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鐵木、戚小源做客央視國際 精彩解讀《圓明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1日 16:21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9月8日,繼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成功首映之後,晚上19:30導演金鐵木與影片作曲戚小源來到央視國際直播間,接受了央視國際的在線訪談,直接與網友面對面進行精彩對話。

導演金鐵木、作曲戚小源來到央視國際

  首映式影片表現令導演金鐵木放下一顆心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網絡主持人,今天大型史詩電源圓明園在人民大會堂進行首映式,今天我們請到這部電影的導演和作曲來到我們的現場。 非常歡迎二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聽説首映式非常的簡潔,導演和演員沒有在進行講話主角就是圓明園本身,我想問導演有沒有特別的安排?

  導演金鐵木:其實沒有別的目的,確實時間比較緊,因為在人民大會堂時間有限制,另外我們重點是放在推廣上。主創人員在那兒講話,這個推廣也起到最核心的作用,所以我們把精力放在講話之外的推廣。

  主持人:我覺得與之對比的是商業片的首映式,因為圓明園是紀錄影片,是不是與商業有所區別?

  導演金鐵木:其實也沒有這樣的意思,紀錄片一般給人不會留下很好的印象,比如單調、枯燥,而圓明園不是這樣,我更願意把它作為非虛構電影,絕大部分電影是被編撰的,是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加工,內容很多並不是寫實的,而圓明園這部電影最大的是在內容最大程度上追求真實,從演員包裝到整個電影的包裝都最大程度追求歷史真實的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建立在史料基礎上的一部電影。

  主持人:二位在首映式結束的時候有沒有走在散場的出口聽一聽觀眾説些什麼?

  導演金鐵木:我沒有,我是在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在電影院等著觀眾散場,看觀眾有沒有什麼樣的反映,因為各種各樣的觀眾都有,類型比較龐雜,但是讓我比較感動的一點,中途沒有任何真正的觀眾離場,這是我最欣慰的。並且電影結束的時候,字幕起來的時候,也沒有人離場,這一點非常另我感動。像這樣的電影,我認為在我有限的經歷上確實沒有碰上。所有的觀眾大概去了7、8百人,從頭到偉,大家都看結束,這樣的電影我覺得在中國確實不多見。

  主持人:很遺憾,我今天沒有參加首映式,幸運的是我通過工作的原因我之前看過圓明園。給我第一的感覺,兩個字形容:悲壯。今天我們央視國際幾位網友有參加過首映式,他們看過有一個體會,也是兩個字,就是震撼,非常的震撼,這是給我們的觀眾最直觀的感受,我不知道兩位怎麼看大家的感受。

  作曲戚小源:我看到兩個採訪,我覺得今天的觀眾是不是還不是市場的觀眾,今天是首映式嘛,但是更多的是關愛,包括震撼是由於片子的篇幅給大家造成歷史的實踐上,以及表現事件的力度,因為都再現,那一部分更像故事片的情節,所以這樣一種情況下,由於後頭有這麼一段,有一種心情澎湃的感覺。對前頭來説,客觀地説,我有一個朋友一塊去的,他説前面的部分,有更好的方式去表現,在講述文明最初的誕生,這一部分也是導演最難掌握的地方,也是我寫東西的時候最難的,當時他也提出來,有沒有更好的表現形式,他也是一種很溫和的,關愛的形式。

  作曲戚小源:總體來講,特別感謝大家對這個紀錄片,儘管在具體的形式上,我給它寫了一個X類。因為從紀錄片來講不是紀錄片,它一切拍攝的素材、載體以及它的大歷史觀,它確確實實是紀錄片,但是從表現形式上,以及導演剛開始從各個創作部門要求的,在追求它的可觀性,如果是紀錄片,就一下篩掉很多的觀眾群,我們找它的可觀性上,我們是從故事上。我們從後面進一步加力,是真正的外國人旁白,旁白是劇情中的人物啊。最後沒有實現的那個,就是其他的類型,比如羅生門從三個角度分解成不同的結構,這是一個立體的感覺,這樣出來的結果,讓人感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表現形象更豐富。紀錄片傳統的表現形式就是解説,是別人來説,是由一個老人來解説。 

  一部電影只有進電影院才能算是真正的電影

  主持人:剛才二位把話題説到電影的本身,我們就談一談這個電影的本身,一聽到電影的名字:圓明園,第一形象就是幾塊斷壁殘垣,你怎麼拍呢?我覺得這個是網友非常關心的,非常殘酷的一個東西,而且要拍出一個90分鐘的故事片,如何拍出來?

  導演金鐵木:這個確實是。大概在今年前,我開始幹這個活、寫這個劇本的時候是最麻煩的事情,最鬱悶的事情。當時是在2004年春節剛過,那個時候圓明園確實冬天還沒有過去,滿目荒涼,我當時已經接了這個活,接以前沒有動腦筋,一股俠義之情,説好,幹了。到了圓明園以後,確實當時很鬱悶。到了後來這個片子最核心的是劇本,我既是編劇又是導演,當時在國圖寫了三個月,這個劇本就基本成型了。中國每年有很多電影,我痛恨這樣的導演,膠片拍完之後,就挂起來,不進電影院。我覺得那是挺丟人的。

  導演金鐵木:一部電影只有進電影院才能算是真正的電影。第一要好看,第二要具備所有能夠進電影院所有的元素,故事要好看,第二影象要給人震撼,視覺的衝擊力。第三電影在這兩個基礎之上,這個電影要有一定的文化信息,或者説它能夠感動人,它不是純粹的娛樂片,他在娛樂之餘給觀眾一點文化的體驗和精神的感動。但是它必須建立在娛樂基礎之上,要不然它就變成教育人。我最不願意的就是去教育別人,這是我做人的原則。

  戚小源:《圓明園》的電影音樂中蘊含著我的血性

  導演金鐵木:從我寫劇本,一直到拍攝到完成,我認為這部電影裏的音樂非常重要,我跟戚老師説,你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揮,我看中國作曲家有好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混江湖的,是江湖的高手,更多是玩一種江湖的規則,我認為你是中國最好的作曲之一,中國的作曲家裏最好的之一,電影沒有音樂這塊,這個電影會很麻煩,因為它本身在題材上是和一般的故事片有區別,所以音樂在這部電影裏非常非常重要,它參與敘事,它最關鍵的是通過音樂把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把這種悲傷的史詩的感覺主要通過音樂傳達。也就是説,圓明園中音樂所起到的作用遠遠超過常規的故事片。

  導演金鐵木:電影結束以後很多觀眾都問這部電影的作曲是誰。

  主持人:這部電影音樂佔到多少比例?

  作曲戚小源:基本上從頭到尾。視聽語言有這樣一個特點,這麼多因素畫面、解説,畫面還細分:光、色彩、運動,音樂裏面能夠承重,我們發現這部片子跌蕩起伏很大,它像一個細胞,幾塊都有,老是在那兒停,在影院裏就承受不住。這種方法不是防止四海節準,反正是符合人們接受美學的心理特徵,但是現在美國的大片做得比較好的音樂始終都有,它是帶著娛樂性的,不是嚴肅性的。觀眾是一種視聽感知,一沒有音樂,你馬上發現這個事件是發生在此時此刻,你會和主人公在一起,節奏就下來了。你要考慮這兩個因素,我們要考慮,我們不是一個故事片,但是又要參與到故事片裏,就在音樂的厚薄上進行控制。沒有音樂就會沉悶,讓我體會到攝影機移動的狀態,讓人體會到這種狀態就麻煩了。我就要墊一層,就跟著劇作和劇情進行發展。大部分的時候,講圓明園怎麼説,什麼都不知道也不行,所以這段必須表現,音樂也別跟導演叫板了,就是這麼設計的。就在心理接受的狀態下,寫了這麼一個音樂。

  主持人:聽您的講述,是不是您的電影音樂是起到一個啟程轉換承接的作用?

  作曲戚小源:對,這是視聽音樂中導演考慮的一個因素。本來我想客觀地寫這段音樂,但是我的烙印太重,可能是年齡的因素,受的教育也是不同,血性會有,本人就是擰的。

  主持人:一開始是悲憤的?

  作曲戚小源:也不是悲憤。他一開始説,不往紀錄片上走,往故事片上走。如果要想走向國際,我們中國觀眾包容性比較大,國外觀眾包容性比較小,他們認為紀錄片儘量少點主觀意識。我們的紀錄片盡帶人文色彩。那天晚上我們談了很多時間,還是往故事片上走。這個很關鍵。

  主持人:您的靈感是來自於哪兒?

  作曲戚小源:我認為還是片子吧,一開始他把片子放在這兒,説你看看吧,我一個月沒寫,寫不出來。就坐在那兒整整坐了一個月。他來了問怎麼樣,我説還沒寫呢。我説除了熟悉,再沒有別的。沒有找到我想要的表現形式,能讓觀眾看的時候,能夠用語言和音樂引導觀眾,而讓觀眾有一個感受。我剛剛來的時候,也看到你們網站有沒有反面的意見,會給以後的創作有幫助,我看大家還是熱情多,剛才還有一小點,但是題目還沒有找到。靈感還是來自於片子,不能是展現過去怎麼樣,那還是紀錄片,劇作的內容不是戲劇化的劇作的內容,但是我們形式上追求戲劇的張力,這是我們一直要注意的。包括人物的旁白,包括後面再現那部分,戲劇張力很大,表現形式張力很大。不管什麼類型,用這種類型表現出來了就行了。

  數字特效的成功表現源於製作人員的激情

  主持人:還有網友提到還用到大量的數字特效,為什麼會採用這樣的方式?

  導演金鐵木:是由圓明園這個題材決定的,圓明園現在就是幾千塊石頭,除了石頭還是石頭,圓明園要表現的是7世紀、8世紀、9世紀的圓明園,從1860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將近150年,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重現當時的圓明園,亞洲的倩影,這些話都是雨果説的,雨果是一個左翼作家,他反對資本家,所以他特別受中國觀眾的歡迎。他對圓明園的描述就是在一封信裏,漢字也就是2千字左右,非常非常的準確,非常的形象。我們做這個片子,確實查閱了當時關於圓明園的所有的資料,沒有一個人的描述,關於圓明園的描述和記載,像一個雨果,一個法國人,連中國都沒有來過,描述的那麼形象那麼準確,拍這部電影感受最深就是大文豪雨果對圓明園的描述。他用了四個字兩概括:人間仙境。現在要重現只能用數字特效來重現。我不知道還有哪建築,或者哪個建築群落,在投入和投資上,和成本上會和圓明園相比,我覺得埃及金字塔也不可能,圓明園建了 150年是在當時的大清帝國最富的時候建的,當時的大清帝國佔了全球GDP三分之一,在那個時候建的。特別要感謝電腦,完全是通過電腦和數字技術來搭建的當時的圓明園。

  主持人:説到這個特效,不知道在特效的投入上給我們透露一下?

  導演金鐵木:圓明園整個投入大概1千多萬,特效佔有將近三分之一。 

  主持人:打造了多長時間?

  導演金鐵木:特效的時間確實比較長,將近四年的時間,更多的時間在實驗,在學習,在測驗,真正大規模的特效製作是花了兩年時間。因為團隊相對來説,規模比較小,我們仍然缺少經驗。但是我們擁有的是什麼呢?是年輕,是激情。圓明園的特效是我們一邊學習一邊製作的,確實很費勁。

  主持人:打造特效的人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班子? 

  導演金鐵木:國內的,平均年齡22、23歲,沒有任何炫耀的資歷,完全是靠的激情。完全是中國製造。 

1/2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