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學者看安倍 並非不可溝通之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04日 14:14 來源: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與安倍的兩次碰面,讓劉江永感到安倍是一個可以溝通的人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曉暉報道

    “第一次見到安倍時,他還只是一名年輕議員。”清華大學的劉江永教授向《國際先驅導報》回憶起他和安倍晉三的交往。

    安倍喜歡直來直去

    1997年,當時劉江永還在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工作。安倍作為日本自民黨年輕議員訪華團的團員,到北京訪問。“安倍只是訪華團中的普通成員。因此,他在座談會上沒有作主題發言,給人的感覺比較低調,對中日交流比較陌生。”劉江永教授説。

    雖然沒有作主題發言,不過在休息時安倍卻主動找劉江永教授溝通,這段交流給劉江永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倍很直接地詢問劉江永教授:“我在日本被稱為日本的‘台灣幫’,那麼中國是怎麼看我的?”劉江永教授回答説:“你既然來到了北京,就是我們的客人。中國對你不了解,但你父親在中國很有名,只可惜早逝。他為推動中日關係做的貢獻我們會牢牢記住的。”當時安倍表示:“可能您還有不知道的,其實我是父親的政治秘書。”儘管只是簡短的對話,但是從中不難看出安倍的個性。劉江永教授感覺,只要以誠相待,和安倍之間是可以拉近距離的。

    在這次訪華活動之後,安倍在日本組織了一些議員組織和研究機構,了解中國的扶貧情況,想通過扶貧方面的合作與中國建立某種聯絡。

    思想體系受右翼影響深

    安倍是在1993年當選眾議院議員的,這一時期日本政界右傾化氾濫。這種政治環境對安倍的影響很大。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是反華的日本政治家代表,由此也引起外界對安倍的擔心,認為安倍會不會比小泉還右?對此,劉江永教授表示:“我認為安倍的思想體系的確有問題,但他願意溝通和了解別人的想法,能夠對自己的判斷作出調整。”

    安倍出身山口縣,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山口縣曾經出過7任首相,都是偏右翼勢力或對中國不友好的首相,比如伊藤博文、田中義一。戰後從這裡走出的兩位首相佐藤榮作和岸信介也是堅持“一中一台”的觀點。這些對安倍有影響。但是安倍對自己的定位是“山口縣中日邦交正常化後的第一位首相、戰後出生的第一任日本首相和自民黨總裁”。對此劉江永教授特別指出,安倍的父親也是邦交正常化後的政治家。安倍能否給自己的外交一個正確的定位是關鍵。

    對中日關係的態度在轉變

    今年8月,第二次見到安倍,劉江永教授對安倍又有了新的認識。

    這是在東京舉辦的第二屆中日關係論壇上,這一次,安倍發表了主題演講。

    劉江永教授認為,安倍的演講反映了他願意改善中日關係的姿態。“從安倍的發言和表現中,可以看出他在中日關係的態度上不是更壞了,而是在逐步調整,從之前的右派言論,開始學習政府語言。這種變化也是源於安倍身份的變化。以安倍現在的身份,他必須考慮日本政府過去的處理方法。”

    劉江永教授以靖國神社問題為例,分析安倍的微妙變化:第一階段,安倍對靖國神社問題表示下屆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是“義務”。第二階段,在去年12月,身為官房長官的安倍態度有所改變,開始儘量回避靖國神社問題。安倍表示:“對為戰爭獻身的人表示感謝和崇敬的心情不變”,但是並沒有明確表示參拜與否。到第三階段,安倍不提參拜問題,説明他想去又怕影響中日關係。第四階段,安倍不明確表示不去參拜,但是第一次表示“不會以公事身份參拜”,但是聲稱“日本是有個人信仰自由的國家”。和小泉首相在2001年競選時發誓一定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相比,安倍給自己未來和中國恢復高層互訪留下餘地。

    並非不可溝通之人

    關於安倍的個性,劉江永教授談了一些個人感受。首先,安倍是一個倔強但不胡攪蠻纏的人。安倍有一定的求知欲,對意見有分歧的問題有溝通的願望。其次,安倍並不回避矛盾,有問題會得理不讓人,但當他了解情況後又不會頑固不化。因此,安倍是個有可塑性的人。與安倍相比,小泉的等級觀念很強,往往用指示性的語言,在與人交往中只“輸出”不“輸入”。相比之下,安倍是個具備溝通能力的人。

責編:何偉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