩年成為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非洲國家。2005年6月,姆貝基總統訪美;8月,南非與美國簽署協議,加入“非洲應急行動培訓和援助”,成為加入該項目的第13個非洲國家。2006年1月,南非外長祖馬訪美,並出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77國集團+中國”主席接任儀式。
【與俄羅斯的關係】1999年,曼德拉總統訪問俄羅斯,雙方簽署“南非、俄羅斯友好合作夥伴原則聲明”,從雙邊、地區和全球三方面規劃兩國未來關係發展方向。雙方還簽有軍事合作協議,建有雙邊經貿聯委會。2003年4月,金瓦拉議長率團訪俄。11月,祖馬外長訪俄,與俄外長共同主持第三屆“南、俄政府間經貿合作聯委會”。2004年1月,南俄關於國際聯合反恐的首次部長級磋商在開普敦舉行;11月,第4屆“南-俄政府間經貿合作委員會會議”在比勒陀利亞召開。2005年10月,祖馬外長率團訪問俄羅斯;11月,俄羅斯副外長訪問南非。
【與亞太、中東和拉美地區的關係】南非注意發展與亞洲、中東以及拉美國家的關係,合作領域不斷拓展。
日本與南非建有“日本-南非夥伴論壇”。兩國有傳統的貿易關係。日本是南非第四大貿易夥伴。2003年南日貿易額424億蘭特。日本是南非重要的投資國和援助國之一。1994年以來,日對南投資約5億美元。2003年9月,姆貝基總統赴東京出席第三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2006年4月,南非副總統努卡率團訪問日本、印度尼西亞,尋求兩國對南非新出臺的“加速和共享增長倡議”的支持。
1997年,南非與印度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兩國建有雙邊聯合委員會。印度是南非最大軍火出口國。2003年10月,姆貝基總統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9月,印度總統卡利姆訪南。2005年3月,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訪問南非,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副委員長楊亨燮率團訪南;4月姆貝基總統訪問印尼、新加坡,並與印尼總統蘇西洛共同主持亞非峰會,並與蘇西洛以亞非峰會兩主席身份共同簽署《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宣言》;7月,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訪南;9月,印尼副總統卡拉訪南;12月,副外長帕哈德赴印度與印度副外長辛格共同主持南非-印度部長聯合委員會第六次會議。
南非表示願意同所有中東地區國家平等發展和加強友好合作關係。南非與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國家在國防、能源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貿易不斷增長。關注中東和平進程,希望各方以“土地換和平”原則談判解決問題。譴責以色列在巴以衝突中濫用武力,殺害無辜的巴勒斯坦平民,要求儘快向衝突地區派遣國際觀察員部隊,並強烈要求以立即停止使用武力,遵循聯合國有關決議,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強烈批評美英對伊發動戰爭,認為伊戰是“對多邊主義的沉重打擊”,主張聯合國在伊戰後重建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
近年來,南非與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的貿易不斷增長,雙方簽有一系列雙邊協定。2000年12月,姆貝基總統訪問巴西,並出席第19屆“南方共同市場”峰會,與“南共市”6國領導人簽署了開啟自由貿易談判的框架協議,南非同時成為“南共市”的“聯絡國”。2003年6月,南非、巴西、印度三國成立“印度、巴西、南非對話論壇”(IBSA)。2005年3月,印度-巴西-南非對話論壇第二次部長級會議在南非舉行;6月,姆貝基總統對智利進行國事訪問,祖馬外長代表姆貝基總統出席“南方首腦會議”,推動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與合作;7月,姆貝基總統出席八國集團與南非、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8+5”)對話會及“八國與非洲”峰會;9月,祖馬外長率團訪問古巴。2006年1月,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訪問南非。3月,應南非總統姆貝基邀請,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與姆貝基總統就雙邊關係、巴以局勢、非洲熱點問題等廣泛議題交換了意見。3月,印度-巴西-南非對話論壇(IBSA)三邊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巴西舉行,決定於2006年9月13日在巴西召開IBSA峰會。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