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喀麥隆共和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0日 09:51 來源:外交部網站

【國  名】 喀麥隆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La R岢publique du Cameroun)。

  【面  積】 475650平方公里。 

  【人  口】 1632萬(2005年),人口增長率2.6%。約有200多個民族,主要有富爾貝族、巴米累克族、赤道班圖族(包括芳族和貝蒂族)、俾格米族、西北班圖族(包括杜阿拉族)。法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約有200種民族語言, 但均無文字。南部及沿海地區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佔40%);內地及邊遠地區信奉拜物教(佔40%);富爾貝族和西北部一些部族信奉伊斯蘭教(約佔全國人口的20%)。

  【首  都】 雅溫得(YAOUNDE),人口約160萬(2004年)。年均氣溫24.9℃,降雨量1299毫米,降雨期133天。

  【國家元首】 總統保羅比亞(Paul BIYA),1982年11月6日就任,1984、1988、1992、1997、2004年連任。

  【重要節日】 國慶節:5月20日;獨立紀念日:1月1日;統一紀念日:10月1日。

【簡  況】 位於非洲中西部,西南瀕幾內亞灣,西接尼日利亞,東北界乍得,東與中非共和國、剛果(布)為鄰,南與加蓬、赤道幾內亞毗連。海岸基準線長360公里。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區為赤道雨林氣候,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4-28℃。

公元前約五千年已有人類活動蹤跡。公元5世紀起外來部族大量遷入,並先後形成一些部落王國和部落聯盟國家。1884年成為德國的“保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喀東、西部分別被法、英軍隊佔領。1922年國際聯盟將東、西喀麥隆分交法、英“委任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將東、西喀分交法、英“託管”。1960年1月1日喀麥隆法託管區根據聯合國決議獨立,成立喀麥隆共和國,阿赫馬杜阿希喬出任總統。1961年2月,喀英託管區北部和南部分別舉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併入尼日利亞,10月1日南部與喀麥隆共和國合併,組成喀麥隆聯邦共和國。1972年5月20日,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取消聯邦制,成立中央集權的喀麥隆聯合共和國。1982年11月阿希喬辭職,保羅比亞繼任總統。1984年1月改國名為喀麥隆共和國。

【政  治】 比亞總統執政以來,實行“民族復興”綱領,主張“民主化和民族融合”,政局長期穩定。1990年12月實行多黨制。1992年舉行多黨立法選舉和總統選舉,比亞連任總統,組成以執政黨“喀麥隆人民民主聯盟”(簡稱人民盟)為主體的五黨聯合政府。1997年10月,比亞以92.57%的得票再度蟬聯總統。近年來,比亞總統加強政權建設,推行“良政”,加大反腐力度,強化社會治安,取得一定成效,喀政局繼續保持穩定。2004年10月11日,比亞以70.92%的得票第五次蟬聯總統。12月8日組成新政府。

  【憲  法】 現行憲法于1972年5月20日經公民投票通過。1975年5月、1983年11月、1984年1月、1988年3月、1991年4月和1996年1月6次修改。憲法規定,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有權任免總理和政府成員,頒布法律和法令,宣佈緊急狀態,必要時可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任期7年,可連任一屆。總統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務。總理是政府首腦,領導政府工作,負責執行法律,行使制定規章權,任命行政官員。

  【議  會】 憲法規定,立法權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行使。目前,參議院尚未成立。國民議會每年召開3次例會,主要討論和批准國家年度財政預算,審議和通過法律草案。議員由直接普選産生,任期5年。本屆國民議會于2002年6月選舉産生,任期5年,共有180個席位,由5黨組成。其中人民盟149席,社會民主陣線22席。 國民議會設議長1名、副議長6名。議長:卡瓦耶耶格賈布裏勒(Cavaye Yeguie DJIBRIL),係人民盟成員。

【政  府】 本屆政府于2004年12月8日組成,共60人。包括總理、副總理各1人、國務部長6名、部長33名、部長級代表9名和國務秘書10名。主要成員如下:總理伊諾尼埃弗拉伊姆(INONI EPHRAIM),副總理兼司法、掌璽國務部長阿馬杜阿裏(AMADOU ALI),國務部長、總統府秘書長阿坦加納梅巴拉讓-馬裏(ATANGANA MEBARA JEAN-MARIE),領土管理和權力下放國務部長馬拉法哈米杜亞雅(MARAFA HAMIDOU YAYA),文化國務部長奧約諾費迪南利奧波德(OYONO FERDINAND LEOPOLD),郵電國務部長貝洛布巴邁加裏(BELLO BOUBA MAIGARI),計劃、發展規劃和領土整治國務部長科多克奧古斯丁弗雷德里克(KODOCK AUGUSTIN FREDERIC),城市發展與住房國務部長萊凱內東法克(LEKENE DONFACK),對外關係部長洛朗埃索(LAURENT ESSO),總統府負責國防事務的部長級代表澤梅卡雷米(ZE MEKA REMY),總統府負責與議會關係的部長級代表奧沃納格雷瓜爾(OWONA GREGOIRE),總統府負責國家最高監察事務的部長級代表埃塔梅馬索馬達維德西格弗裏德(ETAME MASSOMA DAVID SIEGFRIED),交通部長達科萊戴薩拉(DAKOLE DAISSALA),農業與鄉村發展部長查塔特克洛貝爾(TCHATAT CLOBERT),經濟與財政部長阿巴阿巴波利卡普(ABAH ABAH POLYCARPE),基礎教育部長哈曼阿達馬(女)(HAMAN ADAMA),工業、礦業與技術開發部長薩萊夏爾(SALE CHARLES),就業與職業培訓部長佩雷韋扎沙裏耶(PEREVET ZACHARIE),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長恩基利羅貝爾(NKILI ROBERT),畜牧、漁業與畜産工業部長阿布巴卡裏薩爾基(ABOUBAKARI SARKI),青年部長阿杜姆加魯瓦(ADOUM GAROUA),運動與體育教育部長姆巴爾加姆博瓦菲利普(MBARGA MBOA PHILIPPE),公共衛生部長奧蓋納阿沃諾于爾班(OLANGUENA AWONO URBAIN),中等教育部長巴佩斯巴佩斯路易(BAPES BAPES LOUIS),環境與自然保護部長海萊皮埃爾(HELE PIERRE),公共工程部長奧庫達馬丁(OKOUDA MARTIN),能源與水資源部長西亞姆西韋阿方斯(SIYAM SIEWE ALPHONSE),旅遊部長巴巴哈馬杜(BABA HAMADOU),林業與動物資源部長埃貝阿舒希爾曼(EGBE ACHU HILMAN),地産與土地事務部長阿博戈恩科諾路易馬裏(ABOGO NKONO LOUIS MARIE),高等教育部長法姆恩東戈雅克(FAME NDONGO JACQUES),社會事務部長巴康姆博克卡特琳娜(BAKANG MBOCK CATHERINE),公職與行政改革部長阿馬馬阿馬馬邦雅曼(AMAMA AMAMA BENJAMIN),新聞部長穆科科姆邦喬皮埃爾(MOUKOKO MBONJO PIERRE),商務部長姆巴爾加阿坦加納呂克馬瓜爾(MBARGA ATANGANA LUC MAGOIRE),科研與革新部長楚恩特馬德萊娜(女)(TCHUENTE MADELEINE),中小企業、社會經濟與手工業部長梅森格阿沃姆貝爾納(MESSENGUE AVOM BERNARD),婦女與家庭事業促進部長邦巴克蘇姍(女)(BOMBAK SUZANNE),對外關係部負責與英聯邦關係的部長級代表恩迪翁恩古代約瑟夫(NDION NGUTE JOSEPH),對外關係部負責與伊斯蘭國家關係的部長級代表阿杜姆加爾古姆(ADOUM GARGOUM),計劃、發展規劃和領土整治部部長級代表賽義尼卡查拉(SEINI KACHALA),新聞部部長級代表門多澤熱爾韋(MENDO ZE GERVAIS),領土管理和權力下放部部長級代表埃杜埃馬紐埃爾(EDOU EMMANUEL),環境部部長級代表納納阿布巴卡爾賈洛(NANA ABOUBAKAR DJALLOH),司法部部長級代表坎托莫裏斯(KAMTO MAURICE),經濟與財政部負責預算的部長級代表恩古盧亨利(ENGOULOU HENRI),經濟與財政部負責計劃的部長級代表恩詹庫奧拉梅爾達尼埃爾(NJANKOUO LAMERE DANIEL),總統府特別事務部長哈馬杜穆斯塔法(HAMADOU MOUSTAPHA),總統府特別事務部長恩戈萊恩戈萊埃爾維斯(NGOLE NGOLE ELVIS),總統特別事務部長恩迪奧羅朱斯坦(NDIORO JUSTIN)等。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10個省(極北省、北部省、阿達馬瓦省、東部省、中部省、南部省、濱海省、西部省、西南省、西北省),58個州,268個區,54個縣。

【司法機構】 司法權由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各級法庭行使。總統任命法官。最高司法會議協助總統工作。最高法院院長阿列克西迪邦達姆埃爾(Alexis  DIPANDA MOUELLE),總檢察長馬丁利蘇克穆隆 (Martin RISSOUCK MOULONG)。

【政  黨】 截至2005年12月,共有184個政黨。主要政黨情況如下:

(1)喀麥隆人民民主聯盟(Rassemblement D岢mocratique du Peuple Camerounais - R.D.P.C.):前身是喀麥隆民族聯盟,1966年9月1日成立,1985年3月24日改稱現名。1990年12月前為唯一合法政黨和執政黨。該聯盟是“群眾性的政治組織”,總目標是建立一個以嚴格、講道德、自由和民主以及保證人民充分發展為基礎的“集體自由主義社會”。恪守的信條是“團結、進步、民主”。當前的任務是促進全國的團結和統一,發展經濟和文化,反對部族主義和宗教特權。1990年6月和1996年12月,人民盟分別舉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選舉産生了黨的領導機構。2006年7月召開了第三次全國特別代表大會,比亞總統再次當選為黨的全國主席。現有黨員200多萬,在國民議會中佔有149席。總書記: 約瑟夫-夏爾敦巴(Joseph-Charles DOMBA)。

  (2)社會民主陣線(Social Democratic Front--S.D.F.):1990年5月26日成立。1991年3月1日成為合法政黨。喀最大激進反對黨,社會黨國際成員。以“民主、正義、發展”為口號,宣稱以和平手段實現政權交替是該黨的責任和義務,主張恢復聯邦制。曾抵制1992年的立法選舉和1997年的總統選舉,在西部英語區和巴米累克人中影響較大。在國民議會中佔22席。主席讓弗呂恩迪(John Fru NDI)。

  (3)全國民主進步聯盟(Union Nationale pour la D岢mocratie et le Progr岢s -- U.N.D.P.):1990年5月成立,1991年3月25日被批准為合法政黨。該黨在北方穆斯林居住地區影響較大,領導層中有不少人為前總統阿希喬的支持者。強調喀是公民的國家,支持民族團結和統一,反對分裂。主張經濟自由化和地方分權,贊成嚴格執行經濟結構調整計劃。1997年曾與社民陣聯手抵制總統選舉。1998年1月與人民盟達成“政府共同綱領”後加入政府,成為參政黨。在國民議會中佔5席。黨主席貝洛布巴邁加裏現任郵電國務部長。

  (4)喀麥隆人民聯盟(Union des Populations du Cameroun -- U.P.C.):成立於1948年4月,曾為喀獨立作出過貢獻。因從事反殖鬥爭,1955年被法國殖民當局取締。喀獨立後於1960年2月25日成為合法政黨。1966年9月,前總統阿希喬宣佈實行一黨制後,該聯盟被解散,其領導人大多流亡國外。喀實行多黨制後,該聯盟即恢復活動,于1991年2月12日取得合法地位。該聯盟主張加速國家民主變革,鼓勵政治自由化,廣施民主,分散經濟管理權,減少國家干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一個在團結和互相補充基礎上的社會。該黨多次發生分裂,形成以總書記奧古斯坦科多克(Augustin KODOCK)、主席恩代恩圖馬扎(Ndeh NTUMAZAH)以及亨利奧科貝恩朗(Henri HOGBE NLEND)為首的三派。2000年1月前兩派宣佈和解。科派在國民議會中佔有3個席位。

  【重要人物】 保羅比亞(Paul BIYA):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人民盟全國主席。1933年2月13日生於南部省賈埃洛博州。1956至1962年先後在法國路易勒克昂公立中學、巴黎大學、海外高等研究學院等攻讀法律和政治學,1960年獲國際公法學士學位。回國後歷任總統府特派員、國民教育、青年和文化部長辦公室主任、該部秘書長、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總統府秘書長兼民事辦公室主任、總統府國務部長級秘書長等職。1975年6月出任政府總理。1982年11月任共和國總統至今。1975年2月當選為喀麥隆民族聯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1983年9月任全國主席。1985年3月任喀麥隆人民民主聯盟全國主席,1990、1995年和2001年三次連任。1987年、1993年和2003年三次訪華。已婚,多子女。

伊諾尼•埃弗蘭 (INONI EPHRAIM):總理、政府首腦。1947年8月16日生於西南省林貝市。薩瓦族。中學畢業後,1971年至1977年就讀于喀國家行政司法學院。1978年至1982年曆任西北省財政局帳務處處長、西北省財政局長、杜阿拉市財政局長,1981年後兼任國家電力公司、喀麥隆銀行等董事。1982年至1984年任駐美國使館財務負責人,同時在華盛頓東南大學進修商務和公共管理專業,獲碩士學位。回國後,1984年至1988年2月任財政部工資管理司司長。1988年5月至1992年11月任財政部國務秘書。1992年11月至2004年12月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兼喀麥隆渣打銀行董事長。2004年12月8日起任現職。人民盟成員。中央委員。已婚,有多個子女。

【經  濟】 喀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農業和畜牧業為國民經濟主要支柱。工業有一定基礎。獨立後實行“有計劃的自由主義”、“自主自為平衡發展”和“綠色革命”等經濟政策,國民經濟發展較快,80年代初期經濟增長率曾達到兩位數,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曾達到1200美元。1985年後,由於受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及自身經濟政策失誤,經濟陷入困難。喀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曾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簽署四期結構調整計劃均未完成。1994年非郎貶值後,喀抓住機遇,深化改革,經濟開始好轉,通貨膨脹得到控制,外貿結構改善,工農業增産,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國內生産總值連續11年保持4%至5%的增長速度。1997-2000年,第五期結調計劃順利完成。2000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喀政府的第二個“減貧促增長”三年計劃,向喀提供美元貸款,並連年進行考察,評估喀執行“減貧促增長”計劃和“重債窮國”改革計劃情況,對喀經濟取得的進展總體表示滿意。2006年4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喀達到重債窮國減債計劃完成點,喀將獲得大幅外債減免。喀2005年度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産總值:169.9億美元 。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952.3美元 。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2.4 % 。

貨幣名稱: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CFA,簡稱非洲法郎) 。

1美元=527.50非洲法郎(2005年平均匯率)

  通貨膨脹率:2.0 %

  (資料來源:2006年世界銀行數據)

【資  源】 礦産資源較豐富。已查明的主要礦藏有:鋁礬土(儲量為11億噸以上,礬土品位為43%,硅石品位為3.4%)、鐵礦(約3億噸)、金紅石(約300萬噸,鈦含量92%至95%)。此外還有錫石礦、黃金、鑽石、鈷、鎳等以及大理石、石灰石、雲母等非金屬礦産。森林面積2200多萬公頃,約佔全國總面積的42%,可供開採面積1690萬公頃以上,木材蓄積總量4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可利用的水力資源達2080億立方米,佔世界水力資源的3%。石油儲量估計為1億噸,可開採到2010年。天然氣儲藏量約1100億立方米。近年喀原油産量如下: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産量(萬桶) 4250 3990 3740   3560 3200

同比(%) 2.7 -6.3 -6 -4.7 -7.3

  【工  業】 獨立後工業發展較快,已形成一定基礎和規模,工業水平居黑非洲前列。2003/2004年工業産值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8.6%。全國8%的勞動力從事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飲料、捲煙、紡織、服裝、造紙、建材、化工、煉鋁、電力、石油開採與加工、木材開採與加工等。為適應形勢變化,促進工業發展,增加就業,增強投資吸引力,政府積極完善相關法制,于2002年頒布新的投資法,大力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建立了“中小企業援助和貸款擔保基金”。自1990年起推行企業私有化政策,目前已完成數十家重點企業私有化,但總體進程緩慢。2004年喀工業生産總值增長3.9%,2005年喀開始對電力、通信、石油、自來水等重要部門進行私有化改造。

  【農林牧漁業】 喀素有“中部非洲糧倉”之稱。農業吸納了全國勞動力的60%。2004年度農業産值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1%。90年代以來,由於政府實施新農業政策,農業生産持續發展,糧食自足水平提高。政府出臺了全國農業推廣和研究計劃,旨在推廣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産率,建立有效的農産品商品網,減少貧困,實現可持續增長。主要糧食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稻穀、薯類、芭蕉等。主要經濟作物有可可、咖啡、棉花、油棕等。

  近年主要糧食作物産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水稻    6.1   6.2   6.2 6.2 6.2

小米 5.2    5.0 5.0 5.0 5.0

高梁 42.0 50.5 52.5 55.0 55.0

玉米    74.1    73.9 75.0 75.0 75.0

芭蕉   116.4   118.7 120.0 120.0 120.0

薯類   353.4   358.2 367.4 373.0 374.0

  主要經濟作物産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可 可    13.0   14.5 17.0 17.5 18.8

咖 啡    9.5    6.7 5.4 6.3 6.5

籽 棉   19.7   24.2 24.6 23.4 27.3

菠 蘿 4.3 4.4 4.5 4.5 4.5

香 蕉  62.6    63.2   63.0 63.0 63.0

橡 膠 5.8 5.3 5.0 4.6 4.6

花生   19.7   19.8 20.0 20.0 20.0

棕櫚油 13.6 13.8 14.4 14.4 14.4

  (資料來源:英國倫敦經濟季評)

林業為喀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之一,2004年木材出口收入2460億非洲法郎,約佔出口總額的6.5%,是第二大創匯産品。喀政府重視林業發展,1999年進行林業改革,明令禁止原木出口,並對林地開採權進行公開招標。同年,針對禁止原木出口造成的出口收入下降問題,將樹種分為傳統樹種和推廣樹種,後一種原木納稅後准許出口。近年喀麥隆木材産量如下(萬立方米):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340     207.0     214.0 173.8 199.8

  (資料來源:英國倫敦經濟季評)

  喀有10萬人從事捕撈和漁産品加工業。海洋捕魚主要依賴手工作業,水産養殖尚在起步階段。漁産品自給不足,每年需從國外進口5萬噸左右魚品。

  全國牧場和草原面積1430萬公頃。北部地區畜牧業較發達,主要以傳統方式進行經營。畜牧業年産值1300億非郎,佔農業産值的11%。每年生産16萬噸肉,5萬噸奶,3000噸雞蛋。主要牲畜和家禽存欄數如下(單位:萬頭/只)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牛   590    590 590 600 600

山羊  440    440    440    440 440

綿羊 380 380 380 380 380

豬   130    140   140    140 140

禽   2200   3100   3100   3100 3100

  (資料來源:2005年英國倫敦經濟季評)  

  【旅 遊 業】 旅遊資源豐富,有“微型非洲”之稱。政府重視發展旅遊業,成立了以總理為主席的國家旅遊理事會,在國外開設旅遊代表處,並鼓勵私人投資旅遊業。1975年加入國際旅遊組織。1985年9月建立喀麥隆旅遊公司。1989年成立旅遊部。1990年成立“全國促進旅遊委員會”。截至2004年底,全國有各類旅館866家,其中星級飯店98家,外資飯店10家。全國有381個旅遊景點,各類保護區45處。主要旅遊點有貝努埃、瓦扎和布巴恩吉達等天然動物園。2004年喀接待外國遊客30萬人次,旅遊收入14億美元。

  【交通運輸】初步形成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公路交通佔全國運輸總量的85%以上。

  鐵路:總長1009公里,採用一米寬窄軌。年客運量約150萬人次,貨運量145萬噸。2004年營業額420億非郎。

  公路:總長約5萬公里,其中瀝青路4300公里。

  水運:主要海港有杜阿拉、林貝和克裏比,其中杜阿拉港為喀最大港口, 貨物吞吐量佔全國港口貨物總吞吐量的95%以上。2000年9月以來,該港口在世界銀行的資助下進行改造後吞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2004年吞吐量為617.7萬噸。喀麥隆海運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海運公司。主要河港是加魯阿港,屬季節性河港。

  空運:有定期航班飛往歐洲和非洲十余個國家。全國有15個機場,杜阿拉、加魯阿和雅溫得-恩西馬朗為國際航空站。2004年進出港旅客99.2萬人次,其中國內航班39.4萬人次,國際航班59.8萬人次;貨運量2.52萬噸,其中國內運輸0.31萬噸,國際運輸2.21萬噸。喀麥隆航空公司為國有公司,經營國內和國際航線。現有波音767飛機1架,波音737飛機3架和若干其它型號飛機。1999年11月開始運營的喀麥隆全國航空公司為外國投資的私有企業,有五架小型飛機,現已開設國內定期航班,並計劃開通連結周邊國家重要城市的國際航線。此外,喀還有三家僅從事包機業務的小型航空公司。

【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主要靠稅收。2003年喀政府將財政年度與自然年度調整一致。2004年預算總額16170億非郎,比上年度增長7.16%。國民教育部、國防部、公共衛生部、公共工程部和國家安全總局是獲得國家預算拔款最多的五個單位。公共機構運轉開支繼續增加,為8990億非洲法郎;公共投資2700億非洲法郎,計劃償還債務4470億非洲法郎,分別比上年度增加了3.05%和16.1%。截至2004年底,外匯儲備8.425億美元(含黃金儲備),外債總額約92億美元。

喀現有商業銀行10家,總體經營狀況良好,有支付能力並能贏利。全國有730家儲蓄和信貸合作社。此外還有社會保險銀行、國家投資公司、負責管理公共債務的債務自治銀行以及郵政儲蓄銀行等非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

  【對外貿易】 實行貿易開放政策,強調貿易夥伴多樣化。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與30多個國家簽有貿易協定。主要出口原油、木材及木材製品、可可豆、棉花等,主要進口機械設備、汽車和拖拉機、鋼鐵製品、電器等工業産品。2004年主要貿易夥伴為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和英國。近年來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非洲法郎):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出口   15214    13126   12600 13233 13791

進口   11578    13567   12950 12516 12908

  (資料來源:2005年英國倫敦經濟季評)

【外國援助】 主要援助方為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比利時、荷蘭、歐盟、國際開發協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年喀獲外援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0   2001 2002 2003

雙邊援助  2.135   3.457 4.362 7.558

多邊援助  1.691   1.324 1.725 1.275

  共計(含其它) 3.799 4.866 6.092 8.839

  (資料來源:2005年英國倫敦經濟季評)

  【人民生活】 2004年,喀在聯合國人文發展報告中位居148位。喀工資水平大致為:最低工資3萬非洲法郎,辦事員月工資5萬,管理人員10萬,公職人員30萬,部級官員50-90萬,但實際各地區和部門工資很不統一,相差懸殊。

  喀麥隆是中部非洲地區醫療狀況相對較好的國家。2005年用於醫療的公共開支為1.15億美元,佔政府指出總額的3.45%。喀有國家級醫院7所、省級醫院11所、州級醫院39所、區級醫院131所、醫療中心和醫療點1456個,藥店約400家。全國公共醫療機構共有醫生1007人、護士4998人,平均每10萬人有7名醫生。兒童死亡率7.7%(2004年)。86.2%的城市人口和31.3%的農村居民享有清潔飲用水。愛滋病感染情況近年加劇,2004年全國約有150萬艾滋病感染者,佔全部人口的12%。

  【軍  事】 1960年獨立後建軍。武裝力量由陸、海、空軍和憲兵組成。總統為全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2001年7月,喀軍隊實行重大改革,建立總統-國防部長-大軍區司令-省軍區司令的垂直領導體制。全國分為三個多軍種大軍區,司令部分別設在雅溫得、杜阿拉和加魯阿,這三地還設立三個憲兵軍區。十個省內設立十個陸軍防區。總參謀長勒內克羅德梅卡少將(Rene Claude  MEKA)。

  2002年,喀總兵力23100人,其中陸軍12500人,海軍1300人,空軍300人,憲兵9000人。2004年度國防預算1168.08億非洲法郎,佔國家總預算的14.42%,同比增長6.6%。

  【教 育】 國家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小學實行義務教育。全國人口文盲率為24.2%(2000年)。適齡兒童入學率為83.3%(1999年),其中男86.6%,女79.7%。近幾年來,教育經費在政府各部的預算份額中一直保持首位。全國有公、私立中、小學校、技校和幼兒學校等約1.1萬所,中小學教師近7萬名,在校學生約270萬。高等院校有雅溫得一大、二大、杜阿拉、德昌、恩岡德雷、布埃阿6所綜合性大學以及國家行政司法學校、青年和體育學院、國家高等郵電學校、公共管理高等學院等高等院校。2002年在校大學生67000人。

  【新聞出版】 喀麥隆新聞出版公司成立於1977年7月,下轄喀麥隆通訊社和《喀麥隆論壇報》報社。登記註冊的報刊有430家,其中絕大部分因經營困難不能定期出版發行。主要有:《喀麥隆論壇報》,1974年7月1日創刊,全國性官方報紙(法、英雙語版),日發行3萬餘份;《行動報》,執政黨人民盟機關報,法、英雙語排版,週報,發行量3000份;《官方公報》,半月刊,由總統府出版發行,法、英文合刊,主要刊載總統、總理及各部頒布的法令、法律;《信使報》,1979年11月創刊,最有影響的私人報紙,每週出版三期,發行量2萬份;《新言論報》,私人報紙,每週三期,發行量約1萬份。此外,還有《動蕩報》,《前景報》、《先驅報》等。

  喀麥隆廣播電臺:總臺設在首都雅溫得,從5時至次日淩晨2時連續播音21個小時,用法、英和多種地方語言廣播,覆蓋率約為60%。在10個省會設立地區電臺,並在雅溫得、杜阿拉和布埃阿建立了3個商業性的調頻電臺。

  喀麥隆國家電視臺:1986年4月成立, 播放彩色電視節目,發射網可覆蓋全國領土的約50%。平日播出時間為10個小時,從15時至次日1時;週六和週日延長至13和16個小時。1988年1月建成全國電視製作中心。

  2000年4月政府公佈關於私人視聽傳媒企業建立和運營條件的法令,允許私人進入視聽傳媒領域。私人電臺在首都和杜阿拉等城市有所增加。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和英國BBC公司均在喀播放調頻節目。

  【對外關係】 對外奉行獨立、不結盟、靈活務實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反對外來勢力干涉非洲國家內政,積極推動非洲團結和合作,主張通過對話和相互寬容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強調促進發展才能保證和平與民主,而發展只有在安全和平的環境中才能進行。支持建立地區經濟一體化和集體安全機制,努力實現合作夥伴多樣化。要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呼籲國際社會對非洲給予更多的關注。認為貧困是非洲民主化的主要威脅,沒有和平與發展就不可能有民主;不能滿足人民生活基本需要,民主將毫無用處。捍衛人權已成為當代政治生活的一個重要範疇,生存權和發展權都屬於人的基本權利。已同128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同我國的關係】 中喀1971年3月26日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近年來,我李嵐清副總理(1995年)、布赫副委員長(1996年)、李鵬總理(1997年)、中聯部部長戴秉國(2000年)、唐家璇外長(2001年)、朱?基總理(2002年)、李鐵映副委員長(2003年)等曾先後訪喀。喀總統阿希喬(1973年、1977年)、比亞(1987年、1993年、2003年)曾訪華。

2005年6月12至15日,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呂國增過境喀麥隆,會見比亞總統。5月26-28日,中國外交部部長代表非洲司司長許鏡湖訪喀,埃弗蘭總理及埃索外長會見。10月24-28日,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訪喀,與喀外長埃索共同主持中喀經貿混委會第六次會議,比亞總統會見。12月,山東省對外友好協會代表團和瀋陽市政府代表團分別應邀訪喀。

10月16-19日,應中國經社理事會主席王忠禹邀請,喀麥隆經社理事會主席阿陽呂克來華出席經社理事會和類似國際組織協會管委會會議。11月,喀基礎教育部長阿芒阿達瑪來華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全民教育高層會議及“中非教育部長論壇”。

2005年中國與喀麥隆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9662億美元,同比下降21%。其中,中國出口1.2986億美元,同比增長29.8 %;進口0.6675億美元,同比下降55.2%。

  中國駐喀麥隆大使:王四法。館址:Nouveau Bastos, Yaound岢, Cameroun。信箱號碼:B.P.1307 Yaound岢。電話:2210083,2200471,國家號:237 電傳:AMBCHINE 8821 KN。傳真:2214395。駐杜阿拉領事:吳永清。領館電話:3426276。傳真:3426214。

  喀麥隆駐華大使:埃萊埃勒埃蒂安(Eleih Elle ETIAN)。館址:北京市三里屯東5街7號。電話:65321828。傳真:65321761。

  喀麥隆同台灣有貿易往來。2004年喀對臺出口301萬美元,從臺進口2975萬美元。

  【同法國的關係】 喀法關係密切,交往頻繁。兩國簽有合作條約和有關經濟、財政、軍事、司法等10多項合作協定。2005年1月18-22日,法國三軍參謀長邦泰亞上將率軍事代表團訪喀。2月15-19日,法國外交部軍事與防務合作局局長吉羅海軍中將訪喀。5月30日,應“法國-非洲友好協會”邀請,喀麥隆議會代表團訪問法國。2006年7月26-28日,比亞總統對法進行正式訪問。

法是喀最大援助國和投資國。截至2004年底法國在喀共有160多家企業,雇用當地員工約3萬人,在喀投資額佔外國對喀直接投資的近50%。法援助份額佔喀接受外援的30-40%。2002-2004年,法國發展署向喀提供項目援助貸款5.18 億歐元,其中2004年1.86億歐元。法在喀僑民約7000人,喀在法僑民近2萬人,留學生約2000人。法國是喀麥隆第一大貿易夥伴,2004年兩國貿易額7.074億歐元。

【同美國的關係】喀重視發展同美國的關係。2005年2月7日,埃弗蘭總理會見到訪的駐歐美軍司令科特格拉頓少將。5月5日,比亞總統會見到訪的美國安全委員會非洲事務負責人兼布什總統特別顧問辛迪考維爾女士。7月13-20日,埃弗蘭總理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8月17日,駐歐美國空軍指揮官羅伯特將軍訪喀。10月9日,比亞總統會見到訪的美國參議員詹姆斯。18日,美國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副務卿唐納德訪喀,並會見比亞總統。

2002年2月,美喀簽署減債協議,美減免喀到期債務176億非郎。美在喀投資額約5億美元,石油為其主要領域。美國是喀第六大貿易夥伴,2004年兩國貿易額2.074億歐元。

  【同英聯邦關係】1995年11月1日獲准加入英聯邦。截至2002年底,英聯邦為喀提供了9億非郎的技術援助,用於人權、良政、扶貧和高教等領域的30多個合作項目。英聯邦每年向喀提供十余個赴英國、加拿大和南非的留學名額。2005年5月17-19日,由加拿大前總理克拉克率領的英聯邦代表團訪喀,並召開第四屆喀麥隆-英聯邦會議。6月7日,英國政府非洲事務委員會秘書處負責人麥克爾率團訪喀。10月11-13日,應比亞總統邀請,英聯邦秘書長唐麥金農對喀進行正式訪問。11月25-27日,埃弗蘭總理代表比亞總統出席在馬耳他舉行的英聯邦峰會。

【同鄰國及其他非洲國家關係】 重視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努力推動非洲國家的團結和合作。2005年1月9日,比亞總統會見利比亞國家元首卡扎菲上校特使、前國民教育部長沙裏夫博士。2月4-6日,比亞總統在剛果(布)參加第二屆中部非洲熱帶森林保護與可持續開發首腦會議。5月11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斡旋下,喀麥隆總統比亞與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喬在瑞士就巴卡西問題舉行會晤。6月7日,埃弗蘭總理率團赴剛果(布)參加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第十二屆峰會。6月10日,盧旺達外長穆裏甘德訪喀。6月29日,喀麥隆外長埃索率團赴利比亞出席非盟執行理事會常務會議。25-26日,喀麥隆、中非、乍得三國在雅溫得舉行會議商討邊境安全問題。10月15日,比亞總統接見了布基納法索總統特使薩迪奧。17-20日,乍得公安與移民部長高龍訪喀出席兩國安全混委會。18日,塞內加爾旅遊與交通部長奧斯曼訪喀,並與喀簽署航空協議。11月22日,馬裏對外事務與移民部長訪喀迪考。12月12-16日,蘇丹國際合作部長訪喀。30日,比亞總統接見乍得總統特使、基礎設施國務部長阿杜姆。

【喀麥隆、尼日利亞邊界衝突】 喀尼邊界長1680多公里。由於歷史原因,雙方在一些陸海疆界存有爭議。巴卡西半島位於喀麥隆、尼日利亞兩國陸地邊界的最南端,面積665平方公里。歷史上巴島被西方殖民主義者任意割讓,其歸屬曾幾經反復。70年代後期,在巴島附近海域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後,巴島歸屬爭議再起。1993年底至1994年初,尼喀在巴島發生武裝磨擦。1995年3月16日,喀政府正式向海牙國際法庭遞交訴狀,要求國際法庭仲裁喀與尼多年來存在的全部陸地和海上邊界糾紛。2002年10月10日,國際法院根據1913年英德條約、1931年法英換文以及尼喀兩國政府間協議,對爭端做出判決:將雙方爭議的焦點巴卡西半島及乍得湖達拉克地區判歸喀,乍得湖和巴卡西半島之間17處有爭議的陸上地段多數歸尼所有;綜合雙方提出的劃界辦法確定兩國領海邊界,並在劃分遠海海界時照顧包括赤道幾內亞在內的有關各方海上石油開採的現狀;駁回喀尼雙方相互追究爭端責任的要求。喀對判決表示歡迎,但尼政府認為該裁決不可接受。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斡旋下,喀尼兩國總統舉行會晤並表示將通過和平途徑解決邊界爭端,隨後,喀尼雙方成立聯合後續行動委員會,逐步落實國際法院的裁決。2006年8月,尼向喀正式移交巴卡西半島。

責編:常穎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