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5日 14:41 來源:北京晚報
本週,包括吉顯傑在內的第一批成功植入人工耳蝸的10名聾兒將會抵達北京,再輾轉回到各自的家鄉。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他們將於8月底再回到北京接受人工耳蝸的開機測試和一系列的語言培訓。小傑的爸爸媽媽將帶着手術成功的他回到湘西老家,讓在家盼望已久的爺爺奶奶和曾祖母看看不一樣的小傑。
噩夢降臨四世同堂之家
2004年6月4日,吉顯傑出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大眼睛小傑的出生給這個家帶來了無比的歡樂,尤其是已經80歲高齡的曾祖母,小傑的到來圓了老人家四世同堂的夢想。
2005年正月十五,家家熱鬧喜慶,爆竹聲聲,小傑也被爸爸媽媽帶上街去賞花燈。活潑的他一邊賞燈,一邊玩弄着手中的氣球。突然氣球在小傑眼前“砰”地一聲炸了,可細心的爸爸發現,小傑的眼睛竟然眨都不眨,面不改色,照玩不誤,腳邊飛來的爆竹也沒有驚嚇到只有不到1歲的小傑。
面對孩子的毫無反應,家人猜測是他的耳朵出了問題,然而縣裏的醫院沒有條件為小傑做全面檢查,在縣裏當老師的爸爸媽媽只有等到放暑假,才帶着小傑來到了長沙,為他做耳部的詳細檢查。
經過複雜的檢查,醫院的檢查報告證實了家人的猜測,小傑是一個極度重度耳聾的聾兒。聽到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全家人都籠罩在了悲傷的氣氛中,大家怎麼也沒想到小傑會是個聾兒。“我和他媽媽當時全懵了,站在醫生旁邊愣了好久,他媽媽抱着小傑哭了一個下午。”對此,爸爸吉彬除了難過,毫無辦法。
然而經過專家的會診,小傑的聽覺神經並未受到損害,失聰可能是藥物原因導致,可以佩戴助聽器觀察效果,如果助聽器沒有起色,就只能安裝人工耳蝸。由於小傑正處在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人工耳蝸手術的較好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即使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孩子們的語言發展也會存在極大的障礙。然而醫生告訴吉彬,手術費用是20萬元。
80歲曾祖母在撿垃圾湊錢
為了不耽誤治療,吉彬花了幾千元先給小傑佩戴了一個大功率的助聽器。為了配合助聽器,小傑需要前往長沙接受聾兒康復中心的語言訓練。小傑的父母都在龍山縣當中學老師,兩人每月幾百元的微薄工資是這個四世同堂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家中除了小傑,還有60多歲的爺爺奶奶和吉彬80歲的外婆。“我們不可能不工作,沒有收入一家人都要挨餓。”於是,照顧小傑語訓的任務自然落到了60多歲的奶奶身上。
2006年下半年,奶奶獨自一人帶着小傑坐上了前往長沙的長途汽車。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舟車勞頓,二人來到長沙,小傑開始接受語言培訓。然而大半年的語訓時間過去了,由於助聽器的效果甚微,小傑的聽力沒有任何的進步。
然而家人並沒有絕望,所有人都在為小傑的耳蝸努力。吉彬和妻子把結婚時的房子賣掉,兩人搬到學校的教室湊合,小傑被接到爺爺奶奶家,由他們照顧;60多歲的爺爺為一個工廠看守大門;80歲高齡的曾祖母顫顫巍巍地走在街頭撿拾垃圾,換來的錢都會放到一起攢好,希望哪一天這些錢能變成一個人工耳蝸送給小傑。雖然這個家所有的成員都在為小傑的耳蝸努力,但對於20萬元來説,還是差了很多很多。
遇到“慈善1+1”耳蝸有望
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吉彬一家遇見了“慈善1+1”。小傑在“慈善1+1”和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於今年7月順利來到天津,7月15日,第一個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手術當天緊張得不行了,我一直守在電梯口,等着小傑被推出來。”吉彬向記者回憶了手術當天的情景。當天上午,有些緊張的小傑哭着被醫生推進了手術室,接受了全身麻醉。“我和他媽媽一直守在外面,坐立不安了3個小時,當時醫生讓簽了一個手術協議,因為孩子比較小,全麻對小孩有一定的生命危險。”3個小時過後,當小傑被護士推出來的時候,吉彬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吉彬告訴記者,植入的人工耳蝸分為體內體外兩部分,體內部分已經植入小傑體內,為了保證安全運作,要經過一個適應階段,體外部分才能正式開機,開機時間初步定為8月底。“開機後,小傑還要接受一年多的語言培訓才能有恢復聽力和語言能力的可能。”
以前,每每看到人家的孩子開口喊出“爸爸”、“媽媽”,吉彬的心裏就會十分難受,夢想著有一天也能從小傑口中聽到這樣的叫喊。如今,看著有了人工耳蝸的小傑,吉彬心裏的興奮與感激無法形容,全家人都在盼望著小傑開口喊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責編:唐亮