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戰爭濃縮成文字 光榮與理想同在
他們與炮火離的最近,他們在死神的陰影下用生命換取真實,他們在無聲的哭泣中看到戰爭的冷酷,他們在怒吼的槍炮聲中看到人性的扭曲......這是新聞界中的一個獨特的團體:戰地記者.這是一群與死神捉迷藏的勇士。已成為戰地記者代名詞的羅伯特 卡帕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現在戰爭仍在繼續,仍將有越來越多的記者融入到戰爭中,以他們手中的筆和頸前的鏡頭記錄下炮火,死亡,對抗,仇恨,血腥以及這其中不滅的希望,血染的風采和對和平的嚮往……
戰地記者,追求光榮與正義的人,我為你們祈禱,但更為你們驕傲。
黎以衝突中的中國戰地記者們
陳曉楠:戰地玫瑰從貝魯特歸來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戰爭特別荒謬,我真的想不明白。”陳曉楠在鳳凰衛視主持的《冷暖人生》是一檔關注底層人物的欄目。在貝魯特,她依然沿襲了這個視角去觀察戰爭中的人們。從自己經歷的種種事實中,陳曉楠感到了一種無奈。不論是黎巴嫩還是以色列,兩方每天都有人被打死,人們站在廢墟上驚恐的表情,母親抱着被炸死的孩子哭號的樣子都是一樣的。“每場戰爭都是老百姓在承受戰爭所帶來的結果,是一個個生命個體在承載戰事,他們的人生都會因戰爭改變方向。”她説,在黎巴嫩難民的臉上,除了憤怒,看到的最多的表情是茫然。説到這裡,剛剛還興高采烈的陳曉楠不禁流露出悲憫的表情。
親歷戰火:汪靜舒的貝魯特戰地日記
為了保證新華社在黎巴嫩的聲音,分社兼本報記者汪靜舒和她的愛人兼同事老潘留在了貝魯特,她在日記中記錄了黎以炮火下的生活。
黎以衝突中的戰地記者們
戰爭是最大的新聞。在以黎衝突期間,收看晚間《十點鐘新聞》的觀眾增加了40萬,在7月17日達到530萬。黎以衝突也為阿拉伯記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新聞技能的平臺,報刊發行量大增,電視臺收視率節節上升。
著名戰地記者介紹
■共和國士兵之死──羅伯特 卡帕
東家:瑪格南圖片社
入行原因:窮困潦倒之際,靠一架“萊卡”拍照謀生。
工作風格:對每場戰爭都要“御駕親徵”。畢生迷信“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説明你離炮火不夠近”。諾曼底登陸時,他是300萬盟軍中首先在諾曼底猶他灘登陸的一員。
專業水準:一幅從戰壕中伸出的照相機拍下的《共和國士兵之死》,把生死相交的瞬間凝固,也成為其成名作,開始其職業戰地記者生涯,也成為海明威、斯坦貝克的生死朋友,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戰地攝影記者。
性格特徵:貪杯好色、嗜賭成性、自私而神經質,但仍然聰明可愛。他關心人類命運,對不同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一視同仁。
出入戰場:跑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個戰場,包括中國的緬甸遠征軍戰鬥和臺兒莊大戰。
危險系數:★★★★★。卡帕之死不像我們崇拜的烈士那樣驚心動魄,踩上地雷時,不但沒有高呼革命萬歲,還童心十足地按了最後一次快門。與卡帕浪漫過的英格麗 褒曼在回憶錄中説,卡帕“穿軍裝很有趣”,老爹海明威始終把卡帕稱做“爺們兒”。
■鐵桿戰地記者──庫爾特 肖爾克
東家:路透社
入行原因:40歲那年,突然決定成為一名記者。
工作風格:不喜歡配上自己肖像的文字記者,哪有流血衝突,哪就留下了庫爾特的身影。
受尊敬原因:他從來不把自己的職業看得比人的生命還高。
出入戰場:他把發生在斯裏蘭卡、庫爾德地區、阿富汗、波斯尼亞、車臣、科索沃、東帝汶的重大事件在第一時間告訴了世界。
危險系數:★★★★★。他呆在戰場上的時間,比任何人都長。他本人也在2000年5月24日,在距離弗裏敦50英里處,被擊中頭部,身亡。在此前不久,他剛剛被授予自越南戰爭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記者。
生活習慣:不吸煙、不喝酒。
■從泰米爾猛虎組織“嘴中”余生的戰地女記者──瑪麗 科爾文
東家: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有生以來最難作出的決定:躺在斯裏蘭卡陸軍基地附近的開闊地裏思考:是爬起來逃跑,是靜靜地躺着,還是高喊自己是記者。
為什麼要報道戰爭:“我並不是典型的戰地記者,因為我注重的是戰爭中的人性,我想告訴人們戰爭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幾個世紀過去了,戰爭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戰場上依舊炮聲隆隆,血肉橫飛;戰場外妻離子散;交戰雙方都不肯公開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戰爭證人。”
危險系數:★★★★。被疑為實施自殺式爆炸的泰米爾婦女,且受到不想活捉她的待遇。在瓦伍尼雅的一家軍隊醫院,醫生從她的頭部、肩膀和胸部取出了彈片,左眼也因為彈片而看不見任何東西,當然最後經過手術恢復了視力。
■諾貝爾硬漢──歐內斯特 海明威
入行原因:中學畢業後,因渴望赴歐參戰而不願上大學,但因為視力的緣故沒被批准,便到《堪薩斯明星報》做了見習記者。
受尊敬原因:剛滿19歲,就獲得意大利政府頒發的十字軍功勳章和勇敢勳章。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名著《老人與海》成為不屈不撓的硬漢精神的象徵。正如一位美國教授所説:“崇拜我們不屈不撓的歐內斯特總比迷戀好萊塢的那些小白臉強。”
出入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意大利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
危險系數:★★★★。炸成過重傷,膝蓋被打斷,身上中的炮彈片和機槍彈頭多達230余塊,一共做了13次手術,換上了一塊白金做的膝蓋骨。曾在抗日戰爭期間以記者的身份走訪中國。
■二戰期間中國惟一的戰地記者──蕭乾
入行原因:1935年7月從燕京大學畢業進入《大公報》以後,一直從事新聞採訪、寫作。
受尊敬原因:蕭乾屬於天底下為數不多的最勇敢的男人,這裡講的勇敢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明知有危險而臨危不懼;二是內心自由不受金錢、權力等物欲的驅使。
出入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歐戰場。
危險系數:★★★★。作為二戰西歐戰場上惟一的中國記者,他親歷了兩次轟炸倫敦,隨美4軍挺進萊茵河,還是攻克柏林後首批進城採訪的戰地記者。
20年前就為自己擬好的墓誌銘:死者是度過平凡一生的一個平凡人。平凡,因為他既不是一個英雄,也不是一個壞蛋。他幼年時是從貧苦中掙扎出來的,受過鞭笞、飢餓、孤獨和凌辱。他有時任性、糊塗,但從未忘過本。他有一盞良知的燈,它時明時暗,卻從沒熄滅過。他經常疏懶,但偶爾也頗知努力。在感情漩渦中他消耗、浪費了不少精力。中年遭受過沉重打擊,如晴天霹靂。他從不想做官,只想織一把絲,釀一盅蜜。歷史車輪,要靠一切有志氣的中國人來推進。他也希望為此竭盡綿力。這是一個平凡人的平凡志向。他是微笑着離去的,因為他有幸看到了惡霸們的末日。(來源:中國報業網)
責編:朱春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