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透過新聞報道的失真失當看記者的人格缺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3日 16:52 來源:

  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傳播活動的主體,其人格力量滲透在新聞傳播的每一個環節中。或者説,記者的文化背景、知識經驗、生活閱歷、情感意志、認識方式、個性特徵等等,都會以一種潛在的心理背景、一種有形無形的人格力量,影響和制約記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觀察、判斷、選擇,通過新聞傳播過程和新聞報道文本予以具體顯示。

  高尚的人格是一種操守,一種信仰,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更是一個人貫穿一生的自覺修煉和自我完善。它因此標誌著一個人道德品質的最高境界,並且對我們的社會和人生産生一種無形而又無處不在的巨大的精神影響。正因如此,中華民族歷來有以人格論人、論文之高下的文化傳統。當社會對一個人或一個人的文章以“人格高尚”一詞予以褒揚時,往往代表著社會公眾對一個人最充分也是最高級別的肯定認可。

  近年來,由於新聞報道的失真、失當,曾經對社會産生的負面影響,造成傳媒公信力下降。如果從新聞報道與記者人格的關係來分析認識,可以説這種現象暴露了新聞記者人格上的缺失,並進而通過新聞報道的傳播對社會公眾産生一種不良的精神輻射。具體來説,失真、失當的新聞報道比較典型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烈的功利主義思想所帶來的生命意識的淡漠

  前兩年,武漢一家媒體曾刊出這樣的報道:《二橋上出演“跳樓秀”一男子浪費眾人五小時》。文中説:“可能是因為感情問題,一名黃陂男子昨日在長江二橋上演了一幕長達五個多小時的‘跳樓秀’,二十多人不得不為其浪費大量時間。”也許記者並不希望這位男子跳下去,但是透過新聞報道文本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記者對當事人“耽誤”了大量時間又沒有跳下去感到失望甚至非常不滿。在時間與生命相比較這一問題上,記者沒有準確掂量出二者孰輕孰重。事實上,這應當是一道非常簡單的社會道德倫理題目。對於記者而言,5小時的時間延遲可能是新聞的流失,但對於一個人的生命而言,5小時的延遲卻是起死回生的艱難歷程。記者之所以將新聞置於個體生命之上,並非不知道生命之重,而是在潛意識中將新聞采寫看得高於一切、重於一切。當然,這其中不排除競爭帶給記者的心理壓力,但由心理壓力而異化為記者極其強烈的功利主義思想,透過新聞報道文本暴露無遺。這種異化使記者將“以人為本”的職業道德從清醒的意識中排擠出去。

  這樣的報道並不鮮見。近幾年在媒體上頻頻出現的“跳樓秀”一詞反映了與之類似的心理。甚至某電視臺一位主持人在節目裏對種種“跳樓”現象表示不滿,説是記者接到消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因為絕大多數都不是真跳。主持人抨擊説,媒體被“做跳樓秀”的人“策劃”了。

  應當相信,記者並非不明白“生命高於一切”。問題的根本在於,這些記者感興趣的僅僅是新聞事件而不是新聞事件中的人。而且,記者輕薄痛苦、冷漠生命的對象多屬於社會的“弱勢群體”。這其中除了強烈的個人功利主義思想之外,又包含有潛意識中的等級差別和歧視。

  2.潛意識中的等級差別、職業歧視等思想在新聞報道中的反映

  武漢一家都市類報紙曾報道《大學副校長車禍身亡引起交警反思高科技人才不要坐前排》説:“今後,應該盡力注意高科技人才的交通安全,一般不要安排他們坐在汽車前排。昨日,省交警總隊長張廣宏稱:‘這樣可以降低車禍對車上高科技人才的傷害。’據悉,5月24日,某大學副校長李衛華乘奔馳麵包車高速行駛時不幸發生車禍而身亡。李衛華當時正坐在汽車前排。……據此,張廣宏提醒,無特殊情況,高科技人才應儘量不要在惡劣天氣乘汽車或駕車長途外出;高科技人才不應坐在汽車前排;不宜同乘一輛汽車。”消息發出的隔日,該媒體又發表了《好心忠告為何惹眾怒????關於消息〈高科技人才不要坐前排〉的讀者反饋》,針對讀者的批評回應道:“這則似乎充滿對高科技人才關愛的忠告(規定)卻惹來眾怒:報社新聞熱線兩天來電顯示,質疑忠告的讀者超過100位:‘誰該坐前排?’成為質疑的焦點。多數讀者認為這是一條帶有職業歧視性的忠告(規定)。”讀者來電稱,忠告無形中將人分了等級,高科技人才對社會的貢獻無疑較普通民眾要大,但人的生命應該是同等重要的。

  從該事件的連續報道看,記者、編輯從讀者反饋已經意識到第一則消息中表現出來的觀念性錯誤,但是卻將讀者對職業性歧視所引發的生命等級差別的“眾怒”全部推到交警身上,顯然,這是在逃避責任。這種逃避不僅是記者、編輯缺乏新聞敏感的表現,而且也是對新聞報道的不負責任。事實上,即使省交警總隊長的告誡僅僅針對科技人員,但如果記者具有清醒的平等意識,就會當場向交警提出讀者所質疑的問題。作為“把關人”,記者和編輯對新聞事件的報道,既具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又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記者、編輯對報道內容的選擇,本身就是其思想傾向性的一種表現。記者在出現問題時就推卸責任的做法,恰恰表現出其人格上的缺陷。

  再比如,前不久武漢某報刊出的湖北省漢陽市一所初中的初二學生寥富強用“稚嫩的肩背負癱父和瘋娘前行”的系列報道,感動江城無數讀者。但該報這一報道的主標題《初二“尖子生”撐起破碎家庭》,對寥富強冠以“尖子生”的頭銜,顯然是記者編輯慣性思維中等級差別???“好學生”和“差生”的一種反映。“尖子生”這一稱號在我國可以説是針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一種特指,而對一位在逆境中奮爭的初中學生,假如他不是所謂“尖子生”,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記者在行文中將學生冠以“尖子生”稱號,看似褒揚,殊不知這樣的定位很容易讓當事人産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形成適得其反的傳播效果。

  由此可見,即使是一篇很好的新聞報道,如果記者、編輯不能真正具有一種平等意識,很容易在新聞報道文本中出現等級差別或者職業歧視等觀念性偏差,而這些觀念性偏差的背後,隱含著記者、編輯心理背景方面不同程度的缺陷。還有一些樹立好典型的新聞報道,本意是促進風氣的好轉和社會的進步,但是因作者選取的新聞事件不當,或用陳舊的思想意識演繹新聞事件,不僅削弱了傳播效果,還可能對受眾形成誤導,帶來新聞傳播的負面社會效應。例如,對“官本位”思想的認可,對“弱勢群體”等不同報道對象的不同態度以及偏激措辭的運用等等。

  3.浮躁心態所引起的不健康新聞報道危害新聞誠信

  我國現階段社會轉型期的浮躁心態,以極強的滲透力影響到當今社會的每一個群體,記者當然也無法逃避。這種日益嚴重的浮躁心態表現在新聞傳播中,便是新聞炒作、虛假新聞甚至有意製造新聞等問題的頻頻出現。例如,新聞標題的嘩眾取寵、報道內容的庸俗獵奇、語言文字的血腥暴力、錢權交易下職業道德喪失等等,這些已經嚴重傷害到傳媒公信力。即使是在正常的新聞活動中,記者也常常面對新聞採訪與職業道德如何選擇的兩難境地。尤其是對突發性新聞的報道,一些記者為了“搶新聞”或製造轟動效應,往往忽略了事件中最需要保護的受害者及其親屬的感受,甚至無視他們的痛苦,毫無顧忌地對其進行強行採訪、拍攝,從而有意無意地對當事人及其親屬造成傷害。當然,也有記者為此感到不安,但是他們更多的是在猶豫困惑中完成採訪任務而不是或不能選擇退出。環境的浮躁影響記者的心態,處於浮躁環境與浮躁心態中的新聞記者,很難在“搶新聞”的職業競爭中保持“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理狀態,從而危及新聞職業道德精神。

  當下社會的複雜現實考驗著記者的人格素質,而現代傳媒的特殊性質使記者成為擁有公共話語權的社會代言人。“民眾的意見是圍繞著某一爭論點,在包括大規模信息交流媒介在內的信息交流媒介首先發表了‘典型意見’之後,受其啟發而産生的。因此,對報紙的報道來説,某一事實發生後報紙怎樣發表‘典型意見’,就顯得非常重要。這裡,對某一事實的報道方法,或典型意見的解説和評論都有其相應的重要性。”從輿論導向的角度來認識,新聞報道必然承擔著對社會公德、人文關懷、精神建設等思想主流的引領倡導作用。或者説,社會公德、人文關懷意識的深入人心,需要每一位新聞工作者以良好的人格素質將其滲透在每一篇新聞報道中得以廣泛傳播。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如果記者的新聞報道對社會公共道德、社會人文關懷意識有所損傷的話,記者首先維護的應當是社會道義而不僅僅是新聞報道。在業界競爭激烈的今天,要真正維護這一道德底線,記者內在心理品質力量支撐具有舉足輕重的決定性作用。

  (作者係中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系主任,教授)

  來源:人民網--新聞記者 高衛華

責編:王麗華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