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科學技術造福千家萬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1日 09:10 來源:光明日報

科學技術造福千家萬戶
——在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旗幟下
 

     糧肉蛋奶應有盡有,時新蔬菜四季不斷,做飯不再煙熏火燎,通話實現隨時隨地……這些幾十年前人們不敢想像、幾年前只是設想的事情,已經或正在全國各地百姓身邊成為現實。它見證著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神州大地日新月異的巨變;見證著改革開放以來,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日益發揮出巨大威力;見證著近年來億萬中國人民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進步伐。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但是其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和諧的社會環境。沒有和諧的社會環境,科技作用就難以得到充分發揮、甚至難以得到發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科技創新、科技進步提供了重要條件;而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又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堅實基礎。數十年前被千呼萬喚的“賽先生”(science,科學)日益煥發出無限活力,正在逐步應用到生活各個方面,應用到祖國的各個角落,為千家萬戶、億萬大眾造福。

“頭號話題”變尋常

    民以食為天,菜籃子、米袋子一度是中國人的頭號話題。如今,放眼神州大地,一年四季幾乎都是豐收季節,從邊疆到內地,各類農産品不斷出新,頭號話題變成了尋常話題。

    鏡頭一:不盡牛奶滾滾來。

    北京市場,各色牛奶、酸奶、奶製品琳瑯滿目,任人挑選。來自科技部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奶類産量年均增幅25%,2004年底我國牛奶總産量達到2288萬噸,全國人均奶類佔有量達到18公斤,比2002年翻了一番。這些都是科技部聯合農業部實施“十五”科技攻關奶業重大專項的成果。科技專項累計扶植示範戶10萬多戶,輻射養殖戶80多萬戶,促進農民增收累計達59.18億元,形成了奶業科技發展的長效機制。

    鏡頭二:豐收果汁出國門。

    美國市場,每喝10瓶蘋果汁,就有7瓶是中國的蘋果生産的。科技部一位人士介紹,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濃縮蘋果汁生産國,有5家企業成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著名跨國公司的指定供貨商。目前全國用於生産濃縮蘋果汁的蘋果,約佔蘋果總産量的近25%,極大地緩解了賣果難的問題,使近百萬戶果農年增收共約18億元。而這又是“十五”攻關的成果,得益於蘋果課題一系列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並得到廣泛應用。

    從喝不上奶,到有奶喝,再到奶製品琳瑯滿目;從吃不到蘋果,到豐收後賣果難,再到加工出果汁並成功出口,折射出我國城鄉居民生活和農業發展實現了巨大飛躍,也對我國創造“用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耕地,養活佔全球1/5的人口”的奇跡提供了答案:科技進步功不可沒,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科技進步作用的發揮創造了重要的社會環境。

家務越幹越輕鬆

    從笨重繁瑣的家務中解放出來,一度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今,這已成為歷史,借助科技的力量,人們輕輕鬆鬆地就做完家務。

  鏡頭一:衛生設施使人舒適便利。

    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2004年組織對全國29萬戶城鎮居民家庭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資料表明,城鎮居民家庭中近九成有了沖水廁所,其中,53.8%的家庭有坐式抽水馬桶,33.6%的家庭有沖水蹲坑設施,68.9%的家庭有浴室。

    鏡頭二:廚電設備成家務好幫手。

    上述同一調查顯示,近九成家庭已經脫離了燒煤階段。有34.9%的城鎮居民家庭使用管道煤氣或天然氣;49.4%的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氣,只有11.4%和4.3%的家庭使用煤和其他燃料來做飯。很多家庭中微波爐、電飯煲、電磁爐等小家電應有盡有。同時,我國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洗衣機94.41台,電風扇181.58台,電冰箱88.73台。

    從煙熏火燎到窗明几淨,從掩鼻而過到乾淨衛生,從繁重勞累到輕鬆高效,從圍著鍋臺轉到數字技術遙控操作,這不僅僅顯示著科技的進步,不僅僅顯示著經濟的發展,也顯示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威力:加速了科技的進步、應用和普及。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社會大環境,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涌現,加速了科技成果實現産業化,加速了科技産品走進市場,進而進入千家萬戶,從鍋臺邊解放千千萬萬生産力,使中國百姓的生活條件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感覺地球變小了

    火車一次次提速,農民騎摩托車趕集,城裏人自駕車出遊,電話遍佈城鄉各地,這些已成為中國日常生活景象。科技進步使人們的聯絡變得快捷容易,使生活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此時,人們覺得地球變小了。

    鏡頭之一:手機提供“順風耳”。

    打開今年5月19日的光明日報,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話:據信息産業部副部長奚國華介紹,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電話用戶總數已達到6.74億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3.25億戶,移動電話用戶3.49億戶,網絡和用戶規模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上網人數達到9880萬戶,居世界第二位。中國人更換手機之勤出了名。四五年前發達國家的人以邊走邊打手機自傲,現在卻承認手機款式不如中國人了。

    鏡頭之二:電子地圖好似“千里眼”。

    今年7月9日,北京,首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人們得到一條信息:目前我國最大的數字出版工程——電子地圖進入應用階段,已完成了全國宏觀導航電子地圖和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遠程導航電子地圖及150個城市導航電子地圖的編制,並已開始在汽車導航儀、手機等終端電子設備上使用。預測未來10年裏,導航電子地圖將覆蓋全國所有縣以上城市。

    從坐牛車到騎自行車、坐汽車、坐飛機、自駕車出遊、電子導航,從寫信到打公用電話、打家庭電話、打手機,科技進步日益加速,甚至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而這,正是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的追求下,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環境,進而使得“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的成果。

“人造太陽”供能源

    面對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緊缺的現狀,中國科技人員發揮聰明才智,讓大自然中的輕風、流水、污泥為我所用,為百姓造福。

    鏡頭之一:創造源源不斷的能源。

    今年6月30日,我國一位權威科學家在京透露,我國計劃建造自己的熱核實驗反應堆。這個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熱核聚變反應堆,可望為能源短缺的中國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

    據介紹,中國已加入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ITER計劃的目的是從海水中提取氫的同位素氘用於核聚變反應,從而産生巨大的能量。目前廣泛投入商業運營的核電站都通過鈾或钚等重金屬元素的原子核裂變來獲取能量。需要在1億度的高溫條件下才能實現的熱核聚變與此不同,不需要耗費重金屬等不可再生資源,而且不會造成放射性污染。

    鏡頭之二:實現污泥的循環利用。

    今年2月28日,上海,某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宣佈,經過艱苦探索,掌握了城市污泥處理的關鍵技術——封閉式微生物好氧發酵。用這種方法,可將城市污泥轉化為有機肥或附加值更高的生物農藥,實現污泥的循環利用。

    據介紹,我國城市污水廠每年排放的污泥900多萬噸,且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長。目前污泥處理方法主要是焚燒和填埋。焚燒工藝投資巨大,填埋需要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也會造成二次污染。利用好氧發酵新技術,可以有效地消除臭味,實現了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有利於保護城市生態環境。

    對大自然無能為力,與科技落後、經濟不發達相聯絡。從對大自然無能為力,到探索如何科學地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種物質,努力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變廢為寶,反映了觀念上的突破和國力的強盛,更反映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會按照自然規律辦事的理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變成科技人員乃至百姓大眾的行動。(

責編:扈航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