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2日,在軍事博物館召開了“長征勝利70週年展覽”新聞發佈會暨新聞通氣會。圖為軍事博物館館長郭得河在會上介紹本次展覽的籌展情況。攝影:CCTV.com記者馬芳 |
附:郭得河館長在長征展新聞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首先感謝並歡迎新聞界各位朋友的光臨!
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北京市委聯合主辦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展覽”將於10月16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下面,我主要介紹一下長征展的指導思想、展覽的主要內容及籌備工作的有關情況。
一、展覽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1、展覽指導思想
依據中共中央關於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活動的安排,通過大型主題展覽,著力宣傳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紅軍長征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著力宣傳長征在中國革命史和人民軍隊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著力宣傳偉大的長征精神,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用紅軍長征勝利的生動歷史和英雄壯舉,向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深入進行長征精神、革命傳統、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宣傳教育。
2、展覽基本原則
(一)以長征歷程為主線,以弘揚長征精神為主題。在全面展示長征起因和過程的基礎上,通過長征中的重要戰役戰鬥、重要事件、重要會議和重要人物,深刻揭示和突出反映偉大的長征精神。
(二)以《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依據,正確處理展覽內容中的重大問題和各種關係。一是中央紅軍與其他各路紅軍的關係,既重點宣傳紅一方面軍的長征歷程,又充分反映紅二、四方面軍和紅25軍的長征歷程以及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的戰略配合。二是處理好展示領袖人物和展示廣大官兵、人民群眾的關係,既展示毛澤東等領導人高超的領導和指揮藝術,又充分反映紅軍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眾的無私支持。三是處理好歷史和現實的關係,既客觀反映長征歷史事實,保持歷史脈絡的完整,又注重長征精神對現實的教育意義和指導作用。四是把握正確導向,妥善處理有爭議和敏感的問題。
(三)在展覽內容和形式設計上力求創新。內容設計儘量吸收長征研究的新成果。形式設計著眼于強化主題、服務內容、激發觀眾情感,按照精品要求,吸收新設計理念,有效利用新手段、新材料、新技術,使主題展生動深刻、大氣磅薄。
(四)注重以文物説話。下大力廣泛徵集、借用、複製紅軍長征文物,以組合陳列和重點陳列方式,突出展示和見證紅軍長征艱苦卓絕的歷史,使觀眾從中感悟不朽的長征精神。
(五)注意發揮雕塑、油畫、國畫等藝術品烘托主題、見證歷史、激發情感、增強吸引力的作用。除利用館藏藝術品外,組織藝術家創作新的精品。
二、展覽的主要內容
展覽的標題是《偉大壯舉 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展》。展覽分為一個序廳、七個部分、三個專題。
序廳以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主題,中心是闊步向前的紅軍指戰員群雕,以迎風招展的紅旗造型為背景,兩側圓弧形展墻以浮雕語言展現紅軍長征從出發到會師的重要戰鬥、會址、紀念地,並採用曙光吊頂,寓意紅軍長征勝利,使中國革命顯現了勝利的曙光。
第一部分 戰略轉移 開始長征
通過展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黨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以及湘江戰役、堅持南方遊擊戰爭等史實,反映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官兵毫不動搖,堅信在黨的領導下革命必定勝利的信念。
重點展示:方志敏
第二部分 遵義會議 偉大轉折
通過展示在極端危難的歷史關頭,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史實,反映中國共産黨獨立自主地按照實際情況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標誌著中國共産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中國革命從此一步步走向勝利。
重點展示:遵義會議
亮點:大型景觀《偉大轉折》。
第三部分 用兵如神 突出重圍
通過展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戰役戰鬥,反映毛澤東等紅軍領導人以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率領紅軍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重點展示:(1)四渡赤水;(2)鄧萍。
亮點:多維動畫演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四部分 斬關奪隘 一往無前
通過展示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和紅二、四方面軍及紅25軍的著名戰役戰鬥,表現紅軍指戰員浴血奮戰、不畏強敵,—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重點展示:強渡大渡河 飛奪瀘定橋
亮點:大型景觀《紅軍飛奪瀘定橋》
第五部分 艱苦卓絕 理想勝天
通過展示紅軍翻雪山、過草地,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反映紅軍堅定的革命信念和不畏艱難困苦的偉大精神。
重點展示:劉志海烈士的最後一次黨費。
亮點:大型景觀《過雪山草地》中的群雕“雪山忠魂”、“草地黨支部”
第六部分 勝利會師 抗日救國
通過展示各路紅軍的相繼會師、團結北上,反映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結束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長征。
重點展示:劉志丹。
亮點:大型浮雕:《萬水千山》
第七部分 精神永存
通過展示在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十六大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的新長征,反映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主展線之外,在輔展線上設3個專題陳列。
專題一:長征英烈
通過展示長征中犧牲的軍以上幹部照片和簡歷、犧牲的營以上幹部名錄和紀念長征中犧牲的成千上萬無名烈士的紀念碑等,反映長征勝利是無數革命英烈流血犧牲換來的。
專題二:長征標語
展示紅軍長征留下的石刻、木刻、手寫標語。
專題三:長征精神宣傳教育
展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組織採取多種形式開展長征精神的宣傳教育,取得明顯成效。
展覽還設置了觸摸屏:反映長征途中黨的重要會議;紅軍長征大事記;長征部隊序列表、出發和到達時實力統計、長征各部隊路線圖、主要戰役戰鬥、戰績統計、擊落敵機統計、烈士名錄、英模名錄、團以上幹部名錄;南方三年遊擊戰爭黨和軍隊序列表;圍追堵截紅軍的敵軍序列表。可接打印機,根據觀眾要求,現場查閱、打印。
展覽還設置了三個液晶顯示屏:分別播放彝海結盟、過雪山草地、張學良論紅軍長征等影視資料。
展覽共展出照片453張,另有文獻照、畫照、文物照、報照等179張,各種圖表52件,文摘13件;雕塑7件,其中新創作3件;繪畫34幅,其中新創作26幅;文物447件,其中一級品25件、借展文物28件、複製文物58件,另有有關長征圖書180余冊;製作大型景觀3個。
展覽設在軍博西一樓的3個展廳內,展覽面積約3300平方米。
三、籌展的有關情況(另:展覽提綱)
籌展工作,是從去年11月開始預作準備,到10月12日結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本準備。從2月份開始,按照中央辦公廳王主任主持的協調會安排進行。第二階段,是評審確定方案。在中宣部和總政治部直接組織下,吸收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博物館、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清華美院的專家參與,對內容和形式設計方案進行論證修改。第三階段,是施工布展階段。9月初開始,由承辦單位組織有關單位進行。第四階段,是審查階段。9月30日始,在中央宣傳部和總政治部組織下進行。
籌展工作,是中央辦公廳總體組織協調,中央宣傳部、總政治部負責,中央組織部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委參與,依據中央關於紀念長征勝利七十週年的安排,依據胡錦濤總書記在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精神舉辦的。籌展的最大特色,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長征精神舉辦長征紀念展覽。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第一,為中央負責、為歷史負責,為觀眾負責。著眼于中央關於三個著力宣傳的要求和教育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推進偉大事業的目的,經反復論證,確定了“以長征歷史為主線,以弘揚長征精神為主題”的基本原則和創一流精品的標準,由此謀劃和展開整個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等各項工作。
第二,尊重歷史、尊重科學,精益求精。為了完整準確地反映長征歷史,深刻而明晰地揭示長征精神,在軍事博物館先後4次組織專家論證修改方案的基礎上,由中央宣傳部&&,先後召開了三次由國內著名黨史、軍史專家和藝術家、設計師參加的評審會。對內容和形式設計方案從總體到局部乃至入展的每一史實、每一人物、每一文物照片和文字,都反復研究,先後修改方案20余次。並報經中央領導、軍委領導和各主辦單位審查修改,然後投入創作布展。布展過程中,中央和軍委領導及部門領導又反復審查,對瑕疵之處及時指導修改。
第三,調查研究、取長補短,引進技術、強化效果。根據中央和總政首長要千方百計出精品的要求,籌展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了幾個重要問題。一是由於長征過程中形勢險惡,留存文物資料少,其中一、四方面軍一張照片都沒有。為了豐富展覽,編輯人員先後去了長征沿途各省的紀念地進行調研,得到遵義會議紀念館、四川省博物館等十多個博物館、紀念館的大力支持,提供了28件文物或複製品。中央檔案館等文檔部門在文獻資料上也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形式設計人員和畫家都比較年輕,對長征的艱苦缺乏感受。組織他們到湘江、遵義、雪山、草地等地查看,豐富了創作感受。三是對國內新的展示手段和技術進行調研,採用了3項新技術,對展示效果起到了強化作用。
第四,堅持既隆重又節儉的方針。整個展覽在保證效果和觀眾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儘量節儉。首先是把功夫下在方案論證上,經過效能、安全、材料、技術、工藝等各方面的論證,做到了沒有大的返工浪費;對施工過程進行組織和程序論證,同時設計和編輯人員現場跟蹤指導監督,避免了窩工浪費;對於不影響觀眾安全的次要部位和遮蔽部位,一律使用代用材料。此外,藝術品創作人員也自覺為弘揚長征精神作貢獻,基本上按成本收費。使布展經費比國內相同規模的展覽和原定預算下降了一半左右。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