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報消息:一位初中畢業的普通工人,在生産一線工作的30多年裏,通過勤奮學習、不斷鑽研,創造了近百項科技成果。他的創新成果為企業帶來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和較高的社會效益。他就是被人們稱為藍領專家的天津港煤碼頭公司一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全國勞動模範孔祥瑞。
可以沒有文憑不能沒有知識
孔祥瑞今年52歲,他在17歲時走進港口,成為天津港新一代門吊司機。當時的天津港自動化程度並不高,大型門式起重機是最先進的裝卸設備。孔祥瑞特別珍惜自己的崗位,只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如饑似渴地鑽研技術,多年後,他對自己掌管的多種設備從工作原理到技術參數都爛熟於心。
1995年,孔祥瑞在港埠六公司擔任固機隊隊長,掌管公司裝卸生産的核心力量——18台大噸位門機。一次,12號門機發生故障,轉柱回轉大軸承下支撐面出現一條長約1.5米的裂縫,如不立即修好,公司成立以來接卸的最大散貨船將無法如期裝卸。修復門機首先要租用海吊,將重168噸的門機上盤抬起。可海吊預訂期限通常是提前兩個月,時間來不及了。怎麼辦?孔祥瑞帶領隊員們查資料,反復研究,終於想出用10個承壓30噸的千斤頂頂起門機上盤的辦法,並由此創造出一項新成果——焊接在大法蘭盤下的新型頂升支座技術,門機修復僅用了9個小時。
“可以沒有文憑,不可以沒有知識。”孔祥瑞十分欣賞這句話。多年來,他把崗位當成課堂,勤奮學習、儲備知識,吃透了門機的“脾氣秉性”。2000年,他掌管的18台門機完成貨物吞吐量2000萬噸,平均每台完成近120萬噸。門機使用率在全國港口位居第一,完好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
革新技術拿專利
憑著執著的鑽研精神和創新意識,孔祥瑞在1999年和2000年帶領隊裏的骨幹隊員攻克了門機中心受電器發生短路的技術難題,這項創新成果于2003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1999年7月1日下午,孔祥瑞接到隊裏的電話,得知1號門機滑環燒了!他立即趕了幾十公里路程來到現場。酷暑時節,曝曬在太陽下的機房就像烤箱一樣。但孔祥瑞第一個鑽進了這個50多攝氏度的“大悶罐”,和隊員們一起查線、糾偏、更換滑環……汗水流進眼眶,滑過嘴角,機房內的空氣越來越渾濁。為防止出現意外,孔祥瑞讓大家兩人一組,輪流出去換氣,而自己卻一直留在機房裏。那天,他們6個人喝了5箱礦泉水。直到淩晨兩點,故障才得以排除。
事情沒有就此了結。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孔祥瑞帶領隊裏的技術骨幹成立了攻關小組,翻閱資料,分析研究,終於查找出機器設計上的缺陷,並設計出改造方案。3個月後,他們完成了對門機中心受電器的技術改造。現在,他們的革新已被生産廠家採用。2003年,該發明被國家知識産權局授予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據統計,從2000年至今,孔祥瑞主持開展的技術創新項目達50多個,為企業創造效益6200多萬元。
挑戰洋設備
2003年12月,孔祥瑞被調到煤碼頭公司一隊任黨支部書記、隊長,並掌管從美、法、日3國進口的價值8億元的自動化系統聯動傳輸設備的使用,他的智慧和勇氣又面臨一次挑戰。
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兩年時間,孔祥瑞的努力就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自動化設備中的翻車機承擔接卸到達列車的任務,每列車54節,翻車機每摘鉤一次翻倒出兩節原煤。原摘鉤桿使用時應力集中,經常摘不了鉤,造成每月停機達20多次,影響卸車效率。孔祥瑞通過力學原理,找出兩個突破點,進行技術改造,緩衝了杠桿的承受應力,延長了摘鉤杠桿使用壽命,而且維修更換時間由原來的3個小時縮短至15分鐘。此項技術改造以來,共節省卸車時間1800個小時,多接卸列車65700節,接卸原煤320萬噸。
孔祥瑞同志簡要事跡
孔祥瑞,男,52歲,中共黨員,高級工人技師,現任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操作一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先後在天津港一公司、六公司固機隊作司機、任隊長。孔祥瑞同志是伴隨天津港建設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新時期知識型産業工人。1994年以來,9次被評為天津市"八五"、"九五"、"十五"立功先進個人;先後榮獲1998年度天津市勞動模範、2000年度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200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度全國勞動模範、2006年度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等稱號。
在港口一線工作33年的實踐中,他把全部精力傾注在港口建設發展上,放棄了多次學習深造的機會,始終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潛心鑽研,積極進取,學習先進技術,勇於創新實踐,由一名技術工人成長為"藍領專家"。在天津港衝擊億噸大港的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平均每天多幹480噸,當年創效1600萬元。這一操作法被市總工會命名為"孔祥瑞操作法",被授予"天津市職工十大先進操作法"之一,在同行業推廣。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2003年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近年來,他主持開展技術創新項目50多項,為企業創效6200多萬元。
作為隊長,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嚴格管理、培育人才,他所在的隊有多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和各級先進稱號,帶出了一支技能型、知識型高素質的隊伍。
責編:朱亞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