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文匯報副總編:新聞糾假淺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3日 09:06 來源:

  近幾年來,假新聞層出不窮,《新聞記者》雜誌每年評選“十大假新聞”,甚至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儘管不斷打假,但假新聞數量還是連年遞增。一些主流媒體為維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工作者的自身形象,不斷推出糾假新聞。但是,對於一些學術性的並冠以民族情結的假新聞,就不是很容易被人識破。2005年度,一條《國畫〈八駿圖〉開啟盧浮宮大門》的假新聞顯然是“漏網之魚”,它通過一家權威的通訊社向國內發稿,一些主流媒體和都市類媒體都作了報道,有些還進行跟蹤報道,進一步將青年畫家李景革描繪成第一個將中國畫打進世界頂級博物館的“民族英雄”,其造成的惡劣影響,遠甚于一般的社會新聞造假。

  2006年8月30日起,文匯報連續5天刊發了17篇消息、綜述和評論,通過駐北京記者和巴黎記者,分別對畫家李景革和法國盧浮宮負責人的採訪,以大量的新聞事實,向讀者澄清了所謂《國畫〈八駿圖〉開啟盧浮宮大門》的事實真相。

  一、偶然發現,從一條廣告挖出一條不實新聞

  發現“盧浮宮並未收藏《八駿圖》”這條新聞,是文匯報的編輯基於三個疑問???

  疑問之一,對廣告內容的疑問。2006年8月18日,一家中央大報刊登了一個整版的廣告,引起了文匯報編輯的關注。廣告以通欄標題刊登:“熱烈祝賀李景革先生《八駿圖》入選盧浮宮收藏一週年,暨李景革先生個人畫展9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編輯再認真察看那張佔了版面5欄寬、所謂的被盧浮宮收藏的《八駿圖》,發現它初看很像徐悲鴻先生的奔馬,但仔細欣賞後,發現作品無論用筆構圖還是馬的結構形態,與徐悲鴻先生的藝術水準相距甚遠,相當一般。如此平庸的中國畫怎麼會被盧浮宮收藏呢?繼而,編輯又仔細閱讀了廣告中的文字,其題目是《他叩開了盧浮宮收藏的大門》,這篇近2000字的文章,竭盡吹捧之能事。廣告版同時還刊登了李景革的5幅作品,另有他與包括盧浮宮“收藏部主任莫寧”等外國人的合影照片。

  疑問之二,是否在媒體的炒作下,畫家“一夜暴名”。為了了解有關盧浮宮收藏《八駿圖》的詳細資料,編輯首先通過互聯網進行了查詢。結果發現,這位“世界著名的青年畫家”李景革先生,在2005年8月之前還少有人知,網絡上很少有他的信息,在那家通訊社去年11月21日播出《國畫〈八駿圖〉開啟盧浮宮大門》的消息後,李景革一夜成名。這條令無數中國人,特別是媒體編輯興奮不已的新聞,被國內無數媒體競相轉載,更有一些媒體繼續“深挖”新聞,將李景革這樣一位普通的畫師捧上了中國畫的頂峰。更讓編輯感到蹊蹺的是,這樣一條“重大”新聞,在事隔3個月後,不是由這家通訊社駐巴黎記者采寫,而是由該社的兩位北京記者發了一條“北京專電”。

  疑問之三,李景革何許人也?從網上資料得悉,這位1967年出生於黑龍江伊春市東南端的南岔區的年輕畫師,除了在他個人網頁中有“從小隨父學畫”的經歷記載,沒有其他任何藝術進修或深造的經歷,也沒有傳統的拜哪位名家為師的記錄。有關他的簡歷,更多的是他的畫被國內外一些機構“收藏”,其中包括中南海等。熟悉藝術界情況的人都知道,早在前幾年,如果説某位畫家的作品被某大機構收藏或被某名人(諸如外國總統、首相、著名企業家等)收藏,國內的藝術界同行或讀者會對此人肅然起敬。隨著國門的開放,讓中國人更多地見了世面,人們才知道,其實你送畫給別人和別人主動收藏你的畫是兩碼事,許多畫家將畫寄出,就以為人家收藏了,或者將收到禮物者的一封禮節性的致謝回函,當作了“成名稻草”。這幅《八駿圖》會不會也是類似的炒作事件呢?同時,媒體也報道了自從作品被盧浮宮收藏,李的作品也在不斷“增值”,已經賣到5萬元一平方尺,如此高價著實讓熟悉藝術品市場行情的編輯瞠目結舌,也讓編輯對此事件有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二、跟蹤追擊,北京、巴黎兩地聯動採訪揭露事實真相

  通過對廣告內容的解讀和對作品藝術水平和相關資料的分析判斷,編輯部覺得這裡面可能有一條難得的獨家新聞,即盧浮宮收藏《八駿圖》新聞可能有假。於是,馬上電話聯絡本報駐法國巴黎的記者鄭若麟,請他前往盧浮宮採訪,以探求事實真相,並表示如果真有其事,也可做報道,並可以向盧浮宮方面詢問,中國有那麼多的傑出藝術家,諸如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等,為何獨獨收藏李景革的作品,他們的收藏標準是什麼。

  鄭若麟隨即通過互聯網聯絡,並約見盧浮宮的負責人。在多次採訪中,該館所有接待記者的工作人員都強調一個事實,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從未收藏過李景革的作品,也從來沒有在任何臨時展中展出過李景革的作品。近一年來在中國國內流傳的所謂‘中國首位畫家作品被盧浮宮收藏’的消息純屬誤傳”。

  在去盧浮宮採訪前,其企業贈品處亞洲區負責人卡密吉瑪在給文匯報駐巴黎記者的電子郵件中明確表示:中國畫家李景革曾經將他的作品《八駿圖》作為私人禮品贈送給盧浮宮博物館館長亨利盧瓦耶特,盧瓦耶特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友好贈品。但卡密吉瑪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此畫已被盧浮宮收藏,事實上該畫從來沒有在盧浮宮展出過,這只是一個私人行為。卡密吉瑪後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盧浮宮在一年前就已經發現有關中國媒體報道了李的《八駿圖》被盧浮宮收藏的消息,當時就認為這一消息有誤,曾特意做了澄清,但不知道為何澄清的內容沒有在中國的媒體上傳播。記者進而又採訪了盧浮宮公關部的努瓦耶勒,證實有關國內報道眾口一詞的“盧浮宮收藏委員會曾經討論並一致通過收藏李景革作品,並舉辦了收藏儀式”是子虛烏有的事。記者最後採訪了在國內報道中提及最多的,所謂“收藏部主任”克利斯朵夫莫寧先生。莫寧告訴文匯報的記者,他並不是收藏部主任,而是盧浮宮企業贈品處主任。當初李在沒有任何事先預約的情況下,來到盧浮宮接待處,要求見負責人,聲稱要贈送一幅畫給博物館。當時正值假期,館長不在巴黎,其他大多數人也不在。作為企業贈品處的負責人,便出來接待了李。莫寧當即表示,盧浮宮不收藏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因此不可能接受他的贈品。這時李又表示,那就作為一件私人禮品送給盧浮宮館長,他就代表盧瓦耶特館長接受了這份純屬私人的禮品,並寫了一封感謝信,代表盧瓦耶特向畫家表示感謝,最後雙方還合影留念。

  記者在採訪中進一步了解到,盧浮宮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只收藏1848年以前的西方和伊斯蘭藝術品,從不收藏十九世紀以後的藝術作品,更不收藏遠東藝術家的作品,因此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並不在盧浮宮的收藏範圍內;其次,即使是決定購買或接受一件藝術品的捐贈,盧浮宮的收藏手續是非常複雜的,收藏委員會要對收購或接受贈品進行討論和研究。

  事已至此,基本搞清了來龍去脈,也為盧浮宮澄清了一件不實傳聞。然而,文匯報派駐北京記者直接採訪李景革本人時,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李景革堅持説自己的作品被盧浮宮收藏了,理由是他有一張與莫寧合影的照片,照片中他手裏舉著的一張紙是收藏的證明書。其次,在贈送作品時,莫寧曾握著他的手説:“這是歷史性的鏡頭”。李景革説,他曾當場問過莫寧:“徐悲鴻的作品你們不是已經收藏了嗎?”莫寧回答説,從來沒有收藏過一件中國藝術品。由此,李景革根據“這是歷史性的鏡頭”和“從沒收藏過中國藝術品”,得出自己是“作品入選盧浮宮的古往今來第一人”的結論,並經由媒體宣傳出去。對於“盧浮宮從不收藏19世紀以後的作品”的慣例,李景革表示他此前是知道的,但他認為莫寧的一句“這是歷史性的鏡頭”,可以斷定盧浮宮破例收藏了自己的作品。當文匯報記者將李景革方面堅持自己的立場一事與盧浮宮方面溝通後,盧浮宮博物館發表了館方正式聲明,再次否認收藏《八駿圖》,並將聲明文本交給文匯報和新華社駐巴黎的記者。

  為了讓事件雙方都有説話的權利,文匯報記者再次採訪了李景革,並在他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仔細辨認莫寧的那句讓畫家激動不已的話“這是歷史性的鏡頭”,同時,將李提供的法文“收藏證書”傳真巴黎,請駐巴黎記者核實內容。在發佈會上,主辦者播放了“收藏儀式”的錄像。由於沒有聽見莫寧親口説出李景革一再強調的“這是歷史性的鏡頭”,文匯報記者要求主辦方重放錄像。結果發現,就在莫寧和李景革握手之際,攝像者用英語對莫寧説:“Ahistoricalcamera!”莫寧含笑微點了一下頭,翻譯隨即告訴李景革:“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鏡頭!”與此同時,文匯報駐巴黎的記者也發回了報道,翻譯了那張“證書”的內容,莫寧在那份證書上寫道:“我以此函向李景革先生捐贈其親筆畫于2005年的作品《八駿圖》表示十分感謝。此畫將轉交給盧浮宮博物館館長亨利盧瓦耶特先生,並以他的名義,我向李先生表示誠摯的祝賀。”至此,整個事件的真相已經大白于天下。

  三、新聞糾假,是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文匯報刊發“盧浮宮否認收藏《八駿圖》”系列報道,産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社會效果不錯。那幾天,互聯網上幾乎每天都及時轉載文匯報的報道,一些報紙也緊隨其後,進行了澄清報道。

  作為主流媒體,面對市場化條件下不斷出現的炒作造勢、造假乃至藝術學術腐敗現象,都應當以實事求是的原則,弘揚新聞真實性,徹底揭露造假的劣行。當前,各種藝術學術腐敗老譜不斷翻新,造假新聞層出不窮,作為體現社會公信力與良知的主流媒體,應當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努力凈化藝術環境、學術環境和我們的社會環境。

  “盧浮宮否認收藏《八駿圖》”系列報道引發我們的思索,可以給我們如下啟發???

  首先,“新聞糾假”是媒體堅持“真實性”原則的具體體現。

  堅持新聞真實性,這不僅僅要求我們的媒體不發假新聞,同時也包括對不“真實”的新聞要敢於揭露,勇於糾正。這種對假新聞的撥亂反正在當下顯得十分的可貴。

  假新聞一經傳播,對廣大讀者的影響已經不可挽回。作為新聞媒體,儘管不是自己的媒體造假,但為了社會公眾的利益,應勇於承擔起糾正假新聞,挽回不利影響的社會責任。同時,對於其他媒體的這種“糾假”行為也應積極配合,盡可能廣泛地肅清“流毒”。而從這次“盧浮宮否認收藏《八駿圖》”的報道來看,網絡上大量跟進,作了詳細的報道,紙質媒體除了幾家主流報紙外,那些當初熱衷於刊發《國畫〈八駿圖〉開啟盧浮宮大門》消息的媒體大多沒有報道,這是令人遺憾的。

  在目前的情況下,在“新聞糾假”過程中,要糾正別人家的錯可能有較強的操作性,一旦要糾正自己媒體錯發的假新聞,似乎就有畏難情緒。仔細觀察國內的媒體,一旦不得不糾錯時,總是在不起眼的版面和不起眼的版位,發一條不起眼的更正消息。那家當初報道“國畫《八駿圖》開啟盧浮宮大門”消息的通訊社在接到盧浮宮的正式聲明後,于9月9日播發了一條來自巴黎的消息,但這篇報道沒有提“李景革”,沒有提去年曾播發的《國畫〈八駿圖〉開啟盧浮宮收藏大門》的報道,這與國外的媒體每天都在重要版面推出更正內容相比,我們的糾假糾錯勇氣似乎還顯得相當欠缺。

  其次,“新聞糾假”是對媒體進行輿論監督的重要手段。

  現在一談起輿論監督,似乎就是媒體用探照燈去照社會。誠然,媒體的一大社會責任就是要充分揭露社會現象的假醜惡。但是,在目前新聞造假屢禁不止,混淆視聽現象不斷發生的情況下,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時,誰來監督媒體?因此,對媒體的輿論監督也應該提上議事日程。有必要通過“新聞糾假”來糾正媒體自身的過錯,以正視聽,還讀者以事實真相。

  第三,“新聞糾假”是記者編輯的基本職業素質。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假新聞氾濫的勢頭有所遏制,但是,假新聞並沒有從我們的媒體上銷聲匿跡。當下的一些假新聞,有一些並不是記者有意造假,更多的是採訪作風不夠深入,道聽途説,“淺”訪即止;或為了轟動效應,七分事實,三分添油加醋。正如盧浮宮負責人説的那樣,他們很奇怪,當初一則涉及盧浮宮這樣世界上很有名氣的博物館的消息,中國那麼多媒體進行連篇累牘的報道,怎麼會沒有人打個電話向他們進行核實。由於造假者拋出假新聞的手段也越發高明,加上我們記者編輯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致使假新聞依然不絕於各類媒體。在記者編輯中提倡“新聞打假”是第一步,我們還應該從提倡有假必糾入手,將“打假”和“糾假”作為記者編輯的基本職業素質要求,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夠真正做到杜絕假新聞,凈化我們的版面。“新聞打假”和“新聞糾假”一樣,對於提高記者編輯的職業使命感,提升記者編輯“識假”“拒假”的業務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新聞糾假”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授人以柄。

  “新聞糾假”在具體的操作中要注意事前週密策劃,事中把握方向,事後不留尾巴。所謂事前週密策劃,就是要分析假新聞發生的原因,了解相關澄清的渠道,做好充分的案頭工作,要有的放矢,打有準備之仗。所謂事中把握方向,就是以事實説話,切忌主觀判斷,或者代讀者判斷;在新聞報道的行文用詞上要準確,忌用大而無當的形容詞,忌用記者或媒體自己的結論性語言。同時,要能夠抓個案,看現象;抓現象,看本質,舉一反三,讓讀者從“糾假”新聞中得到反思和啟迪。文匯報這次報道,在臨近收尾時,刊發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等京滬兩地文化界人士的反應,大家一致認為“藝術應該始終以質量為標準,商業化的底線是真實。”這樣就使這組報道得到了昇華,並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揭示出中國藝術界當前一種普遍的浮躁心態,對讀者認識報道,認識社會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將事前、事中的工作做好了,就能做到事後不留尾巴。

  至於“新聞糾假”,可以歸類為以下兩種方法:首先,通過現場調查揭露假新聞。記者與政府權威部門的合作,通過重新對新聞事實進行調查,揭示事物的真相。記者直接進入生産現場,直接聽取專家權威的意見,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調查類節目、新華社的有關醫療器械的系列報道均屬此類。它的長處是依靠權威,觀點明確,以正視聽。其次,通過將正反兩方的意見展示在媒體上,用事實講話,讓讀者在閱讀中,自己來判斷孰是孰非,辨別真假,最終使假新聞得到糾正,使謊言不攻自破。這類報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媒體因揭露假新聞而身陷被動,甚至引火燒身,惹上官司。讓雙方充分發言,不僅能在展示雙方觀點中讓讀者辨明真相,同時也可以通過連續報道吸引讀者閱讀。

  由於文匯報的一次及時的“糾假”新聞報道,澄清了一則以訛傳訛、“流毒”甚廣的“新聞”,也及時制止了一齣藝術鬧劇的開演。我們必須把假新聞當作社會的惡瘤,不做旁觀者,做新聞真實性的積極維護者,關注一切假新聞,把“新聞糾假”放在媒體的重要地位來抓,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媒體自身將得到凈化,社會輿論環境將更加和諧。

  (作者係文匯報副總編輯 陳啟偉)

  (來源:人民網--新聞記者)

責編:王麗華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