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是中國紀錄片産業化的第一部
陳坤厚:現在從世界趨勢來講,紀錄片産業化,而不僅僅做成一種陽春白雪的概念電影,它應該是面向大眾化的産業。我們也一直在探索這個事情,現在被金鐵木捷足先登了。
在我的印象裏,《圓明園》應該是中國紀錄片進入産業化的第一部。我們要非常珍惜這部影片在發行上面的成功,和它産業化運作後産生的深遠影響。最近看了一些外國電影,紀錄片上到電影院,都非常感動。我看《美國9.11》,美國人甚至非常崇拜這部電影。紀錄片産業進入電影院是必然的趨勢,是全世界目前的趨勢。《圓明園》這部影片是迄今最好的一次嘗試,可以説是非常大的一個奇跡。非常佩服製片方有這樣的勇氣,也希望發行公司擔當起更重大的責任:如何讓中國歷史紀錄片産業能夠更紅火,能夠得到國內外觀眾的喜愛和欣賞,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司徒兆敦:《圓明園》應該是中國紀錄片産業化過程的一個開始,同時體現了開始階段的一部分成果。導演的定位是把《圓明園》當作像故事片一樣的紀錄片和像紀錄片一樣的故事片。金鐵木寫了這麼一段,非常有意思。
這個片子真正的價值,首先體現為紀錄片的文獻價值。比如像雨果、郎世寧、傳教士,這些話都不是瞎編的,從這個角度講體現了作者的一種對歷史對藝術負責的精神。《圓明園》刷新了某些電影模式,我主張叫它史詩電影。
我們親歷看到的圓明園就是一片廢墟,今天通過電影的技術手段讓我們還原了一個夢,一個民族關於光榮關於恥辱的夢。這也涉及到當前圓明園重建的一種爭論。我個人是不太主張重建,用電影圓這個夢:讓電影去重現,讓觀眾去想象,這也許是紀錄片産業化運作的一個充足理由。
彭吉象:兩周之前,在香山開了紀錄片研討會,叫人文紀錄片研討會。那個會上討論了哪些紀錄片呢?有金鐵木的《復活的軍團》,還有《故宮》、《金山》、《江南》等等,當時我就説紀錄片真的是到了震驚的時代。今天看圓明園又是一種開始,中國的電影電視到今天已經走出了戲説史。雖然還有人在拍戲説,但是我估計是走下坡路了。如果説紀錄片走向市場,《圓明園》這部片子就是一個開始!
我個人也反對重建圓明園。圓明園是不可能重建的,重建是非常愚蠢的。那是偽造歷史、破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